南太行古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代序

高运伟

我于2021年10月,来到辉县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工作,有幸遇到了张有新老兄。这之前,虽未谋面,但对老兄的大名早有所闻,知道他对古共国历史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是下了大功夫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单位相遇,先是寒暄,然后交谈,言来语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十分投缘。

从那次以后,我们闲暇之余,就三天两头相聚,相互交流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学习体会。他的见解,他那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常常把我们带进那古老的世界,令人深思回味,欲罢不能。他那风趣幽默的南太行山区大白话,句句铿锵,常令人捧腹大笑。和他在一起,感觉不仅是一种学习,还是一种享受。

一次,老兄向我谈起,他写了一本小说,书名暂定为《南太行古话》,讲的是南太行轿顶山一带的传说故事。我一听,很感兴趣,就想先睹为快,因为我在那里工作过。于是,他让我先看了书的《序》和《楔子》部分,见我很有兴趣,就把样稿放在了我的办公室,并谦虚地说,让我提提意见。

前两三天,我只在办公室看。回到家时,还要看《蔡元培自述》。“在单位看单位的书,在家里看家里的书”,是我的读书习惯。谁知在办公室看着看着,就被书中故事所吸引,竟然有点手不释卷。想起曾国藩家训中曾有“读书不二”的说法,就索性提包装书,书跟人走。

感觉《南太行古话》对我的吸引力,丝毫不亚于我正在看的《蔡元培自述》。于是,仅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读后,我掩卷长思,觉得有新兄真乃高人,名不虚传。因为他写这本小说之前,还出版过史料专著三十六万字的《共城史话》、三十二万字的《钟灵百泉》和一百五十余万字的四卷本《秘启苏门》(此书写作历经十四年完成)以及考古专著《辉县汉墓》(合著)等作品。这些作品,凝聚了有新兄大半生对国学尤其是古共国文化研究的心血。我认为,这些作品可作为后人学习国学知识、了解古共国文化的工具书,功在当代,泽荫子孙。

如今,有新兄从2017年至2021年,又用了五年时间,创作出二十多万字的章回体小说《南太行古话》,三年时间的艰辛创作,两年时间的反复校对,九易其稿,终于杀青。

五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老兄伏案笔耕,字斟句酌,个中辛酸又有谁能体会得到?著名作家路遥,在完成获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一书后,曾将手中的笔扔出窗外,号啕大哭,尽情释放。从我俩交谈中,有新兄又何尝不是?

2022年,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兄,又被南太行旅游公司聘请,重新出山,挖掘南太行的历史文化,为推动南太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铸魂。

《南太行古话》,是从古共国西部轿顶山、金牛寺(今属河南辉县市南太行山脉)的美丽民间故事说起。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常在轿顶山放牛的牧童,无意中发现了金牛洞内惊天动地的秘密,一头浑身散发着金光的牛,拉着一盘石磨在磨金豆子,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围着磨盘正在忙活。由此引出故事,说是当年道家始祖老子出关后,将徒儿金妞儿和坐骑金牛留在此地,研磨金豆,这金豆不是别的,而是《道德经》中的五千多个字,寓意人们要将国学经典《道德经》之精神永远琢磨、研究并传承下去。

小说的主人公山子和杏子,就是牧童和金妞儿的化身,两人青梅竹马,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勤奋好学。山子读书成才,科举中第,由最初的平步青云到历经磨难、死里逃生的宦海风波后,产生了迷茫情绪,回到轿顶山,和杏子互诉衷肠,于是对人生仕途有了新的认识。最终两人结为伉俪,过上了逍遥自在的山隐生活。

该书以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手法,言语叙事于平常之外,内容取舍于雅俗之间,通过这些民间故事,再现了南太行轿顶山一带的地形地貌、民俗风情、厚重历史文化、浓郁乡土气息,以及山民百姓的勤劳纯朴,等等。又通过解析古人对山川大地的命名寄托,彰显了当地百姓对贤才的盼望和对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敬仰和传承。

《南太行古话》表面上看虽在讲“古话”,却含有深深的寓意。我读后,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南太行古话》是一部传播国学文化的历史资料书。

该书通过刻画山子、杏子的勤奋好学,山子爷爷老中医的忠厚善良,杏子爷爷私塾先生的博学多才等人物形象,以教育、教学、座谈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对道家经典《道德经》进行解析,寓教于乐,使读者在读故事中学到知识。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我国科举制度的由来及程序,以及山子爷爷教山子学中医的同时,如何寓意做人的道理;私塾先生教徒儿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蒙求》等千古名篇中汲取学问的过程;还有竹林七贤、岳飞抗金等历史故事在南太行地区对老百姓的影响。

八股文,尽管在当代是有争议的一种文体,但在古代科举制度下,却是人们走上仕途的必考科目。虽然文体写法过于严谨,但好的八股文,确实有很高的文学、历史价值,不能一概否定。该书主人公山子,以一篇标准经典的八股文《欲为官者 先至贤正》,论述了为官之道,启示人们如何做官,做一个什么样的官。这个观点历来都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议论的焦点。我认为,这篇文章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一是对八股文这一古老文体的批判、继承问题,二是古今为官从政之道应该如何修为的问题。读后,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书中还记录了主人公山子在学宫读书时,见到了《圣谕碑》。明嘉靖六年(1527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听了讲官所讲的宋代大儒范浚的《心箴》和程颐的《视听言动》四箴后,感觉颇有收获,亲自进行注解,并频频向大臣发圣谕,进行切磋,显示出一代帝王的好学;他又亲自写了《敬一箴》,发谕旨在全国各府、州、县学宫刻石,教化天下,令人感慨多多。山子就读学宫的原址,就在今天的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历经沧桑的“圣谕碑”诉说着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对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出了帝王楷模与晓示,显示出不凡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二,《南太行古话》是一部学习古共国及辉县历史文化的参考书。

我在读这本书时,除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紧凑和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受,那就是在书中,有一定篇幅的故事场景,就发生在古共国、苏门山、侯兆川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作者还对这里的历史文化及文化遗址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考究。

书中主人公山子,虚心请教私塾先生有关“官”的种种问题,先生便在传授“官文化”的过程中,系统讲述了古共国深厚悠久的历史,从尧、舜、禹到西周“国人”起义,从“共和行政”到“共和制”,使山子知道了西周初年大分封对于辉县的特定历史意义。西周分封的七十一个诸侯国中,辉县境内有两个——凡国和共国。凡国存续的时间不长,共国保留了下来。共国的国君姓“共”名“和”,爵位是“伯”,故也叫“共伯和”。有种说法是“国人”起义,厉王被逐后,共伯和受众多诸侯国国君推荐,代行王政,由此产生了历史上最早且有很大影响力的王位产生制度——“共和制”。这一制度实施十四年后,共伯和还位给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自己则到苏门山上自在逍遥去了。周宣王感念共伯和的善行和人品,下旨按照天子规格,给共伯和建起了一座土城,就是辉县城里保留至今的“共城”。共伯和代行王政的第一年,用自己的名字为年号,史称“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是中国历史有准确纪年的开始。这也足以说明,我们的家乡南太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之高及促进现代化文明发展意义之重大。

古共国内,有国家、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十处之多。书中通过对这些保护单位的描述,记述了晋代隐士孙登、竹林七贤等人,如何继承道教老子衣钵,如何反抗封建礼教,和当时的统治集团做斗争的历史故事。尤其是竹林七贤在辉县西部山阳一带活动,阮籍到苏门山拜会孙登,写下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嵇康拜访孙登没听教诲,后来被害,临行前作《幽愤诗》“昔惭柳下,今愧孙登”的故事,使人对孙登无形中产生尊重,以至于有“孙登无一言,赢得天下慕”之说,道教称孙登为“孙真人”“孙真人先师”。由此,苏门山得以被列入道教洞天福地之列。

书中所述的苏门山百泉湖,其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山水如画的宜人景色,骚人墨客和帝王将相对它的青睐等,在全国除几个古都外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应当成为辉县和南太行一张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

第三,《南太行古话》是一部促进南太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文化图书。

辉县侯兆川一带有民谣:“上了十八盘,看见侯兆川,南有华石岭,北有紫荆山;东有莲花不生藕,西有三湖不行船。”该书就这首歌谣讲述了“侯兆川”的真正含义,知道了“侯兆川”就是当地百姓盼望多多出官的隐喻;华石岭在侯兆川的东南方,《易经》中这个方位是“巽”,代表着风,风是流动的,可呼唤阳气与吉祥,从而可使“吉报降临”。华石岭上的奎文阁(亦叫魁星塔)建于清代,是姜岐、杨平两个普通石匠供石神而造,可见侯兆川的文明程度之高;紫金山是道教灵地,长时间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之一;莲花是一个村子,却被赋予了“莲花吉祥”的美丽传说;三湖是三座寺院,不是湖泊,是古印度高僧佛图澄(旧称胡人)来辉,传道考察后营造。这侯兆川之“四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过去,我只知道百泉有个卫源庙,是卫水之源,并不知道它和轿顶山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南太行轿顶山,可能是“朝歌”祖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毖彼泉水”,我认为指的是从轿顶山下流过来的水,向东潜流到达苏门山,喷涌而出,被称“泉源”。宋代大儒朱熹释解:“泉源,即百泉也。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于淇。”“淇”,就是今天淇河之滨的淇县,古代“朝歌”之地。雍正皇帝所题“灵源昭瑞”,就隐指轿顶山下的秀水灵源。现代水利专家研究,百泉湖水来源于南太行轿顶山等山之下,经层层挤压过滤,流至百泉喷涌而出,形成碧波荡漾的百泉湖,滔滔不断地流向卫河并入淇河。

主人公山子,智慧超群,在先生的精心教诲下,小小年纪就写出了传世佳作《轿顶山记》:“盖闻轿顶山者,太行之阳诸峰中之秀者也!南眺九曲黄河,西临王莽之岭,北踞太行龙身,东瞰战国长城……”

书中,最后记述了山子学而优则仕,但在仕途中却历经磨难,死里逃生,最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轿顶山,与杏子结为伉俪,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曾在轿顶山峰,放眼四望,云蒸霞蔚的万千气象,有感而发肺腑心声。

山子感慨万千:

轿顶山客,遨游八极之表;

侯兆川人,坐收天下之春。

山风鼓吹,传诵宗文祖武;

川光摇日,笑迎四方灵神。

杏子燕语莺声:

侯兆川内,淇河水清鱼读月;

轿顶山上,夜深山静鸟谈天。

道德真经,千古经传存天地;

儒心禅意,辉映宇宙人世间。

这与书的开篇山娃在梦中见到轿顶山金牛洞处石头上的那首诗相呼应,形成了浓浓的文化魂,很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悠长:

天地一部书,道德藏玄机;

不知后来人,是否解真意?

《南太行古话》通过文化这条线,串联整部作品,紧凑而优美。同时,也为我们南太行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文化灵魂。现在,旅游业已列入省、市、县各级的主导产业,山水游、人文游、研学游等升级版、新业态,竞相迸发,竞争激烈。辉县丰富厚重的历史和古共城文化,是我们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优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会有一得。以上是我读完《南太行古话》书稿后的几点感受和认识,也是我对有新老兄倾其大半生,学习、研究国学和古共国历史文化,及年届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的成就、态度、精神的敬仰之情。之前,我曾问老兄,这部稿子有人看过吗?曾有怎样的评价?老兄告诉我,因为没出版,只有很少人看过。他们认为,《南太行古话》一书,可以引导让中小学生看,让他们在看古话的同时,了解、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入门知识。我又一想,这样的感受,不是和我对《南太行古话》这本书“国学文化的历史资料书,学习古共国文化的参考书,促进南太行旅游事业发展的文化图书”的认识,是一种契合吗?

本人不才,以上是对《南太行古话》一书的拙见,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高运伟,曾在书中描述的金牛寺、轿顶山所在乡做过党委书记,深爱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现在为四级调研员,工作于辉县市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