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家有个大集团
王子强喝了一口水,郑重其事的说:“改革开放势在必行,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充满了机遇,有无限的可能,将来大家都会有亲身的感受。”
“但是,是机遇也是挑战,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在机遇到来时,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改变命运。就像大哥刚才说的那种情况是避免不了的。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礼物,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做好准备,迎接改革的到来。”
王子强的话像演讲似的,还鼓动性的挥了一下手,可大家都没听懂,准备?还不知道要干啥呢,准备什么?
王玉菊说:“这还用准备呀,到时候可劲买大米白面,早晨吃馒头,中午烙饼,晚上吃大米干饭,煮面条也行,一人卧俩鸡蛋……。”
三姐王玉竹轻轻拍了一下王玉菊的手,说:就你,一天啥也不干,就知道吃,你再准备一张嘴,这张嘴吃米饭,那张嘴吃面条。”
“本来嘛,谁不想吃大米白面,你愿意吃小米饭呀,米粒直往鼻子里钻。上回餷大米粥,大哥一个人就造了八碗,我查着呢。不信你问大哥。”王玉菊抢白的说。
王毅有点不好意思。“哪有那么多?再说我是怕剩了明天就馊了,就都给打扫了。”
王玉菊说的这些,王子强的记忆里都有,那时候真没有什么好吃的,好像水果这个名称都是后来水果的种类多了才叫起来的。
只有秋天的时候有苹果,冬天的时候有冻梨,但平时也很少有家庭买的起的。最解馋的就是大地里西瓜、香瓜下来的时候,单位都会组织采购,家里会多买一些,能过把馋瘾。
秋天是餐桌最丰盛的季节,时令蔬菜都在这个时候上市。过了秋,漫长的冬季,几乎每天都是土豆,白菜,酸菜。把舌头从嘴里薅出来拧一下,都是酸菜水味。《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美食,哪能轻易吃的到。
王玉菊这一打岔儿,都把王子强给带偏了,自然就想到小时候日子是怎么过的。其实,小妹说的对,最不用准备的就是吃,只要有好东西,都会变着法的做出好吃的。
王子强看着王毅说:“大哥,你是厂里的副书记,主抓工、青、妇,知青,现在让你管理一个大的集团,你准备怎么做?”
“什么是大集团?”王毅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个名词。
“所谓大集团就是……咱打个比方吧,比如咱家现在有好多钱,还有爸妈咱们这些家里人。这些钱放在家里它不会生出钱来,只能是越花越少。咱爸问咱们了,现在让做买卖,还让办企业,大家看看,办什么企业做什么买卖能挣钱?”
王玉菊问王子强:“小强哥,谁都能说呀?”刚才三姐都说她只知道吃了,吃是属于好吃懒做那一类的,是资产阶级不健康的思想,是上不了台面的。
“小妹,谁都能说,说什么都行,只要是每个人真实的想法,什么样的都行,咱家里人自己讨论嘛,又不是出外边说去。”王子强开导说。
“那我开饭店,就像黄沙滩饭店那样的,麻花、大果子、烧饼、吊炉饼啥都有,还有菜,肉。服务员穿白工作服,戴着高帽子,干净利索的,别埋了咕汰的……还有……等我想到了再接着补充。”
二姐王玉兰笑着说:“刚说完你就知道吃,你还真就离不开吃,开饭店,平常人家谁上饭店吃饭去?还不让你自己吃黄了。”
王子强说:“二姐,小菊的想法不错,个人企业往往都是从服务业开始的,民以食为天吗。我听人家说呀,外国人开的饭店老多了,不只在自己的国家,还上别的国家开,叫联锁店,有上千家那么多。”
“咱们实行改革开放,外国人能上咱们国家开饭店,咱们有钱了也可以上外国开饭店,别的行业也可以这么做,这叫国际大市场。”
王守道问:“小强,以后真能这样吗?外国人也让来做买卖?”
王子强肯定的说:“开放吗,就是对国外说的,咱们现在还很落后,只有通过开放才能引进先进的商品和技术呀,同时也能把咱们的产品卖出去,这是必须的。
二姐王玉兰说:“那就开像一百那样的百货商店,说不定还能卖外国的衣服那,再说,东西不怕坏,放多长时间都行。不过,我要开商店,像现在这样的售货员一个都不要。你看一个个带答不稀理的,跟谁欠他八百吊钱似的。”
大姐王玉梅说:“东西是不怕坏虽然是个优势,可卖不出去也压钱呀,再说,东西不好卖,放在那不着急呀?这个也不是太好。”
三姐王玉竹开玩笑说:“要我说呀,开银行最好,有都是钱,越多越好,放多长时间都行,一点都不怕坏,还谁都想要。我这个不算数,说着玩的。”三姐还解释一句。
王子强说:“三姐,怎么不算,想法很好吗,做生意首先想到的都是规避风险。看电影里做买卖的总说一本万利一本万利的,这不就是讲究低成本高利润吗,做生意必须算计这个。”
王玉梅说:“这个行啊?那我和你三姐就先想开银行这一个,再有别的再说。”
王毅说:“我是一上班就进工厂了,这几年也看了些书,也学了很多。我觉得还是要办工业,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实力和形象。”
“工业落后,国家就落后,小强刚才说咱们国家还很落后,确实是这样,所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哥的话让王子强还是有点小感动。大哥是在红色思想的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属于有着报国志向的一类人。从参加工作起,真的是紧跟形势,以厂为家,认真学习,刻苦工作,被树立为青年标兵。
干部老中青三结合,作为青年干部进了厂级领导班子。但是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没有实现工业报国的志向,在政府机关做部门领导,一直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