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提前准备
郑想那边正考虑着要不要让崇祯下次来带点金锭的时候,崇祯这边也已经回到了大明。
一回到养心殿,崇祯便让王承恩去将东厂提督李承芳叫了过来。
“李承芳,后金在顺义的情况如何?可有最新的消息?”
李承芳自魏忠贤被铲除后,被崇祯任命为东厂提督。相较于前任九千岁,东厂做事就隐秘保守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嚣张跋扈。
但是依然对各地军队拥有监督和审讯的权利,所以对于后金在顺义的行动也是十分清楚。
“回皇爷,皇太极在潮白河之战后进入顺义城,与阿巴泰、代善汇合,此时正在城中休整。据番子们的消息,这回顺义城百姓是在攻城后主动投降的,后金也没有屠城劫掠。”
“奴婢的番子还发现后金人马往昌平、京师和通州这三个方向派出了大量的哨探,恐怕有围困京师之意。”
崇祯听后金果然有围困京师之意,也是知道之前郑哥的猜想没有错,皇太极压根没想管在遵化的几千人。
“嗯,东厂办事朕还是比较放心的。不过今日喊你过来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做。”
“还请陛下吩咐。”
“李承芳,朕问你晋商和后金私通商路,帮助他们运输盐、铁和粮食。你东厂可知晓?”
李承芳一听崇祯问的问题,赶紧浑身一紧,连忙跪倒在地。虽然低着头,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崇祯的眼神在自己的身上来回扫视。
东厂此时已然比锦衣卫拥有更多的耳目侦骑,结果却不知道崇祯所说的事情。莫非是骆养性的锦衣卫已经查到了,陛下专门为此事要责罚东厂?
“回陛下,奴婢并不知道此事,还请陛下恕罪。”
崇祯当然不知道李承芳的心思,见东厂确实不知道这件事,也不以为意。
“不知道也罢,朕的旨意是要东厂秘密侦办此案,务必要查出那些晋商和后金私通,有无牵涉朝中官员。”
“最重要的是要查出这些晋商到底有多少家产,并藏在何处。记住这些只准东厂查案之人知道,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否则朕拿你是问。”
李承芳一听崇祯将案子交给了东厂,这才放松了心神,原来锦衣卫也不知道此事。
只不过陛下是从何得知这件案子的呢?莫非还有其他人告诉陛下吗?可是西厂、内厂早就没了啊。
脑海里思索了片刻,依然想不出崇祯是从何处知道的消息,又恐崇祯着急,连忙回应。
“奴婢遵旨。”
崇祯吩咐了李承芳暗查晋商私通后金的案子后,连忙传旨召见周延儒。
“周延儒,朕此番让你入宫是有一事想要请教你。”
周延儒上来就听到崇祯要请教自己问题,连忙口称不敢,心中却暗自得意。
陛下有事竟然没有召见内阁询问,而是召见自己,看来入阁有事妥了。
“不知陛下要问何事,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可知两宋的盐政和我朝盐政的区别?”
周延儒一听崇祯竟然是问的盐政,顿时心中一惊。上回奏对问的是农作物,这回又问的是盐。
怎么每次奏对总是问自己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且每次陛下在问出问题的时候都已经对这些了解的比较详细,自己又蒙混不过去。
莫非陛下身边还有高人指点?周延儒心中有些莫名的感叹。
“回陛下,两宋的盐政和我朝太祖时期的盐政类似,都是商人运粮至边关,官府核发盐引。”
“官府从盐户手中低价购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官府从中获利。”
“两宋的盐价从开始的三四十文一斤到后期的七十文,官府的岁入也从一开始的三千万贯到后面的七千万贯。”
“而我朝的盐政虽然多次改革,但依然是依靠盐从盐商手中赚取盐税。盐价基本没有变动过,一直处于十文一斤左右。”
“至于岁入嘛,一般是一百多万两。天气年间最高曾有过两百万两银子。”
崇祯听了周延儒的话心中一算,便知道大明真的像郑哥说的一样,盐税收入实在太低。
“那你可知两宋盐产量最高多少,我朝盐产量最高多少?”
周延儒一听崇祯话着话意思就知道是要对盐政的问题刨根问底了,虽然自己想要表现自己进入内阁,但是盐政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嘶,陛下,臣……”
“你不知道?难道要朕去文渊阁查历年来的文献资料吗?”
周延儒一听崇祯要去文渊阁亲自查资料,连忙将自己知道的给说了出来。
“如果是对比有记录的官盐,两宋最高一年的官盐记录是两亿斤,我朝的官盐记录是五亿斤。”
崇祯在心中仔细核算了一下盐价和产量,终于是亲自确认了大明盐税的真实潜力。
果然如同郑哥所说的那样,大明朝廷压根就没收到多少盐税,都被那些盐商给避税了。更何况除了官盐之外,私盐更加泛滥。
如果真的按照南宋那样收盐税,即使是盐价不变的情况下,也应该接近两千万贯。
呵呵,怪不得郑哥笑话自己眼皮子浅呢,眼睛都盯在穷人的田税上有什么用。
“周延儒,你给朕算一算,大明和两宋相比盐税应该岁入多少才合适?”
“陛下,我朝自太祖以来都是如此的盐政啊,只有这样百姓才吃的起盐。如果跟两宋一样收那么多的盐税,实乃压榨百姓的苛政啊。”
崇祯一听周延儒的说辞,顿时心中冷笑,自己有说过加盐价吗,即便是在盐价不上涨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只有两百万两的盐税啊。
两宋时期七十文一斤的盐没人说是苛政,怎么到了我大明十文钱一斤的盐想要多收盐税就是苛政了呢。
即便是周延儒这种机敏任事之人也是如此说辞,看来真的像郑哥说的那样,收盐税不仅仅是与盐商为敌,更是与这满朝的百官为敌。
“好一个苛政,朕看你们是觉得朕不会算术,看不出这盐税里面的名堂,太容易被你们哄骗了是吗?”
周延儒看到崇祯言辞越来越严厉,连忙跪倒在地,此刻万不能反驳,免得失去在崇祯心中的地位。
“陛下,臣知错了。臣也觉得大明的盐政弊端甚多,只是大明的盐业早已经在盐商手中,朝廷对此亦无可奈何啊。贸然增加盐税,恐怕最后受苦的将是黎民百姓啊。”
“呵呵,又是一个发现了问题,没法解决就隐瞒不报的。”
崇祯此刻感觉到心累,这盐政的问题,就跟黄册的事情一样,自己不问就没人提起。
如果自己不去现代见到郑哥,是不是永远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任由大明江山败坏在自己手中,而不知道原因。
“罢了,盐政事关重大,朕命你回去后好生整理两宋和大明的盐政,汇成奏折呈交给内阁。算了,直接秘密呈交给朕。”
周延儒心中一叹,还好是秘折上呈的方式。若是被内阁知道了这些事情,恐怕又是一个揣测圣意,妄议朝政的帽子。
“臣遵旨。”
崇祯交代完事情,不耐烦的挥挥手.
“回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