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基于条件稳健性与融资成本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作为迅速增长的新兴资本市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与学者的关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发展慢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相对较晚,并且前期对公允价值的认可度并不高,大量的有关公允价值的内容未被保留。2006年,我国颁布许多新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回大众的视野。然而时隔两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人们对公允价值有了新质疑。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 39)发布,给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以及分三个层次进行披露的规范,奠定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应该在公平、公正和自愿基础上进行有序交易,资产或负债项目应体现资产销售所得和转移负债项目所支付的金额。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是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评估实体之间的可比性,而对于非活跃市场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只做出了原则上的规定,但没有可操作性的指南能为企业提供指导,而对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估量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测,因此规范性较强的应用指南有助于公司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披露,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有效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

有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有时是“神话计价”(mark-to-myth)或“虚构来计价”(Weil,2007),这些价值往往会被投资者“打折”估计(Kolev,2008;Song,2010;Goh,2015)。当某交易项目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时,公司需要自由裁量该项目的价格。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有偏风险主要来自第三层次不可观察的输入值信息,部分来自第二层次的近似输入值,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项目的计价方式为各种动机的“有偏”估价行为提供了“土壤”。为什么公允价值分层信息是“有偏的”?如何使得不可靠的信息流被“纠偏”?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信息如何影响股权融资(权益资本成本)、债券融资成本(限于各公司银行借款利率数据的获取难度,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成本不在本研究的范围之内)?如同任何新生事物,公允价值计量正在面对出牙期的阵痛(teething troubles),它需要被给予营养以度过它的婴儿期。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业普遍使用的计价方法,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信息对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基于更好地规范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应用的初衷,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层次确定与转换的案例分析,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对条件稳健性的影响,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对融资成本(股权成本、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展开研究;以期更充分地认识我国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与其运作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信息优势,为最高最佳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操作范式,为会计处理、融资方、投资人、债权人、监管方等决策提供参考,并促进资本市场上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