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金融机构的种类众多,各不相同的金融机构构成金融机构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业务性质和功能不同,金融可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直接金融比重的日益增加,建设一个稳健而富有活力的金融体系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产生后,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进行论述。从币材演变的角度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形式进行不断地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的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及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较为规范、完善的国家货币制度是在16世纪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沿着历史的脉络看,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理解金融的本质,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含义,认识金融职业的含义和特点,明确金融职业的道德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掌握金融市场的种类,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区分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区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区分官方金融与民间金融,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了解货币的起源,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史,理解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掌握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以不同标准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领会基本理论的同时,对现实的金融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明确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职能;熟悉金融体系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功能;掌握常见的金融工具,能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出谋划策;具备分析金融一般问题的能力;养成初步识别金融机构的职业素养;培养结合我国金融现状分析和发展经济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