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本分析工具
第一节 就业市场的基本概念
经济表现的一个方面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其资源的程度。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决定了劳动者是我国经济的主要资源,让劳动者有工作是经济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统计部门用就业率和失业率来衡量劳动者的就业情况。
一、就业率与失业率
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每个家庭的成年人(16岁及以上)可以被归入三种类型之一:第一类是就业者。这一类包括那些在调查时作为有报酬的雇员在工作、在自由企业中工作或在家庭成员的企业中从事无报酬工作的人。其还包括当时没有工作但实际上有工作只是由于假期、疾病或坏天气等而临时缺勤的人,例如病假休息在家的人。第二类是失业者。这一类包括那些有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并在此前一个月中力图寻找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辞退正在等候被召回的人。第三类是不属于劳动力者。这一类包括那些不属于前两类的人,例如全职学生、料理家务者或退休者。
劳动力(laborforce)的数量等于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就业率是就业人数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失业率被定义为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即
在我国老龄化逐渐深化的阶段,我国关注另一个指标——劳动力参与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即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
专栏 2012—2021年我国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图2.1展示了2012—2021年我国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图2.1 我国2012—2021年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整体来看,我国就业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具体来看,2012—2015年我国的就业率逐步下降。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数量的迅速增加,而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远落后于劳动力数量增长幅度,我国就业率逐步下降。2015年,我国就业率仅为95.29%,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2015—2018年我国就业率逐步稳定回升,经济形势逐渐回暖。2020年年初开始,新冠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受此影响,很多工厂被迫停产,复工遥遥无期,在这期间大量工人下岗,失业人数快速上升。随着近几年对新冠疫情的有效应对和合理管控,新冠疫情的影响在逐渐被消化,大部分工厂开始复工复产,生产有条不紊地恢复着,在这期间,中国的就业率开始回升,但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有一段漫长的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自然失业率
在现实中,并不是劳动力中的每个人在所有时候都有一份工作:总有一些人处于失业状态。通过上述专栏,我们注意到我国2012—2021年的就业率在95%~97%波动,也就意味着失业率在3%~5%波动。为什么总会有失业?我们通过考察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的决定因素来说明这一点。现实中失业率对长期平均失业率的偏离部分被称为周期性失业。
理想状态下,我们也许会期盼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也就是工资的上升下降能很快发挥调节作用,能迅速使得劳动力供求平衡从而实现零失业率。然而,现实的劳动力市场并不是这种理想的劳动力市场,失业在长期中也总是会存在的。自然失业率来源于两个基本原因:工作搜寻和工资刚性。
(一)工作搜寻和摩擦性失业
失业的一个原因是,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需要花时间。实际上,工人有不同的偏好与能力,工作有不同的属性,也就是说工作岗位和工作技能都是异质性的。而且,关于找工作者和空缺职位的信息流动是不完全的,工人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也不是实时的。所以,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需要时间和努力,这往往会降低劳动者的入职率。因为不同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和支付不同的工资,所以失业工人可能不接受他们收到的第一个工作机会。由于工人找工作需要花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摩擦性失业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而产生。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中,一些摩擦性失业是难以避免的。例如,个人电脑的发明减少了对打字机的需求和对生产打字机的劳动力的需求。同时,电子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了。类似地,由于不同地区生产不同产品,可能某个地方的劳动力需求在增加而另一个地方的劳动力需求在下降。经济学家把需求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变动称为部门转移(sectoralshift)。因为部门转移总在发生,且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所以摩擦性失业总是存在的。
此外,当工人所在的工厂关闭了,当工人的工作被认为无法接受,或者当工人的特定技能不再被需要时,工人发现自己出乎意料地失去了工作。工人也可能离职以改变职业或迁移到国内的其他地方。无论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工人找到新工作都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只要企业间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变动,摩擦性失业就是无法避免的。本章第二节我们会再次回到工作搜寻问题,介绍搜寻-匹配理论的基本要点。
(二)工资刚性和结构性失业
失业的第二个原因是工资刚性(wage rigidity)——工资未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工资并不总是有弹性的,并不能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及时性的调整,如工会、劳动合同等因素的影响。
图2.2说明了为什么工资刚性导致失业。工资刚性导致工资不能对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当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由于工资刚性,企业无法及时地降低工资,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愿意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其结果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企业必须以某种方式在工人中配给稀缺的工作岗位。因此,实际工资刚性降低了入职率,提高了失业水平。
图2.2 实际工资刚性引起工作配给
由工资刚性与工作配给引起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积极寻找最适合于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因为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得到的工作数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匹配。在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量超过劳动需求量,所以许多工人只是在等待招工。当实际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和工人的供给超过需求时,我们预期企业可能会降低它们支付的工资。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是因为尽管存在劳动的超额供给,企业也未能降低工资。工资刚性产生于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等,对此我们将在第三章进行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