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迈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突出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新职业教育法将“工匠”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不仅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纽带。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担负着为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工匠文化的传承、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其历史责任与使命。校园文化孕育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统领学校育人理念,是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力量之源。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彰显学校办学软实力,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是衡量治校影响力、为国育才质量的主要标尺和主要依据。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构建凸显工匠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聚焦高职院校工匠文化建设展开研究,系统阐述了工匠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具体要求、现实路径和保障机制,从其目标、内容、原则、机制等方面架构起高职院校工匠文化建设的分析框架,着力从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工匠文化建设的路径,结合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考核保障等维度分析高职院校工匠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撰写团队所在单位“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现实案例,从学校工匠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具体实践和建设成效三个方面,由点及面、依据“宏观—中观—微观”的逻辑,深入探讨了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匠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工匠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凸显出越发重要的地位,“双高”建设是高职院校弘扬和传承工匠文化的优良平台和有力抓手。希望孙建东老师继续深耕职业教育领域,继续围绕工匠文化展开研究并深入推进,以此更好地助力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前行。
郝儒杰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教授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