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社员参与及绩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2 技术路线

有学者认为,任何一个规范的经济理论分析框架,都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①界定经济环境;②设定行为假设;③给出制度安排;④选择均衡结果;⑤进行评估比较(田国强,2005)。本书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背景为起始点,对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社员参与行为、绩效等,按照“状态—结构—绩效”(SSP)的范式展开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问题提出

结合以下三大背景: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视作改进农业生产效率、引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理想组织载体,但其发展质量仍待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更进一步地嵌入农业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合作社绩效需要促进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社员参与困境。提出以下两大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将如何影响普通社员参与?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如何对社员参与以及合作社绩效产生影响?

2.理论分析

充分借鉴现有理论成果和制度影响理论(SSP)分析范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合作社制度安排—社员参与—合作社绩效”的逻辑链条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3.实证研究

分为计量实证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两个部分:(1)计量实证分析:①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对社员参与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理;②运用熵值法对合作社评价绩效进行计算,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③分析合作社产业链垂直整合和社员参与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2)案例比较分析:选取若干个产业链垂直整合程度处于不同水平的合作社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4.政策研究

基于全书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合作社绩效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技术路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