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巨星从唐人街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量大管饱的MV

三天后,《兰亭序》MV播出。

徐婧蕾书卷气质与《兰亭序》的意境完美融合,她饰演一位现代书法家,穿梭于古今意境之间。她在古意盎然的书房中挥毫泼墨的场景,配上歌词“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以其独特的文艺气质,完美诠释了这首充满书卷气的歌曲。

“选徐婧蕾真是太对了,”BJ某高校的学生在BBS上发帖,“她写毛笔字的样子,眼神里的沉静,都特别打动人。”

“特别喜欢这句‘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徐婧蕾说,“我觉得书法的线条、节奏与音乐的旋律、节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收到邀请是我的荣幸。”

京台评价她的表演“将诗情画意与爱而不得的相思完美结合”。

六月初,《菊花台》MV播出。

MV以宫廷为背景,以四季变换为线索,张百芝饰演一位孤寂的宫廷妃子,春日里她在廊下执扇凝望远方,夏夜里她独坐琴前若有所思,秋天里她漫步于遍地菊花之中,冬日里她立于飘雪的庭院泪水滑落。

她的泪光,她的背影,将歌中的凄美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什么神仙落泪,”一位歌迷刚看完MV,“张百芝的眼泪太有感染力了,怎么会有人哭起来还这么好看?”

“每次听这首歌都会感动,”张百芝对记者说,“拍摄时不需要特意调动情绪,光是听音乐就能进入状态。”

导演周鸽泰透露:“张百芝的眼泪太真实了,整个片场都被她的情绪感染。”

两天后,《红尘客栈》MV播出。

当舒琪以江湖女子形象出现在《红尘客栈》MV中时,观众们再次被惊艳。

“舒琪这个造型绝了!”港岛一家茶餐厅里,几个食客对着电视机议论纷纷,“这气场,这眼神,简直就是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难怪李桉导演心心念念要找她去演玉娇龙。”

MV中舒琪举手投足间展现出江湖女子的洒脱与沧桑,配上“远离人间尘嚣柳絮飘执子之手逍遥”的歌词,意境格外动人。

“这个角色很有意思,”舒琪说,“表面是江湖客,内心却有说不完的故事,就像李文森的歌词那样。”

紧接着,《烟花易冷》MV也来了。

“这哪里是MV,简直就是一部音乐电影,”某音乐评论人说,“章梓怡的表演把歌词里的情感都演活了。”

章梓怡在MV中展现出极强的戏剧张力,她饰演的角色既有倔强,又藏着深深的孤寂。尤其是雨中独舞的场景,将“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的意境完美呈现。

“我第一次听李文森寄来的小样就知道歌词背后绝对有故事,查过以后才知道出自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章梓怡表示:“真的是个很动人的故事,配上歌曲特别凄美婉转。”

然后则是《千里之外》MV。

MV以老上海的怀旧歌剧院为背景,从歌厅后台休息室、舞台前台、后台、观众席,到歌厅外墙、街景等,都充满了三十年代的风情。李文森饰演的杂工与某冰冰饰演的歌女从初遇到物是人非,而谭静在舞台上演唱,宛如一个说书人,诉说着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听了好多遍,我爸妈也特别喜欢,能听得出来这首歌里的故事,谢谢导演最后给了大家一个好结局。”

制作精良同时又量大管饱的MV造就了《青花瓷》这张中国风专辑惊人的热度,电视台疯狂轮播,甚至还有设立专题讨论节目,各种瓷器专家、古董收藏家、书法爱好者吵得不可开交。

地铁站的电视墙前总是挤满了驻足观看的人群,商场里只要播放这些MV,顾客们就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

连导演周鸽泰都被邀请到电视台做访谈,他在节目中坦诚:绝大多数创意、剧本甚至分镜都是由李文森提供的,自己主要起到了协调拍摄的作用。

观众反响更是热烈,远超李文森前两张专辑:

“每支MV都是电影级制作,这得花多少钱啊?”

“女主角选得太绝了,每个气质都跟各自歌曲和MV剧情很搭。”

“画面和音乐完美融合,这才是真正的视听盛宴!”

“看完觉得其他MV都好平淡。”

业内评论家们也不吝啬赞美之词:

“两岸三地五大女星完美诠释不同角色,也为各自演艺事业增添浓墨重彩一笔。”

“完美诠释了东方传统美学的现代表达。这次不只是音乐的突破,更是华语音乐MV的里程碑。”

“这不只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更是华语流行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它证明了,当音乐遇上电影,可以迸发出怎样的艺术火花。”

突然之间,李文森甚至以为之前那么多批判所谓中国风只是“披着传统外衣媚俗”之类的恶评只是自己的错觉。

看来这次柴智萍还有百事可乐确实尽力了,当然专辑和MV本身的高水准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李文森顿时有绝世高手寂寞如雪之感:我的大招还没放出来,你们怎么都已经跪了?

专辑发行一周后,终于有一位资深音乐评论家在试听会上突然认出了那段令人震撼的二胡演奏:“等等,这个腔调,这个韵味......这是谭盾的演奏!”

消息一出,乐坛轰动。

《联合报》头版:《谭盾跨界合作李文森:这是华语音乐的双向突破》

“奥斯卡金奖得主亲自演奏二胡,打破了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壁垒,这种跨界合作证明了真正的艺术是没有界限,更是展现华语音乐令人惊叹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明报》专访谭盾:“很多年前我在纽约就见过李文森,当时他的爵士鼓就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当他找到我时,看到他写的二胡谱,我就知道这个年轻人对传统音乐有着真正的理解和创新精神。”

之前批评最凶的媒体纷纷改口。

《东方日报》:《认错!我哋错怪李文森》

“当谭盾愿意为佢演奏,足以证明这不系简单嘅商业包装。这系两代音乐人对传统文化的共同诠释。”

《壹周刊》:《打脸自己:收回之前嘅话》

“不得不承认,李文森嘅音乐实力远超我哋嘅想象。能让谭盾亲自参与,这张专辑注定系华语乐坛里程碑。”

央视则是做了专题报道:

“当奥斯卡作曲家遇上华语流行天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答案是:一场跨越古今的音乐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