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市场
村里就一口井。
挑水,张为民还是习惯起大早。
他不愿意跟别人挤在一起排队。
薛奶奶说:
“小民,今天午饭在我这边吃,是你爱吃的盒子。”
张为民满口答应:
“好唻,奶奶,我今天想去乔李镇逛集市,给你和爷爷买最爱吃的芝麻酥。”
工地上事不少,但轮不到他插手。
张援朝上班去了,苗翠花学校放假,在工地上就是一把手当家的。
苗希圣,苗希平,张建国三个人也在工地上帮忙。
没他什么事,他反而成了个闲人。
88年西京省的私营商业还处在萌芽状态。
现在入局不管干什么生意,只要稳住了,十几年后都是富甲一方大户。
就比如他现在光顾的这家小杂货店。
低矮的破旧小房子,营业面积还不到十平米的街边小店。
这家店的女主人是他们村嫁过来的闺女。
他不认识,但是听说过。
十几年后,这家杂货店就会成为乔李镇最大的批发商,也是乔李镇最早的百万富翁。
有了钱,干什么都有底气,后来这家的三个儿子都涉足了别的生意。
一个个也是干的风生水起。
一切,都是从现在这个不起眼的街边小店起步的。
他现在入局干这一行,也没问题。
张为民在笔记本上郑重的写上“食品,日杂批发零售业”。
这是笔记本上第二行记录的行业。
第一行他写的是“汽车运输业”。
整个西子县,现在都没有私人购买汽车跑运输的。
他记得应该是95年左右,才开始慢慢有私人涉足汽车运输领域。
邻村曲村就有两兄弟经营大车,也是95年最早开始购买汽车的人,千禧年之后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十多年后,经营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两兄弟就卖掉十几辆汽车,涉足了洗煤行业。
2010年之后也是乔李镇唯二的亿万富翁。
张为民脑子里想着事情信步由缰。
不知不觉中他就走到了市场边上最偏僻的角落。
乱哄哄的声音,难闻的气味,被惊扰到的张为民不由得笑了。
小猪仔吱哇乱叫,小羊羔茫然无助,大公鸡上蹿下跳,牵牛的,拉马的......
动物的便溺随处都是,来往的行人都要躲着走。
这里是乔李镇的牲口市场。
牲口市场在这个时代却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说起来镇中心的食品,服装,供销社等地方,平时都没有牲口市场热闹。
张为民找了个石墩,笑眯眯的坐在大树下看热闹。
有个白羊肚头巾的中年人守着两箩筐猪崽叫卖:
“猪崽,卖,满月十多天的猪仔,又肥又大,贼好养活。”
走过来一个戴帽子的青年男子问:
“大哥,猪崽怎么卖?”
中年人回道:
“15。”
“哎,你这太贵了,便宜点。”
“便宜不了,这是市场价。”
戴帽子的青年人还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
这时从旁边冒出来一个长发年轻人,开口就问:
“兄弟,猪崽怎么卖?”
“15。”
“哎,真便宜,我挑两个,哥们你知道吗别的地方都要20。兄弟,我挑那两个最大的。黑的。”
戴帽子的年轻人也急了:
“哥们,我先来的,那两个大的是我先看上的。”
两个年轻人起了争执。
中年人赶紧出来调解:
“这位兄弟,你别急眼,人家戴帽子的先来的,让人家先挑,放心,我这猪崽睡觉都长,嘎嘎快。”
两个年轻人都挑了各自满意的猪崽,付钱走了。
过了几分钟,长头发的年轻人又悄摸的走了回来,把猪崽放进箩筐,笑着说:
“爸,我还去那边坐着,你打手势我就过来。”
张为民看的瞠目结舌,我去,这竟然是一对父子,在别人面前称兄道弟的演双簧,忽悠别人掏钱买猪仔。
他想起了一句话,也不知道谁说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从生活中锻炼出来的。
这也算是一种智慧。
还有一些他看不懂的,比如买卖牲口的。
买主看好了询价,卖主却不回答,只是伸出手等待。
买主也会伸出手钻进他的袖子,两只手就在袖子里来回比划,几分钟后,价钱就搞定了。
两人就会背过身子数钱交易。
买卖成交了,钱货互换了,买主卖主都高兴了。
旁边的人只能看热闹,却不知道买卖双方是多少钱成交的。
有意思。
看了几个小时的热闹,张为民准备回家了。
买了一些薛爷爷薛奶奶爱吃的芝麻酥,还有一些散称的手工面食,上面都是粘满了白糖。
家里人,干活的工人们都有份。
从乔李镇往张庄走是个长下坡,张为民只蹬了一脚脚踏板,自行车就滑了下去。
整个十多里地,几乎不用蹬踏脚踏板,顺路就能溜到家门口。
刚转过小山,张为民就看见工地的大门口停着一台拖拉机。
“小张,你可回来啦,我都等了俩小时啦!”
还没停好自行车,吴前进就冒了出来。
“吴叔,你怎么有空过来串门?”
张为民笑着打招呼。
吴红兵给张为民开了十几天车,回到家简直就把高水箱的好处夸到了天上。
他告诉吴前进,小张说了,那个架子包括割台风扇,安装好总共一千五。
但咱们的关系特殊,只要给个成本价一千三就可以了。
吴前进今天得了空,赶紧就和儿子开着拖拉机就来了。
打了两个月的交道,现在还热乎着呢,他怕到了明年时间一长,小张说过的话要是忘了,就要多花冤枉钱了。
“嗨,吴叔,说的啥话呢,你可是帮了我不少忙,这个东西说什么我都不能挣你的钱。”
吴前进听得心里就像吃了蜜。
张建国,苗希平已经抬过来一套。
帐篷底下已经加工好几十套了,是这两个月张援朝在家里做的。
这都是张为民提前计划好的,这种架子抬高水箱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临邑县的车队就有一百多台车,只要看到了好用,谁不想拥有一个。
说实话,收割机的真实收入,每天都能上千,而这个更是能让机主的收入翻倍。
一千五百块钱,一天多干的那些地就出来了,哪个机主又会不舍得呢?
张为民临出发时,就给老爸张援朝说了这个计划。
这个东西就是两根一米多高的二寸管,二十几根40公分的八分管,成本低廉到一百块钱可以制作出几套来。
也就是个焊接制作的过程,出到张援朝这个高级技工的手里,一天就能制作好一套。
而且做得越多越划算,尺寸都是一样的,批量制作起来成本更低,更快。
铁器加工就是张援朝的最爱,他一辈子,除了老婆孩子,就喜欢跟铁疙瘩打交道。
西子县唯一的车工,钳工双八级就是这样努力得来的。
他家窑洞里两面墙上,挂满了省市两地表彰奖励的镜子。
这也是省级企业焦化厂为什么非要他的原因之一。
张援朝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把活做好,不能辜负人家的信任。
张为民说的好,老百姓现在手里还没有余钱,咱们要挣,就要先挣有钱人的钱。
最早经营收割机的这一拨人,都是胆子大有眼光的人,已经挣得盆满钵满,他们就是咱们的目标。
咱们做出来的工具,就是想办法让他们多挣钱的,只要能让他们挣钱的东西,他们都舍得投资。
对于儿子的话,张援朝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