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年
仔细端详,笑道:“你们这几个孩子,真是有能耐,这扇子做得精巧,这花样、这字、这画儿,都是极好的。”众人听了,都笑逐颜开。
王熙凤这时也走了过来,瞧了瞧扇子,打趣道:“哟,老祖宗,您瞧这扇子,比那外面买的不知强了多少倍呢!这要是拿出去卖,准能卖个好价钱。”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黛玉轻笑道:“凤姐姐就会说笑,我们不过是自己做着玩罢了,哪能拿去卖呢。”王熙凤笑着点头,“林妹妹说得是,我呀,就是瞧着这扇子好,心里欢喜。”
贾母又问这扇子的设计都是谁的主意,宝玉便把众人如何讨论花样、诗句、图案的过程说了一遍。贾母听了,对翠缕说道:“你这小丫头,也有几分机灵劲儿,能想出那诗句来,也是难得。”翠缕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
正说着,戏台上的戏换了一出,是《牡丹亭》中的经典片段。贾母便让众人坐下一起听戏,众人拿着扇子,边听戏边轻声讨论着戏中的情节。
史湘云对黛玉说:“林姐姐,你瞧这杜丽娘,就像那扇子上的萤火虫一般,在这尘世中如梦似幻地飞舞呢。”黛玉微微点头,“云妹妹这比喻倒是新奇,这戏文里的情思,也和这扇子一样,有着说不出的雅致呢。”
宝玉在一旁听得入神,看着黛玉和湘云,又看看手中的扇子,心想这园子中的日子,有这些姐妹相伴,有这些美好的事物,真是如在仙境一般。
戏听完后,贾母有些乏了,众人便散了。宝玉陪着黛玉回碧纱橱,路上,黛玉对宝玉说:“今日这扇子做得有趣,日后我们可以多做些这样的趣事。”宝玉连连点头,“林妹妹说得对,只要和妹妹在一起,做什么都是有趣的。”
到了碧纱橱,紫鹃迎了出来,看到黛玉手中的扇子,夸赞不已。黛玉把扇子放在桌上,坐在榻上,回想起今日的种种,嘴角泛起一丝微笑,眼中满是惬意。
宝玉从碧纱橱出来后,见月色如水,洒在园中的小径上,心中还回味着今日与姐妹们做扇子的趣事。他脚步不自觉地迈向梨香院,想去看看宝钗。
到了梨香院,见宝钗正在灯下读书。宝钗见宝玉来了,放下书卷,起身笑道:“你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宝玉笑着走进屋子,在椅子上坐下,说道:“我来看看姐姐,那洗髓丹吃了效果如何?”宝钗微微一怔,随即笑道:“那洗髓丹倒是有些功效,我近日感觉精神好了许多,劳你挂怀。”宝玉面露喜色,“如此甚好,姐姐身子康健比什么都重要。”
宝钗轻笑“我听府里的下人说你生来便带了块玉?能否给我瞧瞧,”宝玉听闻,忙从脖颈上摘下通灵宝玉,递与宝钗。宝钗接过,就着灯光细细打量,只见那玉温润莹洁,正面篆文“通灵宝玉”四字,还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之语。宝钗反复念了两遍,一旁的莺儿听了,不禁脱口而出:“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话是一对儿呢。”
宝玉一听,好奇心起,忙求宝钗给他看看项圈。宝钗嗔怪地看了莺儿一眼,却也不拒绝,从衣内取出那金晃晃的项圈。宝玉凑近一瞧,上面果然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与通灵宝玉上的字恰是呼应,好似天造地设的一般。
宝玉心中大为惊奇,看向宝钗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异样,口中念道:“姐姐这八个字,与我的竟如此有缘。”宝钗脸上微微一红,轻笑道:“不过是巧合罢了,许是匠人制作时随意为之。”可不知为何,她的心中也似有一丝波澜泛起。
两人一时间有些沉默,屋内气氛变得微妙起来。过了片刻,宝玉才回过神,笑道:“不管怎样,这也是个奇妙的缘分,姐姐可要好好戴着这宝贝。”宝钗点头,将项圈小心收起,又把通灵宝玉还给宝玉,两人又聊起了家常,只是那一丝莫名的情愫,依然在两人心间萦绕。
两人又说了些闲话,可气氛却与往常有些不同,似有一层薄纱笼罩。宝玉偷眼瞧宝钗,见她面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在灯下更添几分妩媚,心中不禁有些痴了。
宝钗察觉到宝玉的目光,微微红了脸,轻咳一声,岔开话题道:“听闻你近日与林妹妹他们在园子里作诗弄文,热闹得很,你且说说,又得了什么新奇的诗句?”宝玉这才回过神,挠挠头道:“不过是些应景的句子,哪有什么新奇。只是今日我们做扇子,题了‘轻罗小扇扑流萤’,大家都觉得有趣。”
宝钗微微点头,“这诗句确是应景又雅致,用在扇面上,想来那扇子也是精美非常。你们倒是会玩。”宝玉笑道:“姐姐若是喜欢,改日我们也给姐姐做一把。”宝钗笑嗔:“我可没你们那闲情逸致,有这工夫,不如多看看书。”
正说着,薛姨妈走了进来,见宝玉在,笑道:“宝哥儿来了,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宝玉起身行礼,将做扇子之事说了。薛姨妈笑道:“你们这些孩子,就会找乐子。不过这也是好事,比整日里闷着强。”
又坐了一会儿,宝玉见天色实在不早,便起身告辞。薛姨妈和宝钗送他到门口,宝玉回头看了看宝钗,月光下宝钗的身影楚楚动人,他心中一动,却也没说什么,转身离去。走在路上,宝玉思绪纷飞,一会儿是黛玉的娇嗔,一会儿是宝钗的温婉,心中五味杂陈。
春去秋来,黛玉、宝钗来贾府也有三个春秋了,这些年宝玉每日清晨读书,下午便和姐妹们一处玩闹,她们之间的感情也愈发深厚了,会试的日子也要临近了,这日中秋府中摆下家宴。
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将庭院照得如同白昼。众人围坐在一起,贾母居于首位,脸上洋溢着祥和的笑容。只是这笑容背后,也藏着对宝玉科举之事的期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贾母放下筷子,看向宝玉,眼中满是慈爱与郑重:“宝玉啊,会试将近,你可要收收心,好好准备,莫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宝玉心中一凛,忙应道:“老太太,孙儿知道,孙儿还是有把握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