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但皇帝终归是皇帝,农民终归是农民,至少,面对雨水,他们想的事情不完全一样。对农民伯伯来说,春雨如膏,膏泽土壤,嘉生而繁荣,这是他们对雨水的全部认识。而对皇帝来说,雨更是一种象征,因为只有雨可以证明皇帝是真龙天子,这一点比土壤墒情更加重要。
我写《故宫的隐秘角落》,写到康熙皇帝与封疆大吏吴三桂的那场较量。在战事胶着阶段,帝国的北方一直坚持着不下雨。这让康熙皇帝的面子很受伤,他写“罪己诏”,对下雨的政治意义有深刻的阐述:
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应于上。……今时值盛夏,天气亢旸,雨泽维艰,炎暑特甚,禾苗垂槁,农事甚忧。朕用是夙夜靡宁,力图修省,躬亲斋戒,虔祷甘霖,务期精诚上达,感格天心……[5]
那时吴三桂已经衡州称帝,天老不下雨,怎么证明康熙是天命所归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皇帝争天下,拼实力,拼心理,也拼天气,因为天气里,藏着天意。终于,康熙皇帝庄重地穿好礼服,面色凝重地走出昭仁殿,前往天坛祈雨。
于是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就在康熙行礼时,突然下起了雨。[6]雨滴开始还是稀稀疏疏,后来变成绵密的雨线,再后来就干脆变成一层雨幕,在地上荡起一阵白烟。地上很快汪了一层水,水面爆豆般地跳动着,我猜想那时浑身湿透的康熙定然会张开双臂,迎接这场及时雨,他一定会想,老天爷没有抛弃自己,或者说,自己的精诚所至,感动了上天,给了这个帝国新一轮的生机。对于战事沉重的帝国,没有比这更好的兆头了,康熙步行着走出西天门,那一刻,他一定是步伐轻快,胜券在握。
那一次祈雨,并不发生在“雨水”那一天,《清实录》准确记下了它的日期:六月丁亥。但那份焦虑,与渴盼一场春雨的农夫比起来,也有过之无不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