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盛产逆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谋划

一切皆因为贞观十年,李承乾因母亲长孙皇后去世而心中苦闷,纵马排遣的时候,坠马失足把腿摔断成了跛子。

李世民于是起了换储的心思。

以至于贞观十二年,说出兄终弟及的话。

所以啊,可知最起码早在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就已经露出想改立李泰为太子的苗头了。

而再结合李承乾的悖逆之举,恰好是从贞观十二年,李象穿越前一年开始,越来越扭曲,一切恰好契合。

李世民想易储可谓处心积虑。

他任命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相继摄李泰府事,二人为李泰暗中贿赂结交朝臣。

史书《旧唐书·韦挺传》记载:“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禁中语左迁,时挺亦预泰事,太宗谓曰:「朕已罪正伦,不忍更置卿于法。」特原之。”

事发后,李世民对韦挺叹息道:“朕已罪正伦,不忍更置卿于法。”

特原之。

赦免了韦挺。

也就是李世民早知道李泰意欲谋嫡的事,但他没有处置,选择了轻拿轻放。却将“只是将自己的话泄露给李承乾听”的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贬出了朝廷。

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重罚李承乾的东宫属官。

之后更是为魏王李泰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征召学士人才。又以李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直至朝堂。

贞观十六年四月,就在五个月前,下诏李泰移居武德殿。其宠异如此,待遇跟太子李承乾并列。

一个礼秩僭越、乘舆上殿还能置文学馆的皇子,不就是活脱脱的第二个秦王么?

李承乾能坐得住才有鬼了,任谁坐在太子之位上,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群臣上书劝谏后,李世民为了“弥补”李承乾,下诏今后太子东宫用度不用限制,任李承乾取用。

东宫一众属官深知不妥,劝李承乾上书拒绝。

李承乾上书。

但李世民再次下旨,坚持原诏。

于是就发生了李承乾六十天花费了7万匹帛的事。

要知道朝廷一年收庸也不过一百万匹。

李世民一贯信奉节俭,却对此事,对李承乾选择放任。

这是什么?

是纵容,捧杀。

一如春秋郑庄公“郑伯克段于鄢”的手段。

李世民如此作为,李承乾这个大傻子看不出来,但群臣不傻,非议汹汹。

李世民为了堵群臣的嘴,下旨命群臣中最是忠直,敢于直谏的郑国公魏征为太子太师,令卧护太子。

以显示自己没有废太子的心。

可是有一点,他下旨的时候,魏征已经病了一个多月,连朝都无法上。然后历史上,过了三个月,魏征就病逝了。

如果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李世民的话。

这是不是可以说也在李世民的谋划内?

不是说李世民毒死了魏征。

而是李世民知道魏征病重,寿命不久矣,然后才下的旨任命他为太子太师。

“卧护”二字可知其中精髓。

李世民深知自己主动废太子会朝堂动荡,更会引发青史异议,有损他的威名。于是有意纵容,让李承乾一步步自我毁灭,以达成目的。

这当然只是猜测,更是对千古明君爱民如子的李世民的不敬。

如果可以,李象不愿如此揣测。

但如果以谁是受益者,谁就是凶手的结果论来看,李世民无疑就是这个幕后黑手。

李承乾作恶多端,不能承社稷,他“不得不”废太子,是太子咎由自取,他实属无奈。

但结果,确实是他废掉了李承乾。

李象不是阴谋论者,更不想恶意揣测李世民,可是一切的答案都指向这个结果。

不然不足以说明,明明英明神武千古无二的唐太宗李世民,万事英明,可是为什么就在子女事上如此糊涂,甚至已经不能用糊涂来形容,而是昏聩。

为什么就不明白宠爱魏王,会滋生他的野心,对太子造成威胁。

为什么就不明白,李承乾的悖逆是他一步步造成的,他的举动在一步步将李承乾逼到造反的边缘。

为什么李世民就不知道这点?

难道他真的是完全被爱子之情蒙蔽了所有心智吗?

这恐怕不能服众。

最起码,李象保留意见。

当然也许不是李象猜想的那样。

只是因为李世民足够自信,自觉能够把握好尺度。

可是历史证明他玩脱了:

一,齐王李佑造反牵连李承乾,将李承乾蓄谋造反的事暴露了出来。

也许李世民只是想纵其为恶,等李承乾的“恶”足够多,他顺理成章废掉这个太子,没想过真的逼李承乾造反。

一个以子反父的名号,史书上绝不好听。

李世民这么爱惜名誉在乎青史评价的人,就此留下了污点。

以致于他的大臣都看不过去,不肯向汉朝时说一句“子弄父兵,非反也”,向为汉武帝遮掩一样,替他遮掩一二。

二,李承乾被废后,他最喜爱的魏王李泰暴露了本性之恶,说出杀子立弟的话,与太子失之交臂。

李世民只是想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不是想杀了他,更别说李承乾这个太子也确实不合格,还有个他从小一手养大的李治。

意识到一旦立李泰为太子,李承乾与李治多半就性命不保。

让他不得不立自己并不满意的李治,以致晚年常常忧虑,担心李治太过懦弱无法承托社稷,耗尽心力。

以对错来衡量当权者,无疑太过幼稚。

但如果硬要说谁错了,那也只能是李承乾,谁让他摔断了腿呢。

遍观史书,还没有瘸腿的太子,更没有瘸腿的皇帝。

官员录用都要讲究长相风仪,何况是一国太子呢。

站在李世民的立场来看,他速平四夷,无汉武之费,民不聊生,让四夷心悦诚服的献上天可汗称号。

修减刑律,宽以治民,文治十数载,兢兢业业,物阜民丰,物价低廉,斗米数钱。

俭朴纳谏,君臣和谐,朝堂清明,天下大治。

他立下如此功业,当的上史书上一个明君的评价,三代以外,文治武功,谁能过之?或许能争一争那千古二字。

也许从心底里确实难以接受他的继承人是一个瘸子。

也许他只是想为大唐立一个完美的太子。

但......这是李世民的想法,不是李象的。

可以理解,但恕难从命。

李世民想废太子,他李象想“保”太子。

太子关系着今后的皇帝。

我爹是废太子,跟我爹是皇帝,意义完全不一样。

我爹是废太子,我啥也不是,我爹是皇帝,我就有可能成为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他选择打断李世民的谋划,也许李世民正在等着李承乾继续作死,以达成他顺理成章废掉太子的目的。

反正他不信,太极宫跟东宫紧挨着,对李承乾在做什么,李世民就真的一无所知。

所以,李象选择告发“东宫谋反”,将此事提前引爆,打断李世民的“施法”,让他胎死腹中。

我不要你的谋划,我要我的谋划。

当然,李象不是顾头不顾腚的莽夫。

人之一字,双腿并立,无非向前向后,进退二字而已。

他的三谏与三鞭,加上“告发谋反”之功,足够保证他的退路。

但设想再好,一切还要看李世民。

接下来,他就要直面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