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咨询技术的指导性原则
在咨询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针对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在操作层面、咨询技术上,有不同的指导性原则,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些不同的操作技术?
来访者有各种具体的情况,他的改变依赖咨询师的影响力,跟咨询师的状态有关。在操作层面,也有不同的技术。
我们要对来访者的状态进行基本判定和区分。前文讲过,来访者可分成三种状态,或者说三个阶段。
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融合状态(共生状态),就是一元状态。如果处在这种阶段,对于来访者来说,他就像是一个婴儿,没有“别人”的概念,只有他自己。处于这种状态,通常是因为早年受忽视,或者被占据导致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没有独立的存在感,他是被别人占据的,他的很多感觉其实都是别人的。为了让他能够发展,就要让他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感觉。这时候,在技术层面上,我们要更多地给他一些镜映。咨询师就好像是一面有温度的镜子,给来访者反应,让他感觉到他在哪里。
镜映不是面质,它一般带有容纳性,也带有一些支持性,目的是让来访者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个时候一定还要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让他能够跟那些占据他的感觉慢慢地分离。在一元阶段,我们对来访者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原则上来说可统称为镜映技术。
过了这个阶段就会进入二元状态,这个阶段的来访者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依赖关系,心理发展开始进入一种愿意跟别人建立情感关系的状态。这个时候,在关系层面上不再是融合或占据,更多的是一种依赖关系——就好像是幼儿对父母亲的依赖状态,主要是对母亲的身份、位置有一种依赖。如果在早年养育过程中这个阶段受损了,他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就不具有信任感,很难建立起稳定深入的情感连接。
在咨询过程中,你需要对他给出充分的情感回应。这种情感回应不是说只要你在那里,而是说你要给他细致的不同类型的情感反应,比如喜、怒、哀、乐等,只要是他引发的你心里产生的情感,都要适当地给他一些反应,让他了解他的某一刻带给了别人什么感觉,也让他明白某些时刻他心里的感觉到底是如何被命名的。也就是说,你不仅要让来访者感觉到他自己的存在,还要让他感觉到他自己在那一刻是怎样的。
随着发展,来访者会进入到三元状态,这时候他开始能够摆脱依赖,尝试进入社会规则层面,学习与他人的竞争。只是可能方向不清晰、不明确,社会身份的确定感不够,或者不清晰。这个时候,他要学习的是如何努力地适应社会环境,进入社会规则。我们需要给他的不只是情感回应,更多的应该是相对明确和清晰的方向,带有引领性和指导性。
这与镜映和情感回应有区别,会有更多的指导性,但并不是要去控制他。咨询师之所以能够给他指导,是因为他关于自己到底是谁,关于自己感受性的存在感已经相对确定,咨询师只需要帮助他带着这些感受进入一个社会身份中去。这只是给他引导,帮他明确方向,并不构成一种占据。
对处于这三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的来访者,我们需要运用的咨询技术在原则上还是有点不一样的。简单来看:一元阶段对应的咨询技术是镜映,二元阶段对应的咨询技术是情感回应,三元阶段对应的咨询技术类似于原则指导或者规则引导。但是,在具体面对一个来访者的时候,他的身上可能会同时存在这三个阶段,只是每部分的程度不同,或者在某一次咨询中,重点部分不一样。
当一个人开始处理他的三元阶段的问题,并不是说他的一元阶段跟二元阶段就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可能问题不太大。某一个阶段的问题,对某一个来访者来说,在一个特定的咨询过程当中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才把他的状态按三种阶段来界定。然而我们也要知道,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在存在的过程当中,他这三个部分始终是并存的,并不是完全割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