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次迎难而上:心理咨询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交替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技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使用支持性技术和解释性技术?换句话说,我们对一个来访者到底是多采用包容的态度,还是使用相对有点距离的面质的态度。当然这两者可能会同时使用,只是在哪些时候选择以哪种为主,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这是根据来访者的状态决定的。

包容性技术或者支持性技术,就是能和来访者达到共情的状态,能够给来访者很温暖的感觉,给他支持。这种技术的意义是帮助一个人获得一种被接受的感觉。这种被接受的感觉有利于他获得确定感,让他慢慢地获得确定的自我身份,继而获得对自我的认同。

如果来访者处于心理年龄发展阶段比较早期的状态,对于自己的身份不够确定,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那么在咨询的时候,我们多使用包容、支持性技术,可以帮助他慢慢确定他的身份,也就是说,可以帮助他在三元世界或社会规则体系中获得一个属于他的身份。

如果采用面质,或者解释性技术对他说一些理性的话,他可能就无法理解,也没有办法接受,因为他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社会身份,没有在社会规则中获得属于他的位置。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这些跟语言相关的能力都是在进入社会语言体系之后才能够加以应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完全进入社会规则体系,那他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就会有一些欠缺。对于一个没有完全进入社会规则体系的人,你如果过度使用解释性技术,也就是过多地使用语言而非情感反应支持的话,他就不能完全理解。

简单来说,如果来访者心理年龄较小,你就需要多使用一些支持性的技术。如果来访者已经进入社会规则,也拥有一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规则当中有确定感,你是可以使用解释性的技术的;这时候如果过多地使用支持性技术,反而可能导致他过度退行,退回到孩子的状态。

当然,在临床应用时,这两者肯定是同时使用、交替进行的。以哪种为主,取决于来访者心智化的发展程度。他越偏向于成人状态,便越可使用解释性技术;他越偏向于孩子的状态,那可能就需要多使用支持性技术,这个度是因人而异的。

因人而异不仅仅是指根据来访者的需要而定,也指根据咨询师自身的状态来定。你的治疗风格是偏向于支持、包容的,也就是说你愿意去推动、鼓励一些心理年龄比较小的类似于孩子状态的人慢慢地变成大人、发展自己,那你可能习惯于更多地使用支持性技术,你是一个风格比较温暖的咨询师。如果你的咨询导向是更愿意帮助已经进入社会规则体系的人更好地使用社会规则,或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规则,你就会更多地使用解释性技术或者面质性技术。那么,你的咨询风格可能就不是特别温暖,而你的咨询对象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是与前一种风格的咨询对象不一样的人群。支持性技术和解释性技术,它们的使用对象其实并不完全一样,这是咨访双方共同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