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狸奴不出门:中国名人爱猫小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猫奴”皇帝,不止我一个

朱厚熜

1560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熜深爱的“霜眉”死了。

这死去的“霜眉”并不是皇帝身边鞍前马后的忠臣,也不是和皇帝心心相印的爱妃,而是——一只猫。

明朝宫中养猫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有专门养猫的机构,叫作猫儿房。明代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这样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升管事职衔。”也就是说,猫儿房由三四名太监组成,他们负责照顾猫咪,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从宫猫中选出较好的推荐给皇帝。带薪撸猫,是不少爱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霜眉”这只猫就是猫儿房给皇帝挑选的。

其实,明朝宫中养猫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把猫咪引到宫里来,用意不是陪伴自己,而是让皇子皇孙们跟着猫咪学习男女之事,以便日后为大明延续香火。[1]猫咪也凭借自己的本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在宫中扎下根来。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痴迷方术。皇帝这个级别的信徒,所做之事并不仅仅是读读《道德经》或者拜拜太上老君这么简单,嘉靖皇帝主要的修炼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炼丹,另外一种就是斋醮。炼丹是为了长生不老,得道升仙,而斋醮是为了祈福纳瑞,保佑社稷。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用戏剧化的手法表现出了嘉靖皇帝对炼丹有多么狂热,他甚至把炼丹的实验室搬到了自己的卧室里,经常和得道高人切磋炼丹心得,改进丹药配方。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皇帝要炼丹了。这次的配方非比寻常,包括宫女的月信之血。嘉靖皇帝本就性格急躁,对待宫人十分严苛,动不动就责罚她们,宫人都很惧怕他。[2]在服食丹药之后,性情越发暴烈且喜怒无常。年轻的宫女不仅要服侍君王,还要被用来炼制丹药,受尽摧残和凌辱。终于有一天,她们不堪忍受,于是决定趁着月黑风高,将皇帝杀死。十月二十一日夜里,嘉靖皇帝留宿宠妃曹氏宫中。趁他熟睡之际,十六名宫人按照约定,一拥而上,将嘉靖皇帝牢牢按住,之后,其中一名宫女将绳子套在了他的脖子上。结果,因为过于紧张,她将绳子打成了死结。共同参事的一名宫女见事情不妙,害怕祸及己身,偷偷跑去告密。这才让嘉靖皇帝死里逃生。[3]

“我见过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猫。”

这是嘉靖皇帝的心声,和人相处太危险,唯有霜眉能让他放松快活。霜眉在和嘉靖皇帝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完全适应了他的生活起居:嘉靖皇帝伏案工作的时候,它就在一旁静静地卧着;嘉靖皇帝就寝的时候,它不离左右;当嘉靖皇帝起身或者出门时,它就在前面当向导。和所有的帝王一样,嘉靖皇帝疑心很重,最开始他觉得霜眉的乖巧可人很不寻常,世人都说猫的性情难以揣测,怎么可能有这么善解人意的猫。可是,日久见“猫”心,嘉靖皇帝被霜眉始终如一的忠勤之心打动了。

如此乖巧忠诚的霜眉去世,让嘉靖皇帝悲伤不已。他命人给霜眉打造了一副金棺材,择日下葬。那天,皇城内魂幡飞扬,哀声不绝,一大队人马护送着霜眉的金棺,长途跋涉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嘉靖皇帝为霜眉指定的风水宝地——万寿山。嘉靖皇帝御赐给霜眉的坟墓一个贵不可言的名字——“虬龙冢”,一代名猫长眠于此,生前锦衣玉食,死后荣光无限,为自己的猫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在悲痛欲绝的嘉靖皇帝心中,这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不仅要厚葬霜眉,还要给霜眉做法事,使它的亡灵脱难超升。于是,他下令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作文大赛,文体不限,字数不限,主题只有一个,就是“祭奠霜眉”。大臣们有点犯愁,歌颂名士倒是拿手,但是以动物为主题写祭文还真是有点不太熟。有一位名叫袁炜的大臣大笔一挥,写道:陛下不要太伤心,因为霜眉已经“化狮成龙”了!

在众多平庸的祭文中,这句“化狮成龙”让皇帝眼前一亮——写得太好了,官加一等。无数前人的例子表明,一个人升官要么靠学问,要么靠人脉,要么靠资历。袁炜做梦也没想到,就因为“化狮成龙”这四个字,他直升吏部侍郎,再火速入了内阁,和宰相平起平坐,火箭般的晋升速度可谓前无古人。

而所有的好运气,都是因为一只猫。

坚持吸猫,坚持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在六十岁的时候去世了。朱厚熜并不算一个长寿的皇帝,不过跟历史上其他热爱炼丹和服用丹药的同行相比,他算是活得久的。或许,吸猫延长了他的寿命。

明朝不止一个皇帝是猫奴,明仁宗的儿子明宣宗也是。

作为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中国皇帝这种高危职业,平均寿命在四十岁,可是明仁宗在四十七岁的时候才承继大统,算是高龄皇帝,而他在位仅十个月就因病去世了。

明仁宗体形肥胖,但是为人忠厚,在朝臣中人缘极好。他虽在位不到一年,却实施仁政,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十分稳固的基础。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最终实现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仁宣之治”,开创了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的盛世图景。

明宣宗擅长书画,所以,他不仅喜欢养猫,还喜欢画猫。目前已知的传世绘画作品中,由我国古代帝王所绘且以猫为主题的,只有宋朝的宋徽宗和明朝的明宣宗的作品。其中,明宣宗的画作还不少,较知名的有《花下狸奴图》《壶中富贵图》《五狸奴图》。《花下狸奴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图中绘有湖石、野菊,还有两只在美景中嬉戏的猫儿。看两只猫咪栩栩如生的样子,明宣宗平时一定没少吸猫。可以想象,这两只猫一定给这位大明皇帝带去了不少欢乐,它们时而在花丛中溜达,时而躺在老地板上晒暖,有时还会跳上明宣宗的大腿小眯一会儿。三百多年之后,朱瞻基的这幅《花下狸奴图》流转到了另外一位帝王——乾隆皇帝手中。他大笔一挥,题诗一首:

湖石秋花庭院间,一双狸奴踞茵跧。

不为登局乱棋盘,何弗捕鼠坡翁讪。

分明寓意于其间,而乃陈郭拒谠言。

责人则易责己难,复议此者何能删。

古人喜欢用猫鼠论述治国之道,将猫比喻为君主或德行兼备的官吏,将鼠比喻为于国于民不利的人或现象。乾隆在这首诗中也使用了此种寓意,并借用了“杨贵妃用小狗扰乱棋局”和“苏东坡用猫鼠劝谏宋神宗”这两个典故,说明为君为臣都应尽责。在明宣宗所绘猫画中,此种寓意也有体现。

一天,明宣宗处理完政事,匆匆吃完了御膳房提供的工作餐之后,便来到花园中散步。园中的小猫引起了他的注意,明宣宗命人笔墨纸砚伺候,一口气足足画了七只形态各异的小猫,并且,令内阁辅臣杨士奇撰写跋文。

杨士奇自然不敢怠慢。这画中,皇帝画的是猫吗?皇帝画的也是他自己啊!皇帝让他写的只是猫吗?当然不是,皇帝让他写的是君臣之道。于是,杨士奇写了三首诗来夸赞画中的猫。他在第一首诗中写“静者蓄威,动者御变”,在第三首诗中写“乐我皇道,牙爪是司”,表面上是夸赞猫,实际上是称赞明仁宗,并表明自己做称职臣子的忠心。这三首诗在清代陆时化的《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有记载。

明宣宗喜欢画猫,也喜欢将猫画赠送给臣子。他将《壶中富贵图》赐给了杨士奇,杨士奇做了一篇长长的跋文,其中有一句是:“君臣一德,上下相孚,朝无相鼠之刺,野无硕鼠之呼,则斯猫也。”意思是说,君臣一心,恪尽职守,国家才没有祸患。明宣宗以猫画勉励臣子,杨士奇则以跋文回应君王,表明决心。

杨士奇当朝四十余载,先后辅佐多位帝王,深受器重。这位超长待机的政治家,应该也会感激猫咪的助攻之恩吧。

到了明朝晚期,宫廷中养猫风气有增无减。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孙子,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是一位资深猫奴。“红罽无尘白昼长,丫头日日侍君王”,这里天天陪伴皇帝的“丫头”不是指某位姿色艳丽的宫娥,而是万历年间宫中的小母猫——又是一个没有猫暖床就睡不着觉的猫奴。

万历皇帝自重臣张居正去世之后,就无心过问政事,坚持近三十年不上朝,每天沉迷于酒色,以及吸猫。跟独宠霜眉的爷爷相比,万历皇帝就博爱许多,他养了许多猫,并且不限制猫咪的活动。这些猫在宫中四处乱窜且胆子很大,遇到皇子皇女也不避让,反而扑上前去嗅闻,导致幼小的孩子受惊抽搐,落下病根,甚至夭折。

不过万历皇帝并不是很在意猫带来的负面影响。

《万历野获编·补遗》中记载:“又猫性最喜跳蓦,宫中圣胤初诞未长成者,间遇其相遘而争,相诱而嗥,往往惊搐成疾。”

明朝皇帝中有爱养小猫的,还有爱养大猫的,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还特意在紫禁城西北建了一处“豹房”。明朝皇帝喜欢养动物,所以豹房并不是稀罕物。然而,朱厚照的豹房却显然规模不一般,它更像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场所。后来,朱厚照干脆搬到豹房居住,一边处理朝政,一边纵情享乐。豹房里养有老虎和豹子,历史上还有朱厚照搏虎的记录。

皇帝爱猫,猫的伙食自然是极好的。弘治初年,乾明门养着十二只猫,这十二只猫一天就要吃掉四斤七两的猪肉和一副猪肝。[4]如果明朝皇帝穿越到现代,一定是在购物车里塞满猫罐头的那种人。

皇帝爱猫,也影响了当时的纹饰创作,瓷器上也出现了以猫为主角的图案。2016年,明万历年间的五彩群猫图花棱形盖盒被拍出了790万港币的高价。这个小盒子只有15厘米高,上面却画了不少猫,个个神情灵动,活泼可爱。

如果说宋朝时期,文人以仪式感表达出对猫咪的尊重,那么明朝时期,皇帝们则将猫推至最高的位置,给了它们史无前例的荣耀。这些大明皇帝或许都会同意,从来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猫一样如此牵动他们敏感的神经,以致他们做出了许多看起来荒唐的举动。但是,猫从来都不是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让王朝由盛而衰的只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