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冠冕:弘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假道伐虢

有那么片刻,卢九德默不作声,终于开口:“都怪我糊涂,竟忘了这等大事。

殿下至今尚无子嗣,始终是个隐患。”

朱由崧一听,知道他误会了,刚要开口解释,卢九德自顾自地说:“难怪我看殿下带了不少年轻士子,原来是想借机夹带些女子进来。”

朱由崧看他脑补过头,连忙制止,正色道:“国难当前,我怎么可能为美色所困。

这批士子是本王让马士英找来的,皆是为日后收复江北所储备的人才,他们都是多年科举不顺的举人、秀才。”

见卢九德眼神怪异,又解释道:“女子只有一个,目前安置在本王房内。”

“是马士英安排的?”卢九德眼神飘忽不定,似在思考什么。“难怪出发之前,马士英竟敢公然顶撞史可法,仿佛变了个人似的。

原来是上了殿下这条船,但不应该啊,马士英身为凤阳总督,在江淮他也算通天人物,怎么可能轻易对殿下俯首称臣,这里面定有蹊跷。”

朱由崧点点头,将椅子拉近卢九德,压低声音道:“郑养性的西厂一直有调查马士英,发现他一直在凤阳的账目上造假。

前些日字,我趁他不注意,查看了凤阳账本,已然找到了证据。”

卢九德喜出望外,但还是察觉到细节:“殿下你就随便一看就发现问题?”

要知道,大明的账本很复杂,无论是账本的设计,还是其中的算学逻辑,寻常人不容易发现问题。

而且马士英也绝非平庸之辈,怎么可能只看一眼就被发现问题,否则早砍头不知道多少次了。

朱由崧笑道,“我又不是怀疑,他就是有问题,我猜肯定是在大宗开支上动手,诳他几句,证据就出来了。”

“他到底做了什么,如此畏惧殿下?”卢九德扫视四周,问道。

朱由崧转动玉韘,不紧不慢道:“盗卖军备,这条罪名够不够?”

卢九德大笑,拊掌叫好“那随行的女子想必就是马士英之妹吧,传闻是个美寡妇。”

“你如何猜的,本王也是刚刚才知道,据说是她自己偷跑出来北上寻夫,马士英并不知情。”朱由崧有点懊恼。

“亏殿下平常如此精明,您以为马士英真的是想给您送举人?这些落魄士子整个江南遍地都是。

他这是假道伐虢(guo),借送人才为名,送妹为实。”

朱由崧回想起那人,虽然假扮成士子,但是能看出来是个有丘阚之人。

而且他一个现代人,也不喜欢那些豆蔻年华的初中生少女,反而钟情这种红颜粉黛。

不知道明朝人经历过什么非人虐待,才会视稚嫩为美。

其他特殊癖好像裹足,还有一抹浅浅鸽子乳为美,为此不惜从小裹胸压抑成长,暴殄天物。

心中虽然暗喜,但是还要假装一本正经:“也不全是吧,本王在那批人才里,发现一根好苗子。”

“哦?此人是谁?能入殿下法眼,可真是幸运。”卢九德好奇问道,在他看来,此子已经半只脚踏上青云路。

朱由崧拿起杯子,比划着调动的动作:“前江阴典史阎应元,年初海盗顾三麻子来犯江阴黄田港。

马士英为他报功劳,不知怎么居然被南京安排去广东英德县做主簿。

我与他交谈过,此子为人忠直,有勇略,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没考上进士,不然值得大力培养。”

卢九德眼珠子一翻,便问道:“此人不是江南人吧?”

“没错,他是京城通州人,在当地打过闯贼,被举荐为吏,辗转才去到江阴。”朱由崧点头。

卢九德也满意地点头:“下放英德主簿这种小官,南京随便一个吏部员外郎说句话就能安排,故意让他安排去这么远,就是想刁难北方来人。”

“无仇无怨,为什么要刁难他?”朱由崧满脸疑惑。

卢九德无奈道:“辽饷自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加派,年年增加,四十八年又再加二厘,前后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

崇祯四年(1631年),又再提高到一分二厘,共银六百六十万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得银七百四十万。

殿下猜今年是多少?”

朱由崧摇头,他身边没有足够内政人才,心中暗道将来一定要网罗真正有为的人才,这才对得起他过去三十几年的唯物史观教育。

“超过一千二百万两银,二十六年,江南足足两代人,睁开眼就欠朝廷钱,江南赋税早就透支了,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卖儿卖女,怎么能不恨北方人?”卢九德本就是扬州人,要不是忠于大明,此刻也会讨厌北方人。

朱由崧叹气,这种南税北调的安排,对于任何一个统一皇朝都无可避免,只要是大政府,就必然会出现国家兜底的需要。

兜底需要钱,钱从何来?

自大明建立以来,江南的手工业蓬勃发展,百姓打工挣得白银后,却要高价换取粮食来交税。

在不产粮的沿海商业城市,粮食本就匮乏,价格自然高昂,这无疑又加重了完税的负担。

整个江淮地区,无数次上书希望可以用布帛完税,但每次都被本地文官集团反对,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崇祯的书案上。

辽东军队每年都需要大量棉花来满足将士御寒需求,光是布料开支就是一笔巨大的数目,然而这种利国利民的政策却始终无法推行。

从产出(布帛),卖出换白银,然后买粮食,输送到京城后,再换成布帛,流转次数越多,交易成本越高。

这其中,到底肥了谁的腰包?

“北人又有何辜?乱世之下,人命如草芥,南方没有战乱,已是不幸中之大幸,北方人同样在活受罪。”

“那恐怕得等到大明出现一位明君,才能扭转乾坤。”卢九德内心其实并不认同:“我出生在大明的太平盛世,烟花扬州,不也一样卖身入宫做太监?

盛世焉能轻予我等贱民?”

卢九德突然想起什么,拱手道:“殿下,马士英之妹不管你喜不喜欢,请务必收入床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