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暗夜危机
夜幕降临,沈昭和他的新伙伴们围坐在客厅里,昏黄的灯光下,他们的脸庞显得格外凝重。外面的世界已经陷入了混乱,他们必须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生存计划。沈昭提出了几个关键点:安全、食物、水源、信息和防御。首先,他们需要确保房子的安全性。他们检查了所有的门窗,用家具和重物加固,确保没有缝隙可以让感染者闯入。
接着,他们分配了守夜的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休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威胁。食物和水源是生存的关键。他们清点了沈昭家中的储备,发现虽然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但远远不够。他们决定第二天去附近的超市和仓库寻找补给,同时寻找任何可能的水源。信息是他们了解外界情况的唯一途径。他们收集了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收音机和手机,希望能够接收到政府的最新消息或者其他幸存者的信息。防御是他们保护自己不受感染者和其他潜在威胁的关键。他们搜集了家中所有可以作为武器的物品,包括刀具、棒球棒和园艺工具,并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自卫技巧。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沈昭和他的伙伴们立刻警觉起来,他们拿起武器,悄悄地靠近声音的来源。透过窗户,他们看到几个感染者正在试图闯入邻居的家。沈昭知道,他们不能坐视不管,因为感染者的嘶吼声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同类。他示意大家保持安静,然后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悄悄地消灭这些感染者。他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吸引感染者的注意力,另一组则从后面偷袭。沈昭带领着一组,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近感染者,然后突然扔出了一些重物,制造出巨大的声响。感染者被吸引过去,而另一组则趁机用武器结束了它们的威胁。战斗结束后,他们迅速返回家中,确保没有感染者跟踪。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照在了沈昭和他的团队成员的脸上。他们昨晚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最终决定由沈昭、宁辰和叶孤楼组成侦察小队,去附近的警察局和医院进行侦察。
他们装备了必要的武器和通讯设备,还带上了一些食物和水。在出发前,他们再次检查了房子的防御措施,并留下了两名幸存者负责守卫。侦察小队小心翼翼地穿过街道,他们尽量避免引起注意。他们看到了许多被遗弃的车辆和关闭的商店,这个城市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和死寂。
首先,他们来到了警察局。警察局的大门紧闭,里面静悄悄的。沈昭示意宁辰和叶孤楼保持警惕,他轻轻地推开了门。里面一片混乱,文件散落一地,显然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他们迅速检查了每一个房间,但没有发现任何丧尸或幸存者的迹象。接着,他们前往医院。医院的情况更加糟糕,他们在外面就听到了丧尸的吼叫声。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发现医院的入口被一些废弃的车辆堵住了。他们决定从后门进入,但是后门也被锁住了。
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他们听到了楼上传来的呼救声。他们迅速上楼,发现一群幸存者被困在了楼上。他们被丧尸包围,无法逃脱。沈昭和宁辰迅速行动,清理了楼梯上的丧尸,为幸存者们打开了逃生的通道。在帮助这些幸存者安全撤离后,沈昭他们意识到医院不是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他们决定返回家中,与其他团队成员一起讨论新的避难所计划。
随着新的幸存者加入,沈昭的家变得更加拥挤,物资的消耗也加快了。团队的气氛开始紧张,每个人都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沈昭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更安全的避难所,否则团队的士气和团结将会瓦解。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沈昭提出了几个可能的避难所选项,包括一个废弃的军事基地、一个偏远的山区度假村,以及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每个选项都有其优缺点,团队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废弃的军事基地因其坚固的防御设施和可能的军事物资而受到一些人的青睐,但其他人担心那里可能已经被其他武装幸存者占据。偏远的山区度假村因其隐蔽性和自给自足的潜力而受到支持,但路途遥远且可能缺乏必要的医疗和生活资源。大型购物中心则因其广阔的空间和可能的物资储备而被视为一个短期的避难所,但长期安全性存疑。
在讨论中,新加入的幸存者中有一位前军事人员,他提出了一个关键信息:他知道一个小型的、未被公众知晓的地下掩体,位于城市边缘,原本是为政府紧急情况准备的。这个掩体设施齐全,有独立的能源供应和食物储备,足以支撑他们一段时间。
这个信息让团队看到了希望。他们决定派遣一个侦察小组前往地下掩体进行实地考察。沈昭、宁辰和叶孤楼再次组成侦察小队,带着必要的装备和武器,小心翼翼地穿过城市。他们避开了丧尸群和可能的危险区域,最终找到了地下掩体的入口。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成功进入了掩体。里面的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要好,有干净的水源、充足的食物储备,以及基本的医疗设施。
侦察小队返回后,他们向团队汇报了地下掩体的情况。团队成员们对这个新发现的避难所感到兴奋,但也有些担忧。他们知道,搬迁到地下掩体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仔细规划和大量的物资搬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团队开始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他们决定分批搬迁,优先转移最需要的物资和人员。同时,他们也开始对地下掩体进行改造,以适应更多人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