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艺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最精华的部分,而文艺大师们则是人类精神的高贵性的代表。但这些璀璨明星常常又被浓重的黑暗所包裹:童年不幸、贫穷、郁郁不得志、酗酒、病痛、生活颠沛流离、精神痛苦、忧郁、狂躁、疯癫、浪荡出格的人生等。其中,有些文艺大师的精神状况,达到了精神障碍的程度。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文艺大师的才华和成就远超常人,怎么会被精神障碍这种削弱人精神的病扯上关系?同时,人们又隐隐觉得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搞文艺就是超出日常生活的白日梦,而精神障碍不就是精神上的出格和超常吗?这个“疯狂天才”的话题长久地吸引着人们,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精神障碍与文艺创作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有一门学问致力于回答这个问题,它叫作病迹学,也叫精神病理传记学。这是一门精神病学与文艺学及其他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以显露精神症状的杰出人物为对象,进行精神病理分析,并考察精神障碍与伟大业绩或文艺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下对这门学问作一简述。
古希腊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便注意到文艺创作与精神异常存在某种关联。到了近代欧洲,意大利的切萨雷·龙勃罗梭、德国的保罗·朱利叶斯·莫比乌斯、英国的哈维洛克·埃利斯、德国的卡尔·雅思贝尔斯、奥地利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法国的让·德雷纷纷投入这个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年代,学术体系还未建立,别说精神症状学体系,就连精神病学还未诞生。早期的“精神病学家”都是临床医生,依靠直觉和临床上的粗浅经验,对“精神症状”这个东西进行初步探索,试图通过症状群去把握疾病的本质,艰难地把精神病学的范畴慢慢建立起来。因为他们的主要研究兴趣在症状学上,名人的精神症状自然是最容易吸引其研究兴趣的,所以早期许多精神病学家都涉及病迹学。甚至可以说,精神病学从诞生到雅思贝尔斯建立精神症状学体系作为成熟的标志,这段时期精神病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就是病迹学。他们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归纳派”,对每一个案不求深入研究,而是借由大量名人的浅表精神状况的共同特征的提取来建立与伟大成就之间的关联;一类是“个案研究派”,通过对一位或少数几位名人的深入研究,理解其生命故事和创作故事,并在这种理解中去探讨精神障碍与创作之间的联系。
20世纪初期到中期,病迹学在日本得到系统发展。夏目漱石作为日本的国民作家,患有精神障碍,这个独特的机缘开启了日本病迹学研究的脉流。许多日本精神科医生对众多文艺名人进行研究,并逐渐发展出日本病迹学会和《日本病迹学杂志》。有意思的是,一些对病迹学研究有所涉猎的精神科医生,有着与患病的文艺名人的亲身交往经历,甚至以这些第一手资料来作研究。在改革开放后,病迹学也被引入中国,但还没有产生什么扎实系统的研究。
本书通过对21位患有精神障碍的中外文艺大师进行个案研究(整理病史、作出诊断、找出其精神障碍与创作相关的例子),然后对这些个案进行归纳研究(用表格归纳和提炼出规律)。其间展示了对精神症状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诊断过程,读者中的精神科医生朋友可以来参与病例讨论;同时,也从精神病理的角度解读了文艺大师们的创作秘密,读者中的文学研究者朋友可以来评判这些解读是否具有启发性。
第一章至第七章,是每一位文艺大师与精神障碍爱恨纠缠的创作生涯的生动个案,读者朋友可选取感兴趣的病种和文艺大师来阅读;在了解众多文艺大师的例子之后,会发现一些共同规律,再来看看与第八章《精神障碍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总结的是否一致;第九章、第十章则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为有兴趣对其他文艺大师做类似研究的朋友作参考;附录的《超越主义哲学》是对本书的哲学立场作一陈述。
“疯狂天才”这个话题如此迷人,又长久得不到系统解释,是有原因的:精神障碍已经是复杂的现象,文艺创作亦是难以把握的神秘领域,两者的交叉更是难上加难。笔者希望本书能对这个话题作出系统、深入、严谨的回答。这是笔者的自我期许,也有待读者朋友们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