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这样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Chapter 2 学会学习:重构大脑的内部模型

一、天才、天赋背后的脑科学原理

天才究竟是怎么回事?可以被人为创造或者毁灭吗?中国古代就有《伤仲永》的故事。为什么许多“少年班”的“天才”或者“神童”最终沦为平庸之辈,而普普通通的少年长大后却可以出人头地?

天才就是智商高吗?

许多人认为,天才就是智商高,能在智力测试中拿高分。

这个说法不靠谱,因为智力测试本身就不太靠谱。智力测试自从诞生以来就碰到过不少“打脸”的情况:许多被检测为“高智商”的孩子长大后,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相反,不少智力平平的孩子长大后反而功成名就。

所以,你去问脑科学工作者或者脑科医生关于智力测试的问题,他们大多数会摇摇头,因为他们都知道:智力是刺激出来的,而且会动态变化。

现代智力测验开始于1904年法国早期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和西奥多·西蒙对智力能力的评估。当时,法国政府面临着儿童教育中个体差异极大的问题。一些儿童似乎很难从正规的学校课程中获得益处,他们需要通过特殊的课程来学习,然而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如何甄别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却束手无策。

法国教育部部长任命比奈等人来研究这个问题。比奈接到任务后,和他的合作者西奥多·西蒙决定编制一项客观的测试,来甄别出那些在课堂上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他们编制了多种涉及推理和问题解决的题目,并反复进行测试,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第一版智力测试量表(比奈-西蒙智力测试量表)。

你看这像什么?这就像我们读中学时分AB班的卷子。你说,用一张试卷去预测一个孩子的未来成就,它靠谱吗?

值得一提的是,比奈本人也坚信:智力测验并不能像米尺测量身高一样测量人们的先天智力。因为智力并不是一个维度的固有属性,而是动态变化的。他在其著作《儿童学的新观念》中写道:“一些现代哲学家断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这个定量是不会越来越多的。我们必须同这个残忍悲观的结论进行对抗,通过练习、培训以及最重要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判断力,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聪明。”

比奈-西蒙智力测试量表的目的只是甄别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并帮助他们,同时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而并不是用来判断某人是否天赋异禀或者预测某人未来是否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许多神经科学家认为:可能不存在高智商或者低智商的孩子,只存在高智商或者低智商的教育方法。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韦尔科姆基金会神经成像中心研究团队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青少年的智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变化。高智商的孩子并不一定能一直保持下去。相反,在低年级表现并不出色的学生将来很可能智商变得很高。

该研究团队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对19名男孩和14名女孩进行了跟踪式的脑部扫描和智商测试。该测试分为口头测试和笔试两部分。口头测试主要涉及数学、英语、记忆和知识面等;笔试主要侧重于考察空间推理、图片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部分接受测试的青少年在平均年龄14岁和18岁时智商出现明显提高或者下降,39%的青少年在口头测试方面发生变化,21%的青少年在笔试方面发生变化。

人的智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人的生活境遇发生改变,所以精心培养和不懈努力非常重要。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了从出生到成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天赋是某项技能吗?

很多人把天才或者天赋理解为一项技能,比如说唱歌好听、背诗词过目不忘或者会武术。如果一个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拥有这些技能,常常就会被认为是天赋过人。

天赋在英文中是gift。gift直接翻译是什么意思呢?礼物。

如果你认为上天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是一项技能的话,那就把老天爷想得太小气了。因为上天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并不是某一项技能,而是一个可塑性很强、适应性很强的大脑。大脑可以顺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自身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发展出各种技能。因此,我们的祖先走过了进化的漫长岁月,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学习好”、“唱歌好”、“跳舞好”都只是大脑这份礼物的副产品。

从这个角度讲,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机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习得各种特殊技能。

天才可以被创造

莫扎特从小就显示出特别的音乐天赋:具有绝对音高。在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这项技能很罕见,许多人怎样都练不出来,正因如此,莫扎特被认为是万里挑一的天才。

然而,现代神经科学已证明:绝对音高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日本的一位神经科学家和音乐家合作,对一批孩子进行训练,结果显示,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所有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都可以掌握绝对音高。

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莫扎特的成长环境。莫扎特的爸爸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家。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首先培养了他的女儿——莫扎特的姐姐。莫扎特姐姐的音乐能力也非常强。然后莫扎特的爸爸把培养女儿的经验应用到莫扎特身上。因此,莫扎特从小就接受了很多音乐的启蒙训练和正规教育。这刺激他的大脑产生了大量关于音乐的神经连接和复杂的神经网络。所以,他不仅掌握了绝对音高,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谱曲。

学习的本质就是创建神经连接,而这个连接必须在刺激(有效训练)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整个过程好比在一片荆棘丛林中走路,走得多了,路自然就出来了。

大脑不断地接受有效的重复训练,逐渐适应之后产生了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其结果就是:你“学会了”!你掌握了某项技能,你的能力增强了,这就是大脑的可塑性。

很多“天才”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认为自己是天才,只不过他们有意或者无意中接受了训练,提升了某种技能。接着,他们的成果被社会肯定了,激发出他们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的动力。于是,他们愈发刻苦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又受到了表扬。然后,他们的自信心爆棚,认为自己确实有天分,更加自信。就这样,他们进入了被肯定——产生兴趣——训练——加强连接——提升技能——进一步被肯定——更加有兴趣——更加努力训练——进一步提升技能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天才”诞生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发现,不管走到哪里、参加什么培训,总有人遥遥领先,我们就会认为那些人更有天赋。其实不然。当你看到有人领先于你时,你要记住:这只是故事的开始,而不是故事的结局。

一个人虽然刚开始时走在前面,但如果他不刻意地去训练自己并不断加强神经连接,不持续地努力,他慢慢就会落在后面。相反,我们可能开始的时候不太行,但是通过持之以恒地奋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我们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能。

古希腊有位雄辩家,叫德摩斯梯尼。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但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付出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儿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去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对着镜子练习演说……

经过十多年的磨炼后,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因为著名的政治演说而建立了不朽的声誉。他的演说词结集出版,成为古代雄辩术的典范。

现代脑科学最有意义的发现之一,就是肯定了大脑的可塑性。而且大脑的可塑性一辈子都存在。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

天才的诞生需要条件和方法

虽然大脑的可塑性极强,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但是天才的诞生需要条件和方法,即前文讲的“刺激”。只有施加足够的刺激,才能打造出新的神经连接和神经网络。而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刺激,一个人就算有潜力也可能无法发挥。

昆虫自然生长就可以振翅飞翔。然而在实验中,科学家把刚生下来的昆虫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不让它们飞。等这些昆虫长大后,把盒子打开,发现它们无法飞翔,只能原地振翅。跳蚤是天生的跳高冠军,可以跳1.5—3米。可是如果跳蚤生下来就被困在30厘米高的盒子里,长大后即使将盒子打开,它们也只能跳到30厘米的高度。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在《伤仲永》的故事中,仲永“伤”在哪里呢?伤在了培养方法上。缺乏相应的刺激环境和训练,先天禀赋(其本质也是神经连接)就算是极高的,也会因为该项能力无须施展甚至无法施展而慢慢荒废。

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养成“学习型大脑”。否则,就算一度超前,赢在起跑线上,最终也难以达到预期。那么,怎样才能提升人的智力,打造学习能力极强的“学习型大脑”呢?

解决方案就是——改造大脑的微观物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