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版·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编 导言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民族生存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经由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的萌芽奠基阶段、秦汉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展定型阶段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转型阶段的发展,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淀出了“天人合一”“尚中贵和”等基本精神,“仁爱孝悌”“勤俭廉政”“尽忠报国”等基本理念,以及“四大发明”、诗词歌赋、书法、戏曲、武术等文化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特色鲜明,表现出极强的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包容力及同化力,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淀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开启了近代转型的艰难历程,这也构成了如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我们要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区别,正确把握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才能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