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各有心思
“大家以为南人的提议如何?”
鬼力赤召集众首领议事,阿鲁台说道:“这几天我看了,那些南人提供的铁飞鸟飞行路线正确,我觉得可以相信他们,出兵南下。”
“阿鲁台,你个败军之将也敢大放厥词。南蛮摆明了是诈降苦肉计,去了必定中埋伏。大汗,蒙古勇士不需阴谋诡计,待南蛮远来疲惫,我们一拥而上,胜利唾手可得。”
“马儿哈咱(太师),明军步步逼近,恐怕我们等不到他们疲惫,难道我们继续撤退,撤往戈壁不成。”
“那就撤往河西,以前王庭就在那。”
“我怕瓦剌人不同意。”
“区区瓦剌何足挂齿!”
“一个被瓦剌人追着跑的败军之将,竟敢大放厥词。”
“你!”
“好了!”鬼力赤打断两人争吵,“本汗是问你们能不能南下,不要牵扯其他。”
明军是开春的时候出兵,正是蒙古人牧马时节,是战马重要增膘时期,一旦错过,鞑靼所部战力十不存一。
如果那时候鬼力赤又撤回河西旧王庭,必定遭遇养精蓄锐的瓦剌人进攻,所以留给鞑靼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鬼力赤至少要留下两个月的牧马期,即七月份就要结束战事,最多拖到八月。
而且鬼力赤还要祈祷明军会按时撤退,否则明军占据东蒙、河套,瓦剌人进攻的时候,鞑靼人就退无可退。
所以鬼力赤最好的办法是击败明军,这样不但能获得威望,明军遗留下的军资。明军败退后,草原任由鬼力赤驰骋,能从容应对瓦剌人。
其实鬼力赤召集众人议事,潜意识里已经选择南下断晋王后勤,如此可以先破明军一路,应对东蒙来的燕王就轻松多了。
对此一众蒙古首领很清楚,阿鲁台知道鬼力赤不可能让他的部众南下,听不听还在其次,更怕这些南下的部众直接投降大明。
这些年大明善待投靠蒙人的事屡见不鲜,东蒙各部都门清,这也是阿鲁台不敢正面应对明军的原因,很可能派出去的军队直接投降了。
既然鬼力赤不会派出自己的部落,阿鲁台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说不定胜利了呢。就算失败也没事,损失的是鬼力赤的部众,说不定等鬼力赤势弱,还能取而代之。
马儿哈咱的想法也简单,鬼力赤要派人南下,不太可能动用他的嫡系,大概率还是用他们这些名义上归属,但并非嫡系的人马。
马儿哈咱他们不是没跟明军交过手,而是每次都惨败而归,被明军打怕了,就算明军后勤没有护卫,马儿哈咱都不敢南下。
争吵好几天,鬼力赤他们无法达成一致,本来鬼力赤还有犹豫,也想过放弃,最终促使鬼力赤行动的还是玄甲军的人。
玄甲军告诉鬼力赤,晋王所部北上,沿途修筑碉堡、城市,若不击败明军,明军将永远不再走了,还会沿阴山修建新的防御体系,彻底让胡马不再度阴山。
鬼力赤领教过明军的碉堡,里面有好几挺机枪,许多时候都不需要其他地方的增援,蒙古人别说攻破碉堡,靠近都不敢。
一旦让明军北上修筑防御体系,鞑靼人的末日就来了,至少他鬼力赤不会有明天。
有些事不拼也得拼,有些机会或许就是最后的机会。
鬼力赤下定决心,这次不但南下,而且是全军南下。当他得知明军不打算走的时候,他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好在其他首领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还抱有希望,这就给了鬼力赤一个拼命的机会。
反正一旦战败就会死,不如拉着整个鞑靼部落一起,至少还能增大获胜的希望。至于战败后怎么办,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大汗,南下太危险了!”
“对啊大汗,河套一马平川,太容易被明军抓住了。”
鬼力赤怒喝:“我蒙古勇士还怕一马平川吗?笑话!汗令下达,各部必须执行。”
蒙古大军倾巢而出,反而令玄甲军傻眼了。三千人还能昼伏夜出,这拖家带口几十万人怎么可能隐藏身形。
一旦让明军知道蒙古主力行动,晋王那边肯定会有防范,可能断绝偷袭的可能。
玄甲军向鬼力赤据理力争,希望他先派人偷袭后勤,再出动大军。
“既然秦王有意与本汗联盟,就要有诚意,我不相信秦王连两三千都没有。”鬼力赤说道,“我看你们都是勇士,截断后勤没什么困难。
不如由你们动手,本汗派兵接应。”
从客观来说,棋手很少,大部分人都是棋子。但从个人视角来看,我就是棋手。
没有人甘心成为他人的棋子,特别是鬼力赤这种一个大势力的首领,他只会做棋手。
秦王想让鬼力赤当棋子做事,鬼力赤自然也会让秦王当棋子。
鬼力赤不是傻子,鞑靼部也并非与世隔绝,大明大面积国家、民族意识教育也传到了鞑靼部,普通牧民或许不会想太多,鬼力赤可不会忽视这一切。
按照大明当下的律法、价值观,勾结他鬼力赤就是汉奸,这可是大明律中最重的罪,诛九族的,鬼力赤不相信玄甲军不难理解,让玄甲军交投名状更是正常。
这就让玄甲军难受了,之前的谋划还能狡辩,说是国家没有损失,如今要亲自动手,等于撕开遮羞布。
可以说这些年的民族意识教育很成功,这与朱雄英将生活质量改善与民族意识绑定无不关系。
更因为大明最大的农工阶层被朱雄英绑上对外开疆拓土的战车,使得大明国内社会环境与社会价值飞速变化。
哪怕是玄甲军这种阴谋团体,内部的士兵也讲国家,也讲民族,有借口还好,要是光明正大当汉奸,暴雷只是时间问题。
可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秦王无法认知到大明的变化,更不在意这些变化,秦王要的是权势,要的是无拘束,为此可以放弃一切。
所以得知鬼力赤的要求,秦王没做多想就同意了,并要求玄甲军执行。
命令通过铁路快速传达到陕西,这下玄甲军高层傻眼了。
自家人知道自己事,虽然他们都是孤儿,也都是秦王养育,但秦王也是借着大明这个壳,借助大明的政策,例如教育补贴等。
也就是说秦王与大明各养了一半,秦王的命令等于让玄甲军为了父亲出卖母亲,这不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