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灵气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6章 商业收割

能够转去安南是高丽奴隶的梦想,到了安南就不再需要每日吃皮鞭,干苦活累活,只要到了安南开荒,就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赚了钱就能将全家老小从高丽拉过来,更重要的是会被大明接纳为大明国民。

大明国民这个身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无数福利,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朝上民。

从移民安南的政策实施之日开始,最早进入大明劳作的高丽奴隶已干了十年,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宛如隔世,痛哭流涕。

这群人立马成为最狂热的皈依者,瞬间忘了十年的困难,开口闭口就是大明好,大明强,大明呱呱叫,也引得后来的奴隶心中产生了希望,干活都有了积极性。

至于这群奴隶没有武功在身,去了安南会得病,那就只能说他们命不好了,反正移民官吏会将卫生等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听不听随他们去。

高丽奴隶转眼变成天朝上民,在高丽引发热议和追捧,以前是担惊受怕不愿去大明,现在是宁愿自卖自身都希望去大明。

只能说这些年高丽内部权力斗争,世家和士绅为了自身利益拼命剥削百姓,让高丽百姓觉得待在高丽还不如去大明当奴隶。

实际上到大明当奴隶虽然吃苦受累,但真的能吃饱饭,还有遮风挡雨的坚固房子。毕竟吃不饱饭没力气干活,反正大明给奴隶吃的都是猪食,就这也比高丽底层百姓生活好。

特别是张均贤从美洲回来之后,土豆、玉米、红薯成为新品高产量作物。

土豆15000斤,红薯12000斤,玉米4500斤,都是试验田亩产,百姓耕种产量会降低。就算降低,土豆亩产上万也是基本。

因土豆、玉米一个耐旱一个耐寒,很快在北方推广开来,修路开矿的奴隶也吃到了这两样东西,更有了希望。

说是耐旱耐寒也不过是相较来说,只有在中原这种四季分明的地区才能种活。若去了沙漠气候的非洲,要么连续几个月一滴雨也没有,要么连续几个月不停下雨,一样种不活。

适应沙漠气候的植物才是真正的耐旱植物,可以不用雨水,不用浇水就能活。

土豆、玉米等可以高产,靠的还是中原这块天选之地。

都说美洲是天选之地,那不过是欧美宣传的口号,这个世界上真正宝地是中原。这里四季分明,这里水源充沛,这里土地肥沃,这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毁天灭地的灾难。

所谓的美洲天选之地,那是因为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能够抵抗天灾的情况下。要不然一场寒流,一阵飓风,可以让整个美洲绝产绝收,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生存。

中原这个祖宗严选之地才是最好的,某种意义来说,祖宗讲的外面都是蛮荒之地并没有错。

这种观点不但大明百姓认可,大明周边国家的人也认可,高丽也不例外。

所以当高丽百姓得知有机会成为大明国民,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土地,大明还实行农无税,加上奴隶待遇的提升,高丽人疯狂了,大量高丽人穿越辽东无人区进入大明,被抓起来当奴隶也不在意。

至于高丽百姓为什么会知道这些,那就是李贵生,或者说曾春元的功劳了,他们抢劫到哪里就宣扬到哪里,这样被他们抓的人才会心甘情愿跟着他们走,就不用太多人看守,走得也比较快,不容易被人追到。

高丽,开京

“曾兄,这段时间你可不地道啊,我们纺织商会都收不到棉花了。”

“沈兄言重了,高丽遍地种的都是棉花,也不差这点。”

不管是商会还是单独商人,出海商贸的商人都需要到目标地的大明楼报备,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来仪事,确保每一个人的利益,确保内部不会有纷争,更重要的是确保所有人能按照国家需求做事。

李守义拿着几份文件入场,他现在是高丽总督,虽然只是管理驻高丽军队、情报搜集、协助商人等事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总督。

但至少有个总督的名头,从这点上能看出大明国内的士绅势力降低,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允许一个武人担任巡抚职责类似的总督了。

“高丽朝廷刚刚公布国内人口,计三百五十余万。”

“好啊,距安南不远矣。”

“不要高兴的太早,这是高丽人自己盘查的,里面肯定有许多瞒报。”李守义说道,“按锦衣卫查探结果,高丽人口依然超过四百万,可能达到四百五十万,这些年我们的工作进展很不顺利。”

“李总督……”

“行了,我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也不想听你们的解释。”李守义打断道,“殿下近日巡查全国,不久就会来到高丽,会安排下一阶段战略,届时还望诸位不要缺席。”

“不敢,不敢。”

李守义来得快去得也快,待他走后,一众商人议论纷纷。

“是不是殿下怪我们手脚太慢了?”

“不是手脚太慢,是手脚太贪。你们就知道年年赚多少钱,没人关心国家大事。”

“说得好像你关心一样,你还不是跟我们一样,你还故意提价跟我们抢棉花,你才是罪魁祸首。”

“皮麻子,别以为你长得壮我就不敢动你。”

“来啊,你这小鸡崽子,我一个打十个。”

“好了!好了!”曾春元起身打圆场,“大家都是同胞,应该同舟共济。殿下的为人诸位都清楚,既然李总督没多说什么,殿下就不会怪罪我们。

这些年我们也赚了不少了,后面几年我们少赚点,将来赚更多。”

“曾兄言之有理。”

“就这么办!”

按照朱雄英最早的设计,当高丽耕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时候,大明商人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少收、不收、低价收棉花,刺激高丽百姓转向种植其他农作物。

等其他农作物成熟后,再从国内调大量库存到高丽倾销,让高丽百姓没有收益,乃至亏本。

就算高丽百姓种口粮也没用,高丽朝廷已经听从大明的建议,在国内实施白银宝钞税法,即所有税必须交白银或宝钞,可百姓手里没有这些,那就必须先卖了农作物,再交税。

如此高丽权贵就能收割两次,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有了这个税法,大明就不怕高丽百姓种植口粮,种了也必须卖掉,种了也吃不饱,逼着高丽百姓追求经济作物,如此大明就能利用剪刀差、倾销来回收割。

可惜早些年大明商人一个个表面光鲜,实际没什么大钱,所以朱雄英容忍他们安稳赚了十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