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捡漏
几人来到这边的办公单位,交出了证件给门卫检查。
过了一会一名姓林的主任出来,就是昨天接待老瞎子那批人的中山装男子接待了陈实一行人。
“林主任您好,我是陈实,这是我的证件,这次我们过来主要是想要来这边采购一些电影道具的。
这位是香港过来的刘先生,刘先生这次过来为了寻根的,他的父亲说他们祖上就是这边搬迁到广东,后来去的香港。”陈实把证件再次递给对方检查。
身份一定要确认好,否则林主任要担责。
林主任听到华侨商人,瞬间两眼一亮。
又看了看陈实的证件,瞬间堆满了笑容,赵甲田和李光富的证件,他没怎么上心,扫了一眼就还给他们了。
但看到陈实的证件,王卫国给他弄得这个坐车住店不需要介绍信的证件可不是普通的证,含金量很高。
“你们快坐,需要我配合的直说。”林主任给一行人倒水,对陈实格外的客气,吃不透陈实到底什么关系。
这就是陈实一百万换来的,京城来的,又有这通行证,会让林主任想到某位陈姓大佬,以为陈实是他的后人,脑子里开始YY了。
对待陈实的态度,相对于其他人,可以明显看出的客气和注重。
“我们收的道具呢,主要是一些文玩字画,用于电影拍摄用的,想要搭建一个场馆,您放心,钱我们出,老乡有的可以拿出来卖给我们,不白要。
其次就是刘先生,想要回到自己的祖籍看看,您和他说。”
刘荣驹起身递给了林主任一张名片用港普腔笑道:“我的爷爷以前和我说过,我们老家在钟楼西北方城墙外的一个村子。
爷爷在世的时候一直叮嘱我们,如若有一天混出点名堂,一定要回报家乡,这件事一直记得。”
林主任一听立马掏出烟递给了陈实他们笑道:“刘先生这份情谊真的难得,您父亲叫什么?爷爷叫什么,我帮你打听打听。”
“我父亲叫刘泗,我爷爷叫刘大。”
林主任懵了,刘泗刘大?这怎么找?一听就是以前的穷苦人家的,那时候穷苦人家的孩子大多没名,直接数字代替。
刘荣驹的父亲真的叫刘泗,而爷爷的名字他就胡编的。
陈实这行人除了赵甲田外,各个都能张嘴就来,胡编乱造。
“还有其他信息吗?”林主任问道。
“我爷爷说我们老家那边好像有条河,有一条大河,大河旁有一大片田地。”
“那我知道在哪附近了,昨天我才路过那边。”
可不嘛,林主任昨天路过,陈实他们也路过了,就按照那个方位描述的。
“能否带我过去看看?”刘荣驹说道。
“没问题啊,一会我就带你过去。”
“那太好了,真的太感谢您了。”刘荣驹表情激动的说道,看的陈实都佩服这老小子的演技了。
真厉害啊,不愧是混迹江湖几十年,那个真情流露和动容,表演的浑然天成。
“陈实同志,我先安排人带你们去采购道具,刘先生你先等下,我一会带您过去看看。”林主任起身出门招呼来了几名工作人员。
在他们耳边小声嘀咕一阵,着重说了陈实。
进屋后把陈实引荐给他们后,交代一定要配合陈实的工作。
说完带着刘荣驹去他那编造出来的老家了,又是同样的小汽车。
刘荣驹从林主任对待陈实的态度,多看了陈实几眼,也开始YY了,各种脑补,不知道陈实什么身份,能让林主任对陈实这么客气。
人嘛,什么都不怕,最怕自己脑补了,脑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能幻想出神仙姐姐天天陪着睡觉觉。
陈实他们这边进展的十分的顺利,在几个居民区支了个摊位,说自己来收电影道具的,专门收老物件。
工作人员一组织起来,瞬间排起了长队。
超过了陈实他们的预期,因为人太多了不说,还特么都是真货,想找几件假货都难。
在这些东西里,青铜器一律放一边,这些上交,不要的他们再拿去自己的文化馆。
字画值钱的都留下,这个也没规定非得上交。
李光富这次不和陈实争,陈实看好的先拿走,他再挑。
一幅字贴引起了陈实和李光富的注意,因为这幅字帖上的印章有三个字,文征明。
两人仔细拿着放大镜看,先看纸张,再看墨迹,深怕是假的,只要年头不假,那即使是临摹的也值钱。
他们俩都知道怎么造假,所以先看是不是假的。
又看了看印章,确定这玩意是真的,文征明的【西苑诗册页】是文征明晚年的行草书作品。
陈实又用手电筒看了看,抬头问卖字帖的一名老者问道:“老先生准备卖多少钱?”
“三十行不行。”老人鼓足勇气说道。
三十元对于大部人都不算少了,因为除了上海和燕京外,大部分地方人均收入并不高,物价相对便宜。
这三十元是真的当钱用,陈实让老人签个字,确定字画卖给他,让赵甲田给老人三十。
他也不是什么都收的,很多人也看出来了,陈实收的大多是字画。
来西安不收字画收啥啊,这地方过去可是聚集历史长河中的天之骄子,他们的遗作才值钱,尤其唐宋时期的,那可值钱了。
文征明这幅字,未来价值就是近六千万。
青铜器和石器类值钱,陈实他们也不敢留啊,再说了,青铜器类和石器类值钱的是有价值的。
别被忽悠,什么青铜器和石器类都值钱,首先它得有价值。
收藏类只有一类最值钱,且一直价格走高的,那就是文化类相关的,其余的都不那么值钱。
字画当然是最值钱的一类了,列位~您记住了,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懂古玩,您只要跟他聊上几句,发现这人肚子里没啥文化,这就是个半吊子,压根不懂。
那些土夫子为啥发不了大财?因为大部分肚子里没货,盗个墓尽偷看起来贵重的金银玉器了,往往最值钱的,可能随手扔了,就是瞎鼓捣。
一字千金的字画书籍,他们可能压根不知道价值。
古玩市场最大的买家是文化人,记住这一点就行了。
马未都那是把史书翻遍了,他最值钱的都没展出来,能高价买的这些人都是有文化的。
就是物质层面无欲无求了,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
最上层那批人都是自认为有文化的,打小临摹王羲之的字,圈子内的人也都是打小临摹王羲之的字,谁突然得到一幅王羲之的真迹,那才值得炫耀和收藏,这叫懂行的人才懂得收藏。
就连明太祖朱元璋后期识字看书多了也开始文学创作了,可别说明太祖是个没文化人,否则他会和你翻脸。
《庐山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
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
天缘有份再来游。
您看看,人家也是能写出点东西的,虽然可能有人帮忙多次加工润色,但最起码可以看出他是想成为个文化人的。
天天玩核桃,玩珠子那类不是啥文玩懂行的人,都是随波逐流,装一波文化人。
骗的钱也都是骗这群人,如果您懂点书法和绘画,您照着名家的字画临摹再做旧,并且能说出这些来历和故事,去骗土老帽一骗一个准。
当然,这只是一说,您可千万别去这么做了。
真正懂行的,比如玩茶壶,人家要玩的是哪个名家的作品,先要确定这个,再玩,而不是瞎玩,没有故事性的不玩。
所以行家基本都倒腾文化周边,所谓的捡漏就是捡没文化的人漏,当初胡适就捡漏了一本甲戌本红楼,这本书只要出,就有红楼迷愿意花天价收。
陈实他们过来收的字画,也都是捡漏,此时大部分文化人都聚集燕京,所以在燕京想捡到大漏很难。
老一辈有文化的也都去世了,处于一个大部分人没啥文化的时期,这时候必定捡漏文化周边。
其他人也不敢明着来收,陈实这波就是明着收。
“这个您看看值几个钱?”一名老妇人拿着一幅字帖过来给陈实他们看。
陈实和李光富瞬间眼睛瞪大,控制表情,生怕被人看出来点什么。
此时的刘荣驹正站在昨天老瞎子站在的那块石头钱,身旁跟着他的那名穿着灰色长衫的老头突然开口说道:“这块地好啊,乃是刘先生您的福地啊。”
林主任一听傻眼了,怎么都看上这块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