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入社伊始,印象重塑
我跟着王学长走进了文学社的活动室,一股旧书和墨水的味道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安静而沉稳的气息。活动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他们大多都在低声交谈,偶尔传来几声轻笑。我的出现,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引起了一阵细微的涟漪。
几道目光落在了我身上,有好奇的,有审视的,还有……不屑的?我注意到坐在角落里的几个女生,正交头接耳,时不时地朝我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其中一个女生,我认得,是赵娜,之前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她对我的态度就不是很友好。看来,之前李梅散播的谣言,对我在社团里的印象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王学长把我介绍给大家,然后安排我坐在他的旁边。他很细心地给我讲解了社团的规章制度和一些活动安排,我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点头回应。然而,我感觉到周围的气氛有些微妙,那些原本在交谈的社员们,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仿佛刻意忽略我的存在。
社团的第一次讨论活动开始了,主题是“古代诗歌的现代意义”。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渐渐热烈起来。我几次想开口表达我的想法,却都被其他人抢先一步。我并没有生气,只是静静地听着,观察着每个人的发言。
讨论进行到唐宋诗词部分时,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有人提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对其中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我微微一笑,补充道:“其实,这句诗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它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也蕴含了苏轼对人生的哲思……”
我开始旁征博引,从苏轼的生平经历讲到他的哲学思想,再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将许多鲜为人知的诗词典故一一讲出。那些原本忽视我的成员,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似乎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有些“逗比”的女生,竟然对唐宋诗词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变化。直到我讲完,才发现整个活动室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带着一丝敬佩,一丝好奇,还有一丝……忌惮?
赵娜的脸色尤其难看,她紧紧地抿着嘴唇,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她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莫诗雅,你对诗词的理解确实很独到。不过,我倒是想考考你,你知道《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吗?”她的语气看似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我微微一笑,心里却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开始了……赵娜的问题一出,活动室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我知道,她这是故意刁难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虽然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但相较于其他耳熟能详的词作,它的确偏门一些。她料定我答不上来,想让我在众人面前出丑。
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赵娜,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辛弃疾的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景抒怀,实际上……”我顿了顿,环视四周,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我,期待着我的答案。“实际上,它蕴含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我开始娓娓道来,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讲到南宋的政治局势,再联系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详细阐述了“郁孤台下清波,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深层含义。我甚至还引用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例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佐证我的观点。
我讲得兴致盎然,完全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我仿佛看到金戈铁马,烽火连天,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悲凉。我不仅解释了词作本身的含义,还结合现代社会,谈了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爱国精神。
当我讲完的时候,活动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我的精彩阐述所震撼,就连一直保持中立的王学长,也露出了赞赏的目光。他轻轻地鼓掌,打破了沉默:“莫诗雅,你对辛弃疾的理解,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没想到你对诗词的研究如此深入,真是后生可畏啊!”
他的赞扬,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间。我谦虚地笑了笑:“王学长过奖了,我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这时,一些社员也开始主动和我交流。他们之前对我的印象,大多来自于李梅的谣言,认为我只是一个“逗比”的女生。但经过这次讨论,他们才发现,我不仅幽默风趣,而且才华横溢。
“莫诗雅,你对唐诗宋词的研究真深入,以后有机会,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说道。
“是啊,你讲得真好,我都听得入迷了。”一个女生也附和道。
我微笑着回应着他们的热情,心里却明白,这只是第一步。我还要继续努力,才能彻底改变他们在心中对我的刻板印象。
赵娜的脸色更加阴沉了,她没想到我会对答如流,反而让自己显得有些尴尬。她冷冷地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敌意。
就在这时,一个坐在后排的男生突然开口了:“莫诗雅,你刚才讲得确实很精彩,不过……”他顿了顿,眼神中带着一丝怀疑,“我感觉你好像只是临时背下了这些知识,并不是真的精通……”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活跃起来的氛围。活动室里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又集中到了我身上,带着审视和怀疑。我承认,我的确提前做了些功课,但要说只是临时背诵,那也未免太小瞧我了。从小到大,唐诗宋词就是我的精神食粮,它们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住内心的不悦,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这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孙浩。”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里带着一丝傲慢。
“孙浩同学,”我看着他,语气平和却坚定,“你说我临时背诵,请问你有什么证据吗?还是说,只是凭借你自己的主观臆断?”
孙浩被我反问得一愣,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我…我只是觉得…你讲得太…太流畅了,不像是一时兴起…”
我笑了,笑声清脆悦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流畅就代表背诵吗?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说话流畅,也是提前背好的?”
周围传来几声低笑,孙浩的脸涨得通红。“你…你强词夺理!”
我耸了耸肩,一脸轻松。“既然你怀疑我的能力,那不如这样,你现场出题,我现场作答,如何?为了证明我不是背诵的,我可以根据你指定的诗人风格来作诗,怎么样?”我的语气带着挑衅,我倒要看看,他能出什么难题。
我的提议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王学长也饶有兴致地看着我,眼里充满了赞赏。孙浩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在众人的注视下,他还是答应了。
“好,那我就出一题,就以…李白的风格,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
我毫不犹豫地接过话茬,略一思索,便朗声吟道:
“秋风卷落叶,寒霜染山川。
雁字南飞去,独酌对月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何处觅知音,唯有酒中仙。”
我故意在最后一句点明“酒中仙”,以强调李白的豪放不羁。
我的诗一出口,活动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连一直对我抱有敌意的赵娜,也不得不承认我的才华。孙浩更是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地低下了头。
接下来的时间,我又应其他社员的要求,模仿了杜甫、白居易等不同诗人的风格,创作了几首诗词,每一首都赢得了满堂喝彩。我的才华彻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他们之前的怀疑和偏见,也烟消云散。
我看着众人崇拜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知道,我终于成功地改变了他们在心中对我的刻板印象。
然而,我注意到赵娜的脸色却越来越阴沉,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仿佛在酝酿着什么。我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走到我身边,皮笑肉不笑地说:“莫诗雅,你真是…深藏不露啊…”
她的语气,让我感到一丝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