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态:井井有条,是生命力的体现
维持整洁是“伪”工作吗
我在豆瓣上看到过一个话题:“你做过哪些‘伪’工作?”下面有一条高赞评论来自一家服装店的店员。他说,晚上关门之后收拾店铺,店里要求把同一列挂着的衣服按照同样的间距隔开,并把每一件衣服叠得一模一样。
如果你在早晨商场刚开门的时候进去店里,就会获得极其舒适的视觉享受。但2小时后你再去店里,尤其是在人流量高峰期,则很可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情景:衣服被翻得乱七八糟,胡乱地堆在一起。店员昨晚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更令人绝望的是,同样的事情店员在今天晚上还要做一遍。如果你是昨天整理这些衣服的店员,内心一定会产生“我究竟在做什么”的无意义感吧。
如果你是家里的“整理担当”,每天负责维持家庭环境的整洁,那么你对这种无意义感一定不会陌生:昨天好不容易收拾好了,今天下班回到家,玩具又被扔了一地,脏衣服又出现在了沙发上,门口又堆满了快递,瓶瓶罐罐又在餐桌上排起了长队……你拖着工作了一天后疲惫的身心,收拾打扫一番,但不出意外,第二天回来,迎接你的还会是同样的场景——就像昨天的努力从来没有付出过一样(见图1-1)。
“整理好了也没用,过几天就乱回去了。”每次在网上分享整理的成果,我都会收到这样的评论。我很生气,他们说对了!在每一次整理课程开始前,我都会让大家填写他们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经过统计,其中77.5%的人最大的困扰都是“整了又乱,难以维持”。一瞬间的整洁很多人都体验过,可以持续的秩序却人人求而不得。
如果你有骑车上山的经历,那你就能很好地体会这种“永远无法休息”的感觉了。在上山的斜坡上,我们要一直努力蹬车才能前进。如果遇到特别陡的斜坡,我们可能拼尽全力也不过是让自己停在原地不掉下去,或者掉得慢一点而已。
让我们从山坡上往下掉的,是重力;让我们家里变乱的,是宇宙的一个基本规律。
图1-1
我家乱七八糟的客厅
我们说这也乱,那也乱,整了还会乱……那么到底什么叫作“乱”呢?早在19世纪,物理学家们就给“乱”下了定义:熵。
“熵”被用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无序程度。也就是说,越混乱,熵就越高。
熵会随着一个系统的可能状态数的增加而增加。一个整齐的房间渐渐变乱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个房间的可能状态变多的过程。东西原本都有固定的位置,但住着住着,衣橱里的衣服就“跑”到了沙发上,杯子都“赖”在茶几上不回去,鞋子在门口“聚众聊天”,袜子“躺”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这就是“熵”在生活中的体现。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关于熵的事实:在孤立的系统中,熵总会趋向于增加或保持不变——这就是著名的熵增定律。不只是你的家,你隔壁邻居的家、明星的家、成功人士的家、整理师的家……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一定都会越住越乱,一个也逃不掉,在这个基本规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总是抱怨“收拾好了没过多久又乱回去”,虽然这好像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但它就像人吃饱了还是会饿,喝了水过一会儿又会渴一样正常,是在这个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里一直都在发生的事情。本来准备好穿某件衣服,出门前突然发现衣服的拉链坏了;到了公司打开邮件准备工作,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让你去处理一项紧急业务;晚上回到家做好晚饭,孩子突然说今天不太舒服没有胃口……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桌永远在自动洗牌的麻将。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一切吧:“乱”才是自然发生的、正常的状态,才是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质。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只需要调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预期,并采用和以前不同的应对方式。
在减肥的道路上,我也曾经把“减一次就再也不反弹”作为目标,结果屡战屡败。直到有一天,一个坚持健身的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一旦你决定保持身材,那就是一辈子的事。”同样地,“一次整理,永不复乱”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个完全不能接受体重反弹的人,是很难长期保持身材的。同样地,只要乱一点就受不了的“强迫症”,也不能算是整理高手。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在山中过生活的只是第二流的隐士,还是环境的奴隶。一个完全不能接受混乱的人,对整理的认知是有欠缺的。
如果说不断地叠好被弄乱的衣服是一项“伪”工作,那么我们的整个人生可能都要一直面对和处理这样的“伪”工作——并不只是在收拾屋子的时候。一旦你把维持一个有秩序的状态作为目标,你就要一直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路上不断前行。
学习整理的第一课,就是要接受“整了又乱”这件事。虽然这是一个让人有点绝望的事实,但我们都知道,接受事实,改变才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