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爹在安西叱咤风云的日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梦境结束和骆磊的前半生

不过这里确实是人家吐蕃人的地盘——虽然这也是他们从大唐手里抢来的——那些被王凌洗劫了的部落也确实是人家的部落,虽然在那些吐蕃贵族的眼里这些也就是会干活的牛马而已,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人家的部落。

因此,人家这么说其实也没错,只不过这个游戏还是尊重了一定的现实因素,汉人和吐蕃是两个敌对的民族,因此对方的话并没有给王凌麾下的部队造成debuff。

毕竟是敌对双方,对方说什么都会被当作放屁。

而且王凌的部队现在已经今非昔比,在中原肯定只能算是小卡拉米,遇到超过五百人以上的混战都得绕着走,但在这里,300人以下的小军团作战,王凌的部队绝对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战斗一触即发,然后又很快结束,前来围剿王凌的吐蕃正规军也全军尽墨,王凌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

但这样的进攻部队却不断的纷涌而至,就像是蚂蚁一样对王凌发起群殴,让他烦不胜烦。

王凌一路上打掉了十七支这样围剿他的部队,单支部队的数量也从100~150人上升到了150~200人,最高纪录是246人,其中有40个精英兵种,路上还有不断的有马匪、游牧的小部落加入敌方的阵营进行战斗,对王凌进行围追堵截。

王凌独木难支,渐渐的感受到了战斗的艰辛,兵员也开始出现了战斗减员,直到穿过了庭州才算是摆脱了吐蕃人的追击。

这一路的艰辛的战斗让王凌的部队折损不少,成熟的战斗单位折损了六十个,属民也死亡了227人,但好在经过这样高强度的行军和战斗,属民里面有167名壮男得到了升级,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且忠诚度很高。

而得益于这一路追杀他们的都是正规军的缘故,战斗缴获到的甲胄和武器都很精良,使得王凌的部队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升级换装。

重新武装之后的“王氏部曲”除了一队三十一人的斥候是轻骑兵之外,八十名骑兵和两百三十名步兵全部都装备了重甲,分别是四十名具装枪骑的一队、四十名具装弓骑的二队、五十名重甲长刀兵的三队、一百名重甲长枪兵的四队和八十名重甲弓弩手的五队,各队队正照旧。

甲骑们的马甲也由前皮后布的轻型马甲换成了鱼鳞铁甲的重型马甲,而且每人还得到了额外的一匹战马作为备用马。

这也是这个游戏比骑砍要好的地方,只要训练跟上了,装备上精良的装备就能转化为更精锐的部队,不需要像骑砍那样必须升级士兵才行。

同时,队伍里额外的马匹也增加到了三百四十匹之多,可以保证骑兵队的战马损失后能得到及时的补充。

打游牧民族就是这点好,只要能赢就肯定能缴获的战马,而且还很容易得到小部落的崇拜和投效。

没错,王凌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的马匹,除了战斗的缴获之外,还是因为得到了两个叫做“葛逻禄黑眼部落”的小部落的效忠,两个小部落一共有151帐421人,赶着一大群的牛羊一起加入了进来,不但补充了“王氏属民”的损失,还给王凌进贡了大量的帐篷、皮革、马匹和牛羊,极大的充实了队伍的粮食、物资储备。

总体算下来,王凌的队伍现在总计有2171人,其中战斗单位351人,牛车三百辆、马五百匹、牛一千头、羊两万只、粮食八千份(40万单位)及其他物资若干。

在这异域的地界上,怎么也算得上是个势力中上的大部落了。

越过庭州的边境,又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大雪瞬间就飘了下来,人烟更加稀少,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蛮荒世界一般。

在这样的世界里艰难跋涉了十日之久,期间有战斗,也有难得的休息,最后,王凌终于到达了一个被金色圆圈标记的地方。

显然,这里就是游戏任务的最终目的地了。

王凌心头一喜,踏进了圆圈里!

“你率领你的部曲与属民到达了上天赐予你们的丰饶之地,这里水草丰茂、土地肥美,是一块适合修养生息的地方!”

“是否让你的属民就此定居?”

“是/否”

王凌毫不犹豫的电击了“是”——他这个游戏打了这么久,为的不就是这一刻嘛。

玩游戏就是在领取任务奖励时最有成就感。

“一个全新的势力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画面再次转变为了CG动画——人们忙忙碌碌的开始在一片什么都没有的土地上开始建设,从一座小木屋开始逐渐变成了一座城镇、城镇又变成城市,民众繁忙、商贾穿行、耕地广袤、牛羊遍野,一副塞上江南的美景。

“恭喜你,本次游戏任务完成,游戏奖励发放中!”

“欢迎您的再次光临,祝您游戏愉快!”

再然后,屏幕就黑了下来,而王凌也感到一阵深深的疲倦,眼前一黑,也什么都看不见了。

……

房间里面黑咕隆咚的,骆磊睁开了双眼,壁炉里的火焰映照在他的眼帘里跳出诡异的影姿。

他醒了,但是为了惊动王凌、避免误会,他选择依旧躺在这里,就着温暖的炉火,不自觉的又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

骆磊是河北道贝州清河县人,出生于大历三年,祖父于安史之乱时期立有战功且和清河崔氏的一个主要旁支的嫡长子有了同袍之谊,至父亲时期家里已是拥有上千亩良田、颇有武力、小有名声的地主了,父亲与哥哥还是官军当中的校尉,统领一个骠骑府(编制)的官兵(藩镇兵马),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骆磊也是家里这一代唯一的一个读书种子,一岁能言、岁半能走、三岁识字、五岁便能熟读《千字文》,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神童,也是周遭同阶层的校尉家族里让人羡慕的孩子。

十岁的骆磊已经成长的相当成熟,不但能够熟练的操持家中的庶务,还能够帮助父兄处理一些军中的事情,就连调度粮草这样的事情也能处理的游刃有余。

人人都说骆磊有宰相之资,最不济也能成为节度使的幕中重臣,执掌一方生民的生死,于是纷纷向骆氏表达善意并流露出想要联姻的意思。

最终的胜利者是那位与骆磊祖父有同袍之谊的崔氏旁支的嫡子,他那刚满八岁的嫡孙女成为了骆磊的未婚妻,而彼时的清河崔氏为了应对局势的变化已经开始了大小宗的合并,而刚刚和骆氏定完婚约的这一支刚好被大宗合并,分享了五姓七望的荣光。

而骆磊也沾到了一些好处,“宰辅之资”的名头响彻整个贝州。

但在两年之后,这个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转变,而骆磊在那之后的人生也变成了复仇男主角的翻版。

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统一各项税收并取消各种杂税,同时在税收分配制度当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上缴中央财政)、送使(各镇节度使自己截留)、留州(地方州县留用)三分。

这一制度的提出,本身是为了遏制愈发激烈的土地兼并,缓解并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得到缓解的中央和地方、关中和关东的矛盾,同时还能从已经达成事实格局的藩镇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壮大中央。

但,没有强力的朝廷中枢的强制推行、没有刚正不阿的御史台的监管、没有制定策略者的大公无私的心,一些制度都是空谈。

两税法“统一各项税收并取消各种杂税”,看似是在税收上让利了,但实则是将原有的杂税合并入了两税,这样虽然有利于增加朝廷中枢的财政收入,但却侵害了地方甚至是佃农的利益——明面上的税收少了,那么地主老爷们的地租就要增加了。

而实际上,税收并没有减少,反而佃农乃至自耕农的负担更加沉重了,但他们接受到的宣传却是因为朝廷的制度而不是地主老爷让他们过的更加艰难——地主老爷们并不是朝廷的拥趸——因此他们和朝廷更加离心离德了。

而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的制度,则减轻了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当地的世祖、豪门、地主,而这些人也适时的结果了朝廷放弃的权力,将这些原本可以成为朝廷税基的人口大肆隐匿成了自己的部曲、私奴,甚至操纵起了他们的生死。

这简直就是再给地主们打开了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