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性别打结》由我人生中的多个部分汇集而成。本书是基于我三十余年来对性别不平等议题的深耕——从阅读、教学和研究,到在集会上发表演讲,到在立法委员会做证,到撰写专栏文章,再到进入企业和学校与那些试图理解生活于一个父权制世界意味着什么的男男女女一同工作。
本书由我作为男性在美国成长和生活的经历所塑造。比如说,作为一个喜爱文学甚于喜爱橄榄球的男孩,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小男孩的大男子气概圈子的局外人。我认为,这于我而言是一个优势,它最终让我将很多有关性别的东西看得更清楚,并察觉到许多若非如此,我本可能会忽略的事情。我也不得不与我的父母和解,接受他们在父权制下做出的选择对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关系的塑造,他们那一代人都受到了同样的塑造。我不得不在男孩与男人之间激烈的地位竞争中摸索。我在五年的时间里每周参加男性团体的聚会,这个过程驱使我从认为男性危险和不值得信赖、需要避而远之,转向重新发现在父权制男性气质的扭曲之下,男人有可能是什么模样。我必须解决我对女性的需求和爱与父权文化施加于性别关系和性产生的可怕伤害之间的巨大矛盾。我必须学会接受男性特权的社会事实,以及它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同时不去代入自身——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男人就认为批评男性特权等于指责我本人。
我认识的一些人也在竭力理解父权制对于世界和他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他们深刻地影响了这部作品。与他们结识让我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压迫并非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特征,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选择能够发挥的作用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我们必须找到办法,让男人和女人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说我的“灵魂发生了一场结构性的转变”,本书就是来自我内心的这一部分。它使我趋近事物的潜在结构,投身理清脉络的工作,并想办法将其与他人分享。它吸引着我去搭建桥梁,连接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观念和理解方式,为原本可能感到彼此分裂的人们创造一种共识。
本书也源于我一生的痴迷与关注:人类生活的道德本质为何?它与世界和生活其中的我们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何联系?我们在这里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将我们联结在一起,又是什么促使我们对彼此施加这样的痛苦?这些问题使我们无法忽略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和漠视人类尊严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去做些什么,改变现状,无论多么微小”的道德责任的核心。但要行动,我要先想明白,对这些看似如此宏大且超出我的影响能力范围的事情承担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将我引向了所有桥梁中或许是最为重要的一座,它使我得以找到办法促成改变。
修订更新版说明
这一修订版得益于几年来在学院和大学校园里的演讲,这样的经历促成了三个重要的改变。第一是更翔实地描述了父权制的特点,尤其是男性认同。第二是将第4章的内容移到第2章,将关于父权制的讨论移到最需要的章节。第三是拓展了关于个体与体制的讨论,新增了一张图,我发现随着读者群越来越宽广多样,这张图很有帮助。
我也着重论述了更多关于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和萨姆·基恩(Sam Keen)的内容,我常用他们的作品作为例证,展示典型的“男性运动”对父权制和性别不平等的看法。许多读者或许不熟悉他们,我希望这么做能对讨论更有帮助。
关于关键且有争议性的术语的定义,如性别主义(sexism)、特权(privilege)和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可在后文的脚注中找到。
最后,有许多来自各方的有益建议,我尽力一一做了回应(见致谢),我也尽力将参考的数据、事件和来源更新到了当前的最新情况。自第一版出版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最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以及美国的暴力回应中所体现的事实上的战争状态。有人认为在美国发生的恐怖主义袭击永远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轮廓,但我相信,随后的章节能够清晰地论证,暴力是父权制动力学(patriarchal dynamics)的一种表现,它已经存在很长很长时间了。
这样的改动所依据的是我在准备修订版时最重要的考量,也就是持续聚焦于本书最初的目标——阐明父权制的基本特征、个体与父权制的关系,以及一些阻碍我们清晰地、批判性地看待父权制的各种思考。
第三版说明
除了常规的更新和微调,这一版最重要的变动是新增了一章——“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男子气概与暴力”。这一章不仅分析了男性暴力的原因,而且分析了作为一种性别现象,这种暴力一直被忽视。我还新附了一份名词解释,希望对读者,尤其是那些可能对书中提到的历史和涉及的概念不熟悉的读者有用。
艾伦·G.约翰逊
www.agjohnson.us
agjohnson.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