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左传人物-鲁隐公二
隐公二年春季,鲁隐公在潜地与戎人会见,再一次加强惠公时期的友好关系。戎人请求结盟,秋季,在唐地结盟,这是为了再次加强和戎人的友好关系。隐公二年记载了一次会见、一次会盟,同样也是和隐公期望和平的外部关系有关。
隐公三年夏季,君氏死了,君氏就是声子,但是没有发讣告给诸侯,安葬后也没有回到祖庙哭祭,也没有把神主放在婆婆神主的旁边,所以《春秋》不称“薨”。由于没有称她为“夫人”,所以不记载下葬的情况,也没有记载她的姓氏。只是因为她是隐公的生母的缘故,所以才称她为“君氏”。本年记载的这件事,表明摄政已有2年的隐公,仍然没有足够的政治地位。母以子贵,所以他的母亲并没有很高的死后哀荣。
隐公四年夏季的时候,隐公与宋公在一个叫“清”的相遇,举行了会晤。秋季,各诸侯国再次攻打郑国。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援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所以《春秋》记载说:“翚帅师”,这是表示讨厌他不听命令。本年隐公和宋公举行了会晤,有可能是商量当时的国际事务,当时郑国和各诸侯国关系不融洽,经常发生战争。离奇的是宋殇公派人求援,已经被隐公推辞了,羽父坚决请求,而且在没有获得批准的情况下,率兵参加了对郑国的战争。这里介绍下羽父,他叫公子翚,春秋时候国君的儿子一般叫公子+名字、孙子叫公孙+名字,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出他是鲁国的宗室,而且还有兵权,极有可能也是鲁惠公的庶子,这个人是个重要角色,后面还有他的戏份。从这里来看出公子翚的跋扈和权势,也看出了隐公的暗弱,时候公子翚未受到处罚,而且这个人权势熏天。
五年春季,鲁隐公准备到棠地观鱼。臧僖伯劝阻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和兵戎的大事上,它的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国君对它就不会采取行动。国君是要把百姓引入正‘轨’、善于取材的人。所以演习大事以端正法度叫做‘轨’,选取材料以制作重要器物叫做‘物’。事情不合于‘轨’、‘物’,叫做乱政。乱政屡次执行,国家将由此败亡。所以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这四种打猎的举动,都是在农业空闲时讲习。每三年大演习一次,进入国都整顿军队,回来祭祖告宗庙,宴请臣下,犒赏随员,以计算俘获的东西。要车服文采鲜明,贵贱有别,辨别等级,少长有序,这是讲习威仪。鸟兽的肉不摆上宗庙的祭器里,它的皮革、牙齿、骨角、毛羽不用到礼器上,国君就不去射它,这是古代的规定。至于山林河泽的产品,一般器物的材料,这是差役的事情,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所应涉及的。”隐公说:“我是打算视察边境呀!”于是隐公就动身前往棠邑,让捕鱼者摆出捕鱼场面来观看。臧僖伯推说有病,没有跟随前去。《春秋》说:“公矢鱼于棠”,隐公在棠地陈列渔具,这是由于隐公的行为不合于礼制,而且暗示棠地离国都较远。九月,祭仲子庙,又准备在庙里献演万舞。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的人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行,诸侯用六行,大夫四行,士二行。舞,用来调节八种材料所制乐器的乐音而传播八方之风。所以人数在八行以下。”隐公听从了。从此以后献演六羽乐舞,开始使用六行舞人。冬季,十二月二十九日,臧僖伯死了。隐公说:“叔父对我有怨恨,我不敢忘记他的忠诚。”于是按照原等级加一级的葬仪安葬他。这里记载了三件事,第一件和第三是有关联的,春秋笔法隐讽鲁隐公的行为不合于礼制,说明臧僖伯的劝谏是有道理的,不是故意和国君对着干,隐公在臧僖伯去世的时候,给予了充分肯定,虽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同他的观点。从这可以看出隐公有点随心所欲,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捕鱼,还是遵从本心,没有抑制自己的欲望。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的人数,这涉及到祭祀他母亲的活动,他从善如流采纳了众仲的意见。
隐公六年春季,郑国人来鲁国要求弃怨结好,为的是重新和好。夏季,在艾地结盟,开始和齐国结好。冬季,京城派人来报告饥荒,隐公就代为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这是鲁隐公这个忠厚长者的努力,基本上和周边的国家都修好了关系,在当时鲁国的周边,较大实力的国家,也就是宋、卫、齐、郑四国。隐公四年公子翚率军参加对郑国的战争,联军是宋、陈、蔡、卫,鲁宋卫关系比较友好,加上本年的郑、齐交好,鲁国的国际环境已经相当优越。所以周朝都城的人来报告饥荒,隐公就代为向四个国家求购谷物。按说,当时的周朝京城(都城)在洛阳,距离郑国比较近,周王室舍近求远,找鲁国,是因为此时的周王室和郑国有了矛盾,周郑此时的矛盾也是非常精彩的,因为本篇主角是介绍鲁隐公,在这里不详细介绍,等后续写郑国主角的时候再详细介绍。
隐公七年七月十七日,在宿地结盟。隐公进攻邾国,这是为宋国而去进攻的。时间记录比较详细,具体到七月十七日,隐公为了宋国这个盟友进攻邾国。然而隐公在隐公元年三月刚即位的时候,想要和邾国友好,和邾国国君邾仪父举行过盟会。前后对比有点不地道,但是宋国比较强大,有点恃强凌弱的感觉。
隐公八年九月,隐公和莒子在浮来结盟,以达成对纪国的友好。这里介绍下来龙去脉,莒侵入过鲁国,两个国家有战争,隐公二年鲁国把伯姬嫁给纪国国君,纪国国君一直帮忙调节两个国家的关系,所以说以达成对纪国的友好。冬季,齐僖公派人来报告宋、卫、郑三国讲和的事。隐公派众仲回答说:“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了,岂敢不承受君王的高明的好行动!”无骇去世,羽父为他请求谥号和族氏。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族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建立有德之人以做诸侯,根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他族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又以这作为族氏。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绩,就可以用官名作为族氏。也有以封邑为族氏的。”隐公命令以无骇的字作为族氏,就是展氏。这里涉及到两个人,羽父和众仲,羽父就是前文的公子翚,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不光有兵权,还有内政的权利,大夫去世,是他负责请求谥号和族氏。众仲就是前文回答隐公祭祀礼仪问题的人,众仲是个有才能的人。众仲在隐公四年的时候,帮助隐公准确的判断了一起国际事件,这里摘录下他的判断“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这段话产生了一个著名词语众叛亲离、还有一个教育意义是,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欲以乱成,必不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