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油墨与印刷机(求追读)
孟二是个陶工,昔日在曹州,在一座瓷窑里干了快二十年,三十五岁上,曹州遭了大水,陶窑塌了,他也失了生计,这才跟着郭天叙等人一路南下,来到了定远新村。
来了定远新村之后,他一直没什么事干,头一个月里,全村人都忙活着盖房子、抢种大豆、准备和孙德崖家的开战这么几件事,他只有抟土烧窑的手艺,一点儿忙也帮不上,一直挂着个技术人员的身份,干着力工的活儿。
那日庆功宴上,郭天叙宣布了一条消息,说是目前的定远新村,主要收入来自于矿产资源,这是不可持续的;未来的定远新村,要努力摆脱资源型收入,打造以工农业为主的产业链,要尊重技术人员,让技术人员成为主要的劳动力量。
这些个话听得孟二云里雾里,但他跟旁人打听了打听,总之说的是像他这样的人,马上就要有活儿干了。
有活儿干好啊!
按着郭公子的法度,村里没活干的人,每天能支取的粮食,便只有起初定下的那个原始定额,虽说二斤粮食足够他一天食用,可是看着同为技术人员的周九二,他还是忍不住眼红。
周九二这厮,才十八九岁年纪,毛都没长齐,偏偏运气好,领了个做铳的活计,如今每日的定额口粮,已经涨到三斤了!
那点儿口粮倒是不值得眼红,让孟二眼红的是,按着庆功会上的说法,这些贡献是可以和未来的股份挂钩的,股份是什么,周九二起初还不大明白,但庆功会上听郭天叙一讲,他可就耐不住了,那股份,日后可都是黄澄澄的粮食啊!
郭公子手上有个小本,可一笔笔记着大家伙已有的贡献呢!
他正想着,若是这几日再没什么活儿排下来,自己就主动请缨,找个活儿干,哪怕去跟着邵总管当兵去,总也能攒下点贡献来。
万万没想到,庆功会后只过了一天,郭天叙就找上了门来。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好几个,包括负责思想工作的彭莹玉、铁匠周九二、郭家小姐马姑娘,以及最近已经成为了郭天叙身后的跟班儿的朱元璋。
郭天叙的手里,捏着一本薄薄的册子,封皮上写着一行字《袁州战斗始末》。
自打他受伤那日,交代彭莹玉写下些当年与元军作战的经验教训,彭和尚这两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份工作里,最终写出了这么一本,足有二十多页纸的文件。
这里面,记录了彭莹玉当初反元时的人员情况、装备情况,具体战略战术,以及几次战斗的细节。
彭莹玉在至元四年(1338年,六年前)和自己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聚集了五千多徒众,一度占领了袁州,但在元军发起进攻之后,他们旋即被击败,周子旺战死,彭莹玉则逃到了淮西活动。
在他的记录中,元军最厉害的部分,是他们的拐子马,彭莹玉说这些拐子马“来去如风,以百人为一队,每掠阵而过,辄射杀我十余人。”
这样的反馈,说实话和郭天叙过往的认知并不一致。在他的印象里,元军,至少长子西征时期的元军,是集合了大量重骑兵和骑马步兵,拥有回回砲这种攻城利器的中世纪顶级合成部队,难不成这才过了几十年,他们就拉成这样了?
所谓的拐子马,就是主要使用弓箭轻骑兵,这种部队属于对无甲、轻甲步兵特攻,他们的机动优势,可以轻易摧毁缺乏重骑兵配合的轻步兵,甚至拖垮精锐的重步兵部队。
但一旦对方拥有足量的冲击起兵,防护能力不足,装备的骑弓又是难以破甲的软弓的他们,就会很轻易的被逐出战场。
总之,拐子马属于治安战中可以大杀四方的K头怪,但一旦进入当面锣对面鼓的战场里,他们就只能承担起一些侦查、骚扰之类的辅助工作了。
这条情报,对于郭天叙来说至关重要,一支以轻骑兵为主力的军队,或许代表着此时的元军,有着比他印象里更好的机动性,既然如此,他们的准备就需要进一步提前了。
目前郭天叙的想法是,将彭莹玉的记录,派发给所有的指战员,让每个将要和元军对战的人,都对自己的对手有个基本的认知。
理论上,这种工作只需要手抄本就可以了,但郭天叙的思路一贯都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一步到位。
更何况在他的预计里,未来需要传播的文字资料,还有不少,单靠手抄本,完全不可能形成文件或书籍的大范围传播。
因此,他找到了孟二。
“孟二哥,你听说过活字印刷吗?”郭天叙拿着那本册子问道。
“公子说的可是泥活字?”孟二想了想,“这东西我是见过的,公子想做这东西?这可不大堪用啊,那泥活字我是见过的,上墨不好,而且磨一磨就秃了,没有雕版好使。”
这话说的不错,单凭这两句,郭天叙就知道孟二一定是烧过泥活字的。
印刷模糊、容易损毁,确实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最大问题,也正是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导致这套技术始终没有流行起来。
当然,还有另一个关键原因——活字印刷术要求工匠识字,这对中世纪的工匠来说,过于困难了。
不过,在郭天叙这里,前两个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他如今想要制作的,是泥活字印刷机的西洋升级版——古腾堡印刷机。
这玩意解决了毕昇那套泥活字的全部缺陷,就连需要工匠认字这个隐形问题,也因为拉丁字母的独特性,轻易解决了。
从泥活字到印刷机,根本性的变化只有两条,一是将泥活字转为金属活字,中国的古人也尝试过这种操作,明朝就搞过一套铜活字,但由于成本太高,最终放弃了。
当金属活字出现以后,距离最终的印刷机成型,将印刷成本大幅度降低,只剩下临门一脚了,可惜明朝人始终没有走出这一步:那就是用更便宜的铅来制作活字。
更关键的是,由于古代中国,绘画中使用的墨水,一直以水墨为主,导致我们始终没有点出油墨这个科技点,而水墨在活字上的附着力很差,会导致活字印刷之后,成品笔画模糊。
铜活字虽然能挂住水墨,但成本实在太高了,要想用更便宜的铅活字完成印刷,就非要有油墨不行!
缺乏油墨,才是中国率先搞出活字印刷后,又不得已倒退回雕版印刷的核心技术缺失。
因为木质雕版,是可以轻松挂住水墨的!
而这两项科技点,和突火枪-火绳枪-燧发枪这条科技线一样,对技术和材料的要求,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升级,只存在一个思路上的转变。
郭天叙可以补上这点改变,他指了指手中的那薄薄的书册,笑道:“我确实是要做活字,只是不做泥活字——孙德崖家的地窖里,铜钱不少,我准备将那些铜钱熔了,再拿咱们之前攒下的那许多铅,来做活字。这些事儿九二那边都可做得,只有一件麻烦,他不会刻反字,二哥,这事儿你能做得来么?”
孟二一听,急忙点了点头。
他往日烧窑时,难免要在陶胚上写写画画,刻反字是早就学过的。
郭天叙一拍手,道:“这就成了!”
油墨、铜模、铅字、钢冲头。
古腾堡印刷机的四大前置科技都已经点出来了,他马上就能掌握这套不久之后,在欧洲印刷了无数《圣经》,直接开启了宗教改革,又在数百年后,帮助革命军印刷了无数小册子,成功推翻了满清的大杀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