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恒星的命运
“你知道昆仑人讨厌地球人什么吗?”
大叔自顾自地说:
“昆仑人不能理解人类的贪婪。明明吃的两碗饭,睡的二尺宽,却表现出非凡的占有欲;
昆仑人不能接受人类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薄情寡义。为满足私欲,不顾及他人。
昆仑人更不能忍受人类的残忍。同类相残,毫不手软。
当然这跟物质基础有关系。挨饿的年代,看到小动物,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吃;衣食无忧以后才会生出爱心,甚至国家层面出台动物保护法。将来人类很多技术是着落在丰富物种上的。
越高等的文明,通常越贴近老天爷喜欢的三观。
人类是昆仑人的后代,昆仑人看待人类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样会对拉胯的孩子怒其不争,为优秀孩子感到欣慰。
昆仑人创造人类,除了取悦上帝,其实别无所求。
包括我们在这里的任务,与其说监视不如说关注,昆仑人一直在暗中保护着人类。
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迫于宇宙规则会不得不向外探索。这不只是因为母星资源枯竭,因为所在的整个星系的都面临死亡。
我们所在的宇宙无始无终,恒星的命运却是轮回的。
先说为什么恒星的命运是轮回的:
牛顿公式中的万有引力常量其实是个变量。
为什么彗星越接近太阳体积越大?因为彗星越接近太阳适用的G越小,对本身气态物质的束缚越小。同理,距离太阳越远G值越大,所以越远的行星吸积区越宽。因此,形成行星的过程中,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之间的间隔越大(提丢斯-波得定则)。这种特点跟G直接有关系。
银河系中,距离银心越远,同等条件恒星的G值越小;距离环绕的恒星越远,同等条件行星的g值越大。可能我说的不太好理解,如果把邻近恒星间的引力理解为一种“结合力”,那么这种情形和地球内部非常相似。地球表面引力最大,物质间的“结合力”最小;地心引力最小(引力矢积),物质间的“结合力”最大。其实这时候“结合力“就是“压力”。
地球内部的压力来自万有引力,地幔物质下沉过程中,压力限制了动能,动能转化为热能,造成了地心的高温;地幔物质上升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动能,成为地球自转的动力。
银河系的中心,由于整个星系引力形成的“钳制”作用,限制了所有天体的动能,隐藏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特殊的势能,使得银河系能像地球一样自转,整个银河系的自转角速度保持相同。这不是因为有暗物质、暗能量什么的,而是因为万有引力公式、动能公式、动量公式本身都有局限性,在空气中适用不一定适用于水中。
位于星系中心的黑洞因为整个星系的“压力”,质量并不能无限增加。银河系中间的黑洞不断吞噬靠近的恒星,分解以后会从两极喷出大量质子、电子、气体和尘埃(少量分子残渣);强大的外向喷流在脱离黑洞吞噬界面以后,其中的质子和电子结合成大量氢气(银心被大量气体、尘埃包围,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百亿光年之外,却看不清银心内部的原因);大量微小物质被这种压力“推向”外围,在银盘边缘形成新的恒星吸积盘,产生新的子星系;气体和尘埃向外漫延的同时,恒星由外而内顺次进入“黑洞工厂”。
所以才有无极(黑洞)生混沌(太阳系原始星云),混沌生太极(太阳),太极生两仪(天地)的说法。
在这个序列中(螺臂上),越远的恒星越年轻,越向中心,恒星的年龄越大,恒星的密度也越大。在这里恒星内部压力变大,被压榨出最后的能量,不可见的死寂的恒星也全部集中在银核。
一般越高等的文明,所在的母星越靠近银心,如果不能在母星围绕的恒星死亡前移民,就会被淘汰。
这就是高等文明要向外探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