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寻找刘三亮(上)
次日,李逸带着刘文享找到了秦王府的管家李福。说明了刘文享叔叔的情况,请李福帮忙想办法。李福是王府管家,消息灵通,办法多。而且李福跟随了李世民多年。
李福思索片刻,娓娓道来道:“表少爷,我们大唐接管长安后,陛下仁慈,并没有对隋朝的所有军队一律赶尽杀绝,对大多数普通军卒,甚至部分将领都以招降为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收编改编、遣散安置、以及惩处首恶。”
首先介绍了收编改编的策略。他说:“对于那些有战斗力、愿意投降且身份相对清白可靠的隋朝军队,朝廷将他们编入唐军之中。此举不仅补充了唐军的兵力,也为初创的大唐提供了宝贵的军事资源。这些被收编的士兵,多数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经过重新整顿和训练后,渐渐融入了唐朝的军队体系,成为唐军的一部分,为唐朝后续的统一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小公子所寻此人并无显赫名头,而且未到年老之时,如果尚在京城,大概会在此类情形之中。”
接着,李福讲到遣散安置的方式:“对于那些战斗力较差、军心涣散或者不愿意继续从军的隋朝士兵,朝廷采取了遣散的方式。为使他们能够返回家乡、平稳生活,朝廷为他们发放了一定的路费和物资,避免他们在京城或其他驻地流离失所,进而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这样既减少了军队的冗余,也维持了大唐的社会安宁。而小公子所寻之人,已无故乡可归去,而且已经在长安多年,所以在此类情形的几率较小”
最后,李福重点提到了惩处首恶的政策:“对于那些在隋朝统治时期犯下严重罪行,或者顽固抵抗唐军、给唐军造成重大伤害的隋朝将领,朝廷则会予以严惩。这些人罪行累累,扰民伤民,甚至与我们李家结下了血海深仇。”
李逸马上想到了阴世师,这货他不光杀了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还奉命派人到处寻找李渊家祖坟,“发其坟墓,毁其五庙”,将李家祖坟尽数毁坏。老李家恨透了,与阴世师结下了深仇大恨。结果现世报来得快,挖坟当年年底,唐军领兵攻破长安,杀了阴世师。不过李渊留下了阴世师一双儿女性命,其女儿阴氏后来被李渊赏赐给秦王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妾室,并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李祐。后来这个李祐遗传了一手作死的基因,竟然造反。可笑的是,平反的大军还没到,李祐就被手下的齐州兵曹参军杜行敏抓住,还被带着示众,可谓是自食其果,令人唏嘘不已。
李逸听后,心中却还有些疑虑。他向李福进一步询问:“李福叔,若我们想查找刘三亮叔叔的具体去向,有没有具体的线索可以跟进?毕竟战乱之后的安置繁杂,真要找到一个人,只怕不容易。”
李福闻言,点头道:“表少爷问得对。隋朝末年天下动乱,人丁稀少,所以秦王殿下在整顿隋朝兵丁之时,十分注重留下详细记录。各县为了便于管理和安置,都会建立专门的档案,将遣散和收编的情况逐一登记在册。因此,要查找刘三亮的具体情况,可以先到雍州府衙内调取相关档案,如若查询不到,想必在解放长安的时候,他已经不在长安的隋军之中。”
李逸听罢,恍然大悟。他暗自庆幸有李福指点,若自己盲目去寻找,只怕会无从下手。于是他感谢地对李福拱手施礼,说道:“李福叔真是消息灵通,替我们解了燃眉之急。看来只要能够进入府衙查阅档案,便有望找到三亮叔的下落!”
李福微笑着点头,又补充道:“如今,秦王兼任雍州牧,但是秦王殿下日理万机,直接因此事打搅,非明治之举。雍州府衙的治中是高士廉大人,他正是秦王妃的舅舅,而依这层关系,公子许能事半功倍。现在的雍州治中是高士廉大人(不要介意这个称呼,简单点,让大家容易看懂就好)。高大人正是秦王妃的舅舅,从这里论起辈分来,他算是你的远方舅公。而且高士廉是刚刚归顺不久,当初是由令尊亲自接收并迎至京城,礼遇有加,安置妥当,如此算起来,他算是还欠着你们家人情。眼下他的长子高履行,在秦王府任职,是秦王的千牛备身,平日负责保卫秦王府,今日白天正好轮值。待他下值时,不妨请他帮忙出面沟通,看看是否能查找些旧档案,以便打听到刘三亮的情况。”
李逸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与管家感谢告别后,请管家帮忙安排了一位认识高履行的小厮跟着,随后卡着时间,等到了高履行轮值后的必经之路,等他下班。果不其然,没等多久,就见到了一群人走了过来,带路的小厮高知李逸,前方领头的便是高履行公子。
于是李逸上前拱手施礼“可是高公子当面,还请留步,可否借一步说话”。
高履行看了一眼,眼前的人,不清楚具体身份,但是看着略有眼熟,而且身边还跟着身着王府下人服装的小厮,所以应该是府中之人。所以停下了脚步,并且与身边的同僚们简单告别了一下,就迎着李逸走了过去。
李逸眼看找到了,所以支开了小厮,然后见高履行跟了过来,所以跟高履行说,“高公子,还请随我移步到东外院中”。高履行应了一声,“可,请带路”。
随后,李逸带着高履行到了自己的小院,院中有一小亭,引着高履行向着小亭走去。而进小院之时,小依已经跟上了,而且一个丫鬟的职业素养是有的,同时已经让下人去备茶了。
因为出门之前已经有所交代,今日有客,所以早已开始准备。只待李逸和高履行坐下之后,小依马上带人上茶。李逸接着说道“高公子,还请用茶”。高履行客套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口。然后两人开始谈起了正事。
李逸先说到“在下李逸,家父赵郡王。目前客居秦王叔叔府中。论起来,您是秦王妃的表兄,在下厚颜称您一声表叔。”
高履行一听,便知道了这是李孝恭的那个私生子。毕竟是王府的千牛备身,对王府主要人员还是有所了解的。高家是宽厚的家庭,要不然当年也不会收留长孙兄妹,而且一路照护。而且高家刚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期,正在重新起势中。大业九年(613年),因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到高丽,高士廉因与他有交往而受到牵连,被贬谪为交趾郡的朱鸢县主簿。岭南常有恶性传染病,他的母亲不能一同前往朱鸢,于是他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奉母亲,自己带上简单行李赴任,高履行一直待在长安,算是尝尽人情冷暖。直到唐军入住长安,长孙无忌也寻了过来,才让他们家的身后有所改善,直到近两年他成为了千牛备身。而且今年初,高士廉归顺之后,马上收到了重用,成为雍州治中,家族的窘境算是彻底扭转了。
高履行看对方姿态摆的很低,谈吐中没有什么倨傲,而且其父亲赵郡王李孝恭,算是对高士廉有过人情。所以很友好的回应了一下:“原来是李公子,你我两家算是交好已久。不过你我年龄相仿,各论各交,如果不嫌弃,可以称我高兄。”
李逸一听对方的语气非常友好,便知道今天此事应该是稳了,所以称呼了一声“那我就厚颜了,高兄”。
高履行一见对方也不是矫情的人,所以更加亲近了“贤弟,不知今日寻我,是何缘由?”
李逸整理了衣襟,上前拱手行礼道:“高兄,恕我冒昧拦路,实在是有件家事需要您的帮助。”
高履行见李逸如此客气,便微微一笑,回礼道:“李逸兄弟不必多礼,咱们算得上是亲戚,有事直说便是。今日我正闲着,听听你有何请求。”
李逸见高履行态度和善,便毫不隐瞒地说道:“实不相瞒,高兄,我眼下要寻找隋朝时的一名老兵,名叫刘三亮,此人家中与我颇有渊源。在隋末之乱之时,应该在长安当兵,至今未得其下落。听闻当年各县府衙都留有安置兵丁的记录,不知能否劳烦高兄帮忙,通过府衙的相关档案,找到他被安置的地方。”
高履行一听,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如果隋末的兵丁安置档案确实留在各县之中,此方式确是寻找的一个门路,不过,府衙档案的权限较为严格,此事容我思索一二。”
高履行心中思忖,这位李逸算是与自家亲近之人,此事不算大事,隋朝末年,天下动乱,找个人之类的不算大事,到时候找到了查看一番再给予消息。所以高履行说到,“此事待我回府之后协调一番,再回复与你。”
李逸听到这里,起身拱手道“有劳高兄费心,待此间事罢,日后必有重谢”。
高履行倒是玩笑了一句,“李逸兄弟切莫见外,你我两家理应多多亲近。只是今日另有其他安排,不便久坐,今日到此为止,改日再约。”
随后李逸与高履行一番客套之后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