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础性研究
俄罗斯东部开发新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
郭连成 米军
俄罗斯东部地区堪称“世界上唯一尚未得到很好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然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并未托起东部地区的经济腾飞,它的发展至今仍落后于西部地区,导致了俄罗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必须看到,东部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拥有巨大的工业实力和雄厚的科技力量,这构成了俄罗斯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正如俄有识之士所指出的,“没有西伯利亚和远东,就没有俄罗斯”。
一、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的困境
(一)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推行的国家“生产力东移”战略的持续实施,使东部地区逐步开发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的原料、资源型特点的地区。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东部地区开始谋求有自己特点的“自我发展”。但是由于经济长期实行过度依赖原料、资源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整个东部地区经济持续衰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例如,2006年远东地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占21.2%,全俄平均水平为7.6%。1999—2006年,俄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呈上升势头,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1999年,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超过了全俄平均水平,但从2000年起,这种优势开始丧失。2000—2007年,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上还是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东部地区都远远落后于全俄平均水平。以远东为例,据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的数字,2006年远东联邦区地区总产值为9425.59亿卢布,在俄联邦七大联邦区中处于末位,地区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俄平均水平。尽管有些年份俄罗斯经济强劲增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俄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东部地区无论是经济总体实力还是发展速度,整体都相对落后于俄罗斯联邦其他地区。例如,在2007年,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地区生产总值(30275亿卢布)相对于地处欧洲的伏尔加沿岸联邦区(43910.76亿卢布)和乌拉尔联邦区(42760.47亿卢布),差距仍然非常巨大。即使在1998—2007年,远东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状况下(增长了近9倍),相对于全俄高达12.5倍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说,差距仍然较为明显。这对实现整个俄罗斯经济社会可持续均衡发展非常不利。正如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所说的那样:“莫斯科不是俄罗斯。要想实现国家的经济复兴,必须实现西伯利亚和远东与欧洲地区均衡发展。”
(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引发人口危机
俄罗斯人口负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其中以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尤甚。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内部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欧洲部分人口稠密;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则人口稀少。经济越落后,人口萎缩越严重。2007 年,仅占国土面积3.8%的中央联邦区集中了俄国内26.2%的人口、35.2%的地区总产值、30.4%的加工业产值、49%的企业盈利和24.2%的投资;而最大的远东联邦区占国土面积36%,人口却只占全国的不足4.6%,生产的地区总产值只有4.4%。注1苏联解体后,生活在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大规模地向西迁移至俄欧洲部分,永久性地抛弃了自己的家园,致使当时在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数不清被废弃的村镇。
目前俄罗斯的男女比例为1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500多万和7600多万,差距超过了1000万。这样的性别失调曾在苏联卫国战争刚结束时出现过,但经过人类生育繁衍的自然调整,性别失调得以调整并基本接近正常。而目前的性别比例失调是在非战争状态下出现的,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据俄罗斯社会和人口专家估计,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最悲观的结果约为8000万,最乐观的结果为1.22亿,而最有可能的数字是1.02亿人。2002年,俄罗斯进行了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生活在乌拉尔山以东的俄罗斯人口,继续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在缩减。到2015年,这一地区可能仅仅有450万人口。另有数据显示,1989—2002年西伯利亚人口减少了95.9万, 减少幅度达3.7% ,远高于全俄1.5% 的平均减幅。注2 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上升和人口大量迁移所导致的人口持续减少和劳动力短缺,严重制约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到俄罗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 东部地区人力资源严重匮乏
劳动力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人口密度低是造成人力资源匮乏的基本因素。资料显示,这一地区的居民人口密度不仅低于俄联邦的其他地区,也低于亚太地区的国家。在西伯利亚与远东12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人口只有不到3000万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8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也不过为5.3人。另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并进入了一个危机时期。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自然下降(死亡率超过了出生率),同时也与人口的大量外流有关,离开这一地区的主要是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
劳动力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工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俄罗斯政府计划从2007年到2012年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移民几十万人,2007年政府拨款约40亿至50亿卢布实施这一计划。然而,由于气候恶劣、生活费用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仍有大量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科技人才及技术人员西移。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另寻出路,从2007年开始推行使“侨胞自愿移居俄罗斯计划”。然而,海外俄侨移民俄罗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仅因为相关立法需要很长时间,安置移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四) 东部地区资金严重不足
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无力满足这种异常巨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转轨初期,由于经济不景气,俄罗斯对东部地区的投资不断减少。以远东地区为例,有资料显示,在经济转轨初期,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固定资本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1991年为7.9%,1992年为7.3%,1993年为6.9%,1994年为6.1%,1995年为5.2%,降低了1/3以上。注3另据有关资料,2009年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9302.55亿卢布,其中,东部地区投资额为16699.58亿卢布(西伯利亚联邦区为8314.67亿卢布、远东联邦区为8384.91亿卢布),仅占全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06%。注4而且,东部地区利用外资仅占全俄的10%左右。因而东部地区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见,俄罗斯东部地区落后的经济状况、人口数量下降引发的严重人口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人力资源匮乏危机、不断加大的资金缺口,这些问题的叠加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不仅是俄地区层面的问题,更是国家政治层面的问题。
二、俄罗斯东部开发新战略提出的背景与动因
(一) 东部开发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传统上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但一个时期以来,俄欧经济联系已呈现相对饱和的迹象,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对资源的巨大需求,这为俄罗斯东部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1. 俄欧经济联系相对饱和
俄罗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俄欧经贸合作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出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还是地缘利益原因,都要求俄罗斯同欧洲建立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而强化与欧洲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大有裨益。正因如此,俄欧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00—2008年俄欧之间的贸易额增加两倍,2008年达到2782亿欧元,而且俄罗斯有700亿欧元的顺差。俄欧贸易总额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从2000年的35.1%上升到2008年的52%,其中对欧出口份额更是剧增20个百分点,从35.8%增长到55.8%;进口份额也相应增长近11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俄欧经贸关系已经相当紧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表明,俄欧经贸合作的提升空间已经不大。即使在双方合作十分紧密的能源领域,出于巩固自身在欧洲及原苏联地区地缘政治地位的考虑,欧盟也会采取一切措施,例如选择其他能源供应商(里海国家、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和挖掘自身能源潜力,从而阻止俄罗斯凭借其作为欧洲垄断的能源供应国地位谋取政治利益。尤其近几年,俄乌天然气之争波及欧洲,导致俄与欧盟关系不睦。鉴于此,欧盟已开始加大新能源开发和替代能源研究力度,积极探索能源多元化进口途径,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积极推动铺设绕开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能源管道。因而未来几年内,俄罗斯与欧盟在能源领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此外,俄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还面临很大的政治阻力。而更深层次的矛盾还在于,欧盟希望理想中的俄罗斯是一个按照欧洲价值观和规范行事的、政治上稳定的经济合作伙伴,因而将对俄合作的重点之一放在“价值观”而非“利益”方面,但这些却无法被俄罗斯所接受。
由此可以看到,俄欧经贸尤其是能源合作,不仅上升的空间很小,而且阻力重重。由科斯定理可知,如果合作的成本大于合作的收益,那么,合作是不明智的。至少从目前来看,一味地追求扩大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不仅付出的成本巨大,而且收效也不甚明显。反观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其经济发展形成的对资源的巨大需求,无疑为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2. 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对资源的需求巨大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这促使俄重新调整其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的基本方向。随着俄罗斯欧洲部分地缘空间的一再压缩,俄开始利用其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积极加入到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事务中,而能源出口就成为俄罗斯进入这一地区的有力武器。此外,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发展互利合作,特别是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东北亚国家发展能源合作,也符合这些国家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而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则是与这些国家开展合作的前沿阵地。
亚太地区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丝毫不逊于欧洲。由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作用的提高,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由于自身拥有的地缘战略地位和资源保障能力,远东地区拥有吸引资金流和物流的潜力,对这些潜力的利用将有利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利益。注5根据21世纪俄罗斯亚太发展战略,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合作的目的是使俄经济与亚太经济形成巨大的互补性,并通过这种互补性保障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有利地位。俄罗斯要凭借资源优势加入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与中国、日本、韩国为主要伙伴来合作开发和利用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俄罗斯东部地区拥有大型的燃料动力基地,石油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资源的储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勘探储量和开采价值上看,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和萨哈林大陆架上的油气产地潜力巨大。有数字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天然气年开采量可达800亿—900亿立方米,石油年开采量为5000万—6000万吨。除满足国内需求外,俄罗斯每年可向东北亚地区出口500亿—600亿立方米天然气、3000万—4000万吨石油。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在2030年之前,亚太地区经济体将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实现经济复苏。同时,与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相伴随的是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评估,未来亚洲国家的能源需求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增长都快,石油消费年均增长3%—4%,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4%—6%。同时,根据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局和俄能源及财政研究所预测,2004—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平均增幅约为2%,而亚太地区增幅高达3.3%。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信息表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亚将是石油等能源资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则是这一地区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表1和表2反映了未来亚太地区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对油气和能源的巨大需求。这为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表1 亚太地区国家石油消费和纯进口量预测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В.В. Кулешов:Сибирь в первые десятилетия ХХI века, Новосибирск, 2008.
表2 中、日、韩三国天然气消费和进口量预测 (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В.В. Кулешов:Сибирь в первые десятилетия ХХI века. Новосибирск. 2008.
尽管中东地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仍是亚洲国家重要的能源进口地,但由于中东地区动荡的局势,无疑为该地区的能源出口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非洲和拉美地区与亚洲相距较远,能源运输成本较高,可以作为备用的能源进口地;而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不仅油气资源丰富,占到全俄油气资源的一半,而且与亚太国家毗邻,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俄罗斯能源对东北亚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而对俄罗斯而言,相对于巨大的能源生产量,国内能源市场的需求是有限的,需要向东北亚国家出口能源产品。俄已经充分认识到与东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必要性。目前,俄正在实施国际能源合作方案,尤其是吸引亚太国家资金对东部地区能源进行共同开发。俄罗斯还计划制定一个与东北亚各国开展能源合作的长期战略方案。
(二) 东部地区资源开发的迫切性
俄罗斯欧洲部分油气资源日渐匮乏,对东部地区的资源依赖性增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位于俄欧洲部分的老油气区产量就已进入持续递减阶段,有些主力油田甚至进入衰竭阶段。回顾俄罗斯欧洲部分油气资源的开发历史,从1864年在巴库开始机械采油算起,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期间,从1864年起,经过约半个世纪,高加索产油区走过了产油巅峰;接替它的是伏尔加-乌拉尔产油区,其产油巅峰时期是在20世纪50—70年代,只有20多年;接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西西伯利亚成为俄罗斯的主要产油区,承担着向欧洲出口油气的重任。
表3显示,高加索产油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已经不足,并且远景资源储量也不多;伏尔加-乌拉尔产油区剩余探明储量相对于原始探明储量也很少,且远景资源储量也相对较少,开采潜力有限。而作为俄罗斯石油主产区的西西伯利亚石油产区不仅原始探明储量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十分巨大;还有东西伯利亚及远东萨哈林陆上产油区,虽然目前由于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各种原因的制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很少,但是资源开发前景十分乐观。未来俄罗斯石油开采重心将逐步东移到包括西西伯利亚在内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表3 俄罗斯石油储量分布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贾文瑞等:《21世纪中国能源、环境与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从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看,近些年作为传统采油区的乌拉尔联邦区,特别是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的增产速度放缓。与此同时,2007年远东联邦区的原油产量较2006年增加了2.3倍,原油加工量较2006年增加了6.2%。注6
从石油总体产量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上涨,俄罗斯石油产量整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从表4可以看出,俄石油产量增长幅度在2003年达到了顶峰11.1%。2003—2009年,虽然俄石油产量整体仍处于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却逐年下滑,甚至在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尽管这里有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原油价格急剧下降因素的影响,但也应该看到,由于俄罗斯现有的一些油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许多油田产量面临枯竭。全世界油田可开采期平均为30年(欧佩克国家为85年),而俄罗斯某些石油公司的油田仅可继续开采6年。注7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官员曾公开表示,由于最近16年俄罗斯能源勘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资源产地正在急剧萎缩,到2015年资源富矿将面临枯竭。注8另外,据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发布一份报告,在俄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有50%的石油已经开采完,今后如果不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等途径加快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速度,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到2040年就会消耗殆尽。注9
表4 2000—2009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及增长幅度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岳小文:《2009年俄罗斯油气工业综述》,《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4期,第43页。
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和俄科学院能源研究部制定的《2010—2030年国家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长期规划方案》中对2010—203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及投资的预测数据,可以计算出俄各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详见表5:
表5 2010—2030年俄罗斯各地区的石油投入产出比 (美元/吨)
表5显示,西西伯利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区,在2010年每投入19.94美元即可产出一吨石油,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将保持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因而西西伯利亚无疑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俄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俄罗斯欧洲部分看似投入产出比很高,2010年每投入25.31美元即可产出一吨石油,优于远东地区的27.87美元/吨和东西伯利亚的30.08美元/吨,而且这种优势在未来还有增大的趋势,但实际上由于欧洲部分的产油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已过了产油的巅峰期,又缺少新勘探的大型油田,未来大量的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只能用于勉强维持现有的产量。相反,虽然东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及远东萨哈林地区石油勘探开发投入产出比较低,但却是俄罗斯未来能源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投入产出比之所以较低,一方面是因为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状况复杂,开采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是该地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固定资产投入较高所致。但未来俄罗斯石油开采的重心必然逐步东移,包括西西伯利亚在内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将成为俄重点开发的地区,这必将极大地促进俄罗斯东部开发的进程。
此外,俄罗斯还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其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一。未来俄罗斯天然气主要产区将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此外,东西伯利亚、远东、欧俄北部(包括北冰洋大陆架)和亚马尔半岛等新的油气产区也将得到发展。其中,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总量为32.3万亿立方米,而东部太平洋沿岸的萨哈林岛拥有大约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堪称“北太平洋的气库”。表6和表7反映了2010—2030年俄罗斯各区域天然气产量及勘探开发投资预测。
表6 2010—2030年俄罗斯各区域天然气产量预测(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韩学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其长期规划与发展前景》,《当代石油石化》2009年第3期,第39页。
表7 2010—2030年俄罗斯各区域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预测(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韩学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其长期规划与发展前景》,《当代石油石化》2009年第3期,第39页。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的勘探开采重心正在逐步移到包括西西伯利亚在内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东部大开发势在必行。加快东部大开发也关系到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俄每年都要向周边国家支付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过境费用,譬如,在2001 年前,俄罗斯每年要为本国油气出口过境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而支付6 亿美元的过境费。而且从2010年起,俄天然气过境乌克兰的费用还面临着高达60%的涨幅。2009年年初的俄乌“斗气”也给俄罗斯的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众所周知,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其供气量的80%经由乌克兰输送,加之近些年俄乌两国关系的日渐疏远,俄罗斯不得不为其能源出口寻求新的出路,谋求能源出口的多元化。
综上所述,俄罗斯迫切需要尽快开发东部地区的资源。然而,由于俄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极其落后、设备老化、技术更新和改造能力低,开采和加工能力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严重制约了东部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该地区的经济与资源综合开发计划才可能实现。
(三) 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需要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俄罗斯经济是一种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这与俄先天的能源禀赋是分不开的。俄罗斯包括能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普京本人多次提出,必须加快自然资源开发以带动经济振兴。因而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大力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达到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起,俄政府开始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对能源产业倾斜,对资源型企业的投资一度占俄总投资额的3/4。在俄国家经济系统中,燃料能源综合体的比重占到俄工业生产总额的近30%、联邦预算收入的32%、出口的54%、外汇收入的45%。注10统计表明,1994—2004年俄罗斯出口总额增长了2.9倍,其中矿物出口增加3.8倍,占出口增加值的63.6%,仅石油一项的比重就达到了41.3%。俄资源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从1994年的44.1%增加到2004年的57.7%,石油、石油产品和天然气的份额则由39.8%增加到55.3%,石油的比重由16.5%倍增到32.7%。注11到2007年,俄罗斯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实物量比1995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分别达到2.6亿吨和1.1亿吨。注12包括能源在内的矿产品出口也从1995年的333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280亿美元,增加近6倍。俄罗斯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已经接近欧佩克国家的水平,能源出口对俄罗斯经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中短期来看,俄罗斯大力发展资源依赖型经济,特别是油气能源经济,可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外汇储备,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同时,俄通过能源外交,还能够提高其在全球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发展资源依赖型经济也有其固有的弊端。首先,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具有可持续开采性;其次,国际油价的波动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俄经济增长的波动就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密切相关;再次,发展资源依赖型经济使得俄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速度缓慢;最后,发展资源依赖型经济还可能阻碍国内弱势产业的发展,并导致“荷兰病”的发生。
虽然从苏联后期到俄罗斯,历届政府都强调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机电制造业,用多元化取代单一化,但并没有任何一届政府能够真正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俄罗斯一直是扛着发展创新经济的大旗走资源经济的老路。注13普京总统在前两个任期内曾提出改变经济严重依赖能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庞大计划,但经济多样化和结构调整问题始终成效不大,经济增长依赖能源出口的状况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俄罗斯刻意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试图恢复昔日强国地位。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俄在资本、技术、人力方面均没有明显优势,主要的优势还是以油气为主的资源行业。因此,虽然俄一直提出要发展创新型经济,也只是作为发展经济的远景规划和长期发展战略来逐步实施。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路径依赖性,俄罗斯已经产生了对能源经济的路径依赖,这也使得俄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计划一再推迟。
普京坦言,“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还是未能摆脱惰性的能源型发展模式。当然,发展能源业、增加原料开采没有什么不好。相反,建立世界上最好的现代化能源部门、设立从事原料开采和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俄罗斯拥有的一笔巨大财富,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下,俄选择了继续保持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部门的投资,努力改善能源产业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能源产业的生产效率,促进能源产业的深加工,并以此来推进产业部门的多样化发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能源产业的优势也有助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政府可以将来自能源产业的巨额收入投入到其他各个产业部门中,在实现产业结构平衡的基础上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过渡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轨道。
因此,不可否认,能源产业依然是俄罗斯维系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基于对未来国际市场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判断,从中期看,俄主要依赖能源开发和出口的政策尚不具有太大风险。此外,考虑到欧洲国家对俄油气资源严重依赖的现实,适时使用“能源武器”,已经成为俄罗斯在国际上谋求政治利益甚至成为其重返世界大国行列的重要手段。因此,努力推动东部开发,充分开发利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无疑是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 区域发展的战略性调整需要东部资源开发
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发展重心在欧洲部分,而远东地区则经济开发不足,致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人口大量流失。俄罗斯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对称”状态和严重的不平衡,已经制约了其整体国力的增强。俄在实施“强国富民”战略的进程中切实感到,俄罗斯的强大有赖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或者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强国富民”战略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实际上,远东开发战略早在叶利钦时期就已经提出。其重要标志是1996年4月由叶利钦总统亲自签署的《1996—2005年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希望通过这一纲要,分阶段地改变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纲要实施期间,虽然1999—2000年远东地区经济出现了增长,但该纲要在2000年前并没有完成,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与议会和政府领导人相继考察了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研究东部地区的发展战略。2000年11月普京总统发表了《俄罗斯东方:新的前景》一文,强调指出:“俄罗斯今后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向亚太地区倾斜,利用其东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缘政治、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等优势,积极参加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这一时期,地区发展纲要成为东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经济计划和政策。2002年3月,受普京总统委托制定的《西伯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得到了俄政府的批准,2005年又对这一纲要进行了修改。2007年俄罗斯政府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问题纳入国家议程,决定成立国家专项委员会着手东部大开发。2007年1—2月,根据普京签署的总统令,俄罗斯政府成立了由总理牵头,以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长、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和西伯利亚联邦区代表为副手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其成员还包括俄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财政部长库德林、交通部长列维京、内务部长努尔加利耶夫、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教育和科学部长富尔先科、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地区发展部长雅科夫列夫、农业部长戈尔捷耶夫等政府要员和相关地方机构的要员。同时,还通过了该委员会的章程,并成立了委员会下设的秘书处和专家委员会,统筹规划东部开发进程。在该委员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了未来50年内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构想。2007年8月,俄政府又批准了《2013年前远东与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规定要在国家的支持下重点开发油、气、水电等资源以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为此,要改造现有的基础设施并大力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促进人口的稳定增长。在上述东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俄罗斯地区发展部于2008年5月组织力量开始编制《2025年前远东地区及布里亚特共和国、外贝加尔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由以上所述可见,不仅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战略已提上日程,而且俄试图通过上述纲要的实施,确定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任务,以此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能源战略目标东移的步伐加快,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成为颇具开发前景的石油天然气新采区。但以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远远不能满足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经济开发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难以解决俄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在区域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中,吸引亚太地区资金参与东部开发显得格外重要。早在2001年2月通过的《21世纪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发展战略纲要》就提出,通过吸引外资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资源,与亚洲国家形成能源供求体系。注142003年出台的《2020 年前国家能源战略》也提出,要借助亚太国家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优势来推动远东地区的发展。2007年批准的《建立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天然气统一开采、运输和供应系统以及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出口天然气规划》,主要目标是通过规划的实施,形成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萨哈林和雅库茨克为中心的新的天然气采区,并建立一系列面向出口的大型天然气加工厂和化工厂,实现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注152009年11月俄罗斯政府正式出台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确定到2030年将投入约5000亿美元用于新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五) 缩小地区内的差距并防止东部地区“去俄罗斯化”
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的提出是缩减地区差距、实现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平衡稳定发展的需要。俄罗斯东部地区内部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分化很严重,这里既有俄罗斯最富裕的地区和比较富裕的地区,也有最落后的地区。随着苏联的解体,俄东部地区不仅失去了中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而且也中断了地区内和跨地区经济联系,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由于资金和技术设备短缺,又没有必要的政策扶植,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也极为迟缓,这种状况对于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地区内各地方的均衡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不利。2007年俄将东部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出台一系列国家支持政策,切实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多年形成的生产开发潜力和科技潜力加以扶持,以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逐步缩小地区内的差距。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将俄东部地区纳入21世纪俄新的政治、法律、社会和经济空间,东部地区将面临“去俄罗斯化”的现实危险。普京多次强调,俄罗斯不能让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长期处于“地缘经济真空”状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由于经济滑坡而使综合国力大不如前,而周边亚洲邻国特别是中国经济却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拉大,而俄落后的东部地区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日趋提高。一方面,伴随着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出台,国家积极鼓励东北地区的企业“走出去”,大量企业到相邻的资源丰富的俄东部地区投资办厂。另一方面,由于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因此,大量的中国劳动力来到俄东部地区参与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开发。随着俄东部地区与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各方面联系的日益密切,可能会加大俄东部地区的“去俄罗斯化”倾向。“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尤其是东部地区仍占有一定的市场。关于中国对俄罗斯进行“静悄悄经济和人口扩张”的言论在俄媒体上也时常出现。因此,为防止国内地区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避免东部地区出现“去俄罗斯化”倾向,大力促进东部地区开发就成为俄罗斯的必然选择。
(六)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俄东部开发提供了契机
2003年,中国政府做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实现新世纪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从而使东北地区逐步成为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增长点。中国东北地区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汽车、机械制造、能源、石化等重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是中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东北地区也是苏联时期援建中国重大项目最多的地区,“一五”时期援建的156个项目有58个建在东北,其中辽宁24个、黑龙江22个、吉林12个。因此,努力实现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特别是其远东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两国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升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东部地区,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
中国不断投入巨资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已经启动了160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同时,还启动了重点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大型实验设备开发与研制和信息产业等方面的高科技项目。首批获批的10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了610亿元。应当说,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这些项目的陆续启动和投资的不断迅速增加,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的投资和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也是促使俄启动新一轮东部开发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所指出的,中国为振兴东北和西部投入大量资金,俄罗斯企业参与合作将为振兴俄罗斯机器制造业提供良好的机会。也就是为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机器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外部市场和合作机遇,能够促进中俄两个地区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波尔加科夫也认为,俄罗斯只有面向发展迅猛的中国市场,才能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开采计划获得实际经济利益。由于这些区域的自然资源开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仅靠俄中央财政的扶持和地方的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且有许多大中型企业也具备了对俄投资的条件。中俄这两个毗邻地区可以找到互利的合作方式进行资源开发领域的投资合作。另一方面,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也为俄相关地区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例如,近年来中国与远东的地方合作发展迅速,远东地区对中国的出口接近其出口总量的50%。出口的增加带动了远东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俄罗斯的科技实力与中国东北地区的技术需求和产业基础之间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互补关系。而且,为了更好地参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计划,俄方已采取了若干实际步骤,其中的重大决策之一,是由普京总统和联邦政府拍板的、建设从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到斯科沃罗季诺的东向石油管道工程。该管道建成后将延伸到中国的大庆,并与由大庆途经整个东北地区直至大连市的输油管道相连接,从而东北地区各大城市都从中受益。从东西伯利亚铺设的输油管道已经竣工了100多公里,俄方正在加紧研究从斯科沃罗季诺到中俄边境支线输油管道的铺设进程。中国也注重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积极开展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合作。一方面,通过加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利用俄罗斯的技术优势对苏联时期援建中国东北的58个重大项目进行更新和改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与俄远东地区相毗邻的地缘优势,鼓励东北地区的企业到俄远东地区投资办厂。其主要目的,一是利用俄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森林、矿产和土地等资源优势,利用其科技优势,并利用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省州结对”的经贸平台,不断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为基础和契机,达到进一步开发东北亚市场之目的。
因此,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互有需要,互相借重。正如胡锦涛主席在访问俄罗斯西伯利亚时所指出的:“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制定了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战略。这些都为两国加强地方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动力。”据报道,大庆油田公司已同俄有关部门初步达成了勘探上乔凝析油气田、萨哈林州油气田、阿穆尔州油气田和滨海边疆区油气田的协议,并与阿穆尔州签订了三个边界盆地油气资源合作研究意向书。这些和其他合作项目的逐步实施,会极大地推动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进程,为其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节选自郭连成主编:《俄罗斯东部开发新战略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