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也能称心如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生之本能
——揭示“乐”的奇妙驱动力

与大自然所有做父母的生物一样,人类教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生存。通过教养关系中的绝对信任,帮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小挫折中,锻炼出强大的生存能力,而这种生存能力,既有思维上的,也有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在长期的教养关系中完善这些孩子必备的综合实力,以便他们有一天脱离照看,仍然能够独立、幸福地生存下去——这就是每一个家长的使命。

相比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竞争,我们人类社会的竞争需要具备更多的生存能力,我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学会了和自然万物共生,学会了和人互助与合作,建立了庞大的社会生产供给结构,形成了人类意识参与的生态人文环境。人类是最好学的生物,不断地汲取新知、探索未知世界、创新生存技能,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这些宝贵丰富的经验积累升华,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教育网络和文明脉络。而驱动这一伟大创举的核心动力常常被大家所忽视,那就是快乐。

不得不说,人类是最会想方设法给自己创造“快乐”这种特殊情绪的生物,甚至为了获得设想中的“快乐”可以先忍受短暂的“不快乐”,比如:人们从小就被教育通过辛苦耕耘来获得丰收的快乐,十年寒窗苦读为了获得“一朝登科”的成就感,积极应对挫败证明自我价值……从生理到心理,人们学会了情绪能量的置换与升华,为了达到心目中更高级别的“快乐”所做出的改变与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甚至改变了世界。而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也改变了我们自己,渐渐地,不断追求便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关于持续创造“快乐”的内驱力,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圣贤从情绪管理与身心平衡的角度进行了归纳与阐述。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冰鉴》开篇指出人之“神骨”尤为重要,是人格修养“开门见山第一事”,关乎命运,并且会在长久的发展中,自内向外表露出来,曰“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揭示“内圣外王”的关键:内心丰富和情绪稳定。

《巴菲特给儿女的忠告》中写到,有生之年,一边拥有,一边清零。每天做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不要因为别人一句话,夺走了你今天的快乐。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第36封《充实你的心灵》写到,那些生活在沮丧、消极、失败、忧郁中的人随处可见,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的洗礼与滋养,而不是物质的迁就与安慰……引领人们爬向高峰的动力,是一种定期滋润与强化的心灵,心灵和身体一样,必须定期吸收营养,才能具备日趋旺盛的驱动力。

如今,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关注持续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教育已成为新的趋势,让孩子拥有更多正向情绪管理能力,在日后的压力与挑战中,具备抗压、自我认知、自我疏导、积极应对、克服困难、争取主动等“内功”,在短暂的陪伴成长与教养时光中,让孩子体会更多“快乐”的同时,教会他们获取“快乐”的多元途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颗持续创造“快乐”的种子,这是当今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件事。

本书拟通过三章九节的设计,分设不同场景下的家庭教育形态,以“原理+案例”的形式,分析德育、美育、劳育在中小学生心理意识形成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导家长在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增强学习氛围,如参与运动、欣赏艺术、体验烹饪、感受种植等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遗迹等课外活动场所,引导家长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贯穿于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各方面,丰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于无形中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兴趣、生活情趣、探索乐趣,培养其强大的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我完善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生存遇到困难、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内心可以调用源源不断的能量,让自己获得动态的身心平衡和真正的“快乐”。

吕沁融

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