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文字政策、语言规划的理论研究
“语言规划”这个术语是美国语言学家艾纳·豪根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来的。艾纳·豪根认为,语言规划是社会规划的一部分,是为一个语言社区建立目标、政策和程序的活动;它可以包罗万象,小至新词使用的倡议,大到一门新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政策规定。(24)语言规划问题主要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纷纷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选择和确定国语或官方语言、实现语言现代化的决策。苏·赖特认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除了关注语言本身以外还涉及政治、社会、种族等问题。在《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一书中,她不仅阐述了因经济或政治因素所强加的语言学习问题,还探讨了因社会流动、经济发展或社团身份认同而主动做出的语言选择问题,详细回顾了标准语在全国性社区和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深入考察了社团接触过程中的语言顺应、通用语选择等问题,探讨了民族主义和全球化引发的各种反应以及有关语言权利的问题,并对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科的研究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25)
陈章太先生是中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行者之一,《语言规划研究》一书汇集了他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该书确立了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实践原则、方法步骤和目标任务等,为中国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的研究奠定了学科理论基础。(26)同时,他在书中梳理了1949年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记录了语言本体规划方面的有益探索,具有很好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带动了国内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相关研究,对这一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姚亚平所著的《中国语言规划研究》将语言规划基本理论与中国语言规划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综合运用了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出中国语言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为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27)通过这一框架和视角,他清晰地阐释了语言规划的内涵与外延、理念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并就我国语言规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资中勇所编的《语言规划》系统介绍了语言规划的学科基础、含义、特点、原则、内容和任务等基本原理,重点探讨了包括语言法规制定、民族共同语、民族语文政策、区域通用语、教育格局等内容的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问题,以及共同语规范化、网络语言规范化、文字规范化及信息化处理等内容的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问题。(28)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当前我国语言规划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语言规划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李宇明先生所著的《中国语言规划论》(29)、《中国语言规划续论》(30)、《中国语言规划三论》(31),汇集了作者近十几年在中国语言规划方面的探索,有学术论文、会议报告、学术评点、序文等,共计63篇,内容涉及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理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实际、当前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信息时代的语言问题、语言传播问题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轨迹。这其中的很多理论思考极具开拓性和启发性,很多实践内容详细记录了中国语言政策和规划工作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色列语言学家博纳德·斯波斯基所著《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提出了组成语言政策的三个成分:第一个是关于言语社区的社会语言生态,即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为什么目的、实际上使用什么语言;第二个是言语社区成员的语言信仰,即言语社区的成员是如何珍惜这些语言的,以及他们认为大家应该怎样做才是恰当的;第三个是从活动者的维度考虑,人们为语言管理付出的努力以及为了修改别人的言语和语言信仰而付出的努力。(32)语言政策存在于极其复杂的动态变化环境中,改变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会对其余因素产生相关影响,因此,在研究语言政策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非语言因素诸如政治、人口、社会、宗教、文化等。英国语言学家丹尼斯·埃杰所著《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驱动过程》出于对欧洲语言现状的观察,强调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动力系统及其驱动过程的普遍性。他认为所有的语言政策和规划并不是偶然事件的结果,而是有其特定的原因,政府也许会解释为何教育中使用某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而不是另一种语言,个人也许会意识到他们为何在不同场合会使用不同的言语方式,社区可能极力保留或者排斥原来的语言。为此他考察了七种语言行动的原因:认同、意识形态、形象、不安全感、不公平、融合性和工具性,最后他得出语言政策这一过程的基本动机通常来自三个行动者:个人、无权社区、国家。(33)华裔学者赵守辉和澳大利亚学者小巴尔道夫合著的《中国语言政策:1949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追溯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语言政策,重点论述了三个主要问题:改革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地位的问题。托马斯·李圣托编著的《语言政策导论:理论与方法》(34)为我们详尽介绍了目前语言政策的主要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他提出若要理解语言与我们社会生活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我们需要借鉴学习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多种观点和视角,这些学科包括民族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该书介绍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托尔弗森著《语言教育政策:关键问题》(35)分析了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是如何演进和发展的,对我们研究当代中国语言政策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