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老四,你看是战是和?
朱高煦对朱高烨的明夸暗贬,朱高烨仿佛听不出来,甚至煞有介事地颔首,“谢二哥夸赞。”
这让朱高煦觉得一拳打在棉花上,心里着实憋屈。
看朱高烨寥寥几句就呛上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还让他们无言以对。
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一旁看着,心情大好。
朱瞻基放低音量,“否则为何说二叔和三叔的克星就是小叔叔,最终还得需要小叔叔出手才行。”
朱高炽颔首,虽然没开口,但眸光里满是赞同的笑意。
“咳咳!”
朱棣清了清嗓子,拉回了众人注意力,他看向朱高烨的目光里满是慈爱
“老四围剿倭寇有功,想要什么赏赐尽管提,咱都答应。”
一句话流露了他对朱高烨的偏宠。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脸色都有些嫉妒。
“这是儿臣应尽的责任,不敢居功讨赏。”
朱高烨这话,朱棣听了很欣慰,“话是这么说,可你此番立此大功,替大明解决了倭寇大患,理应获得嘉奖。”
“嘉奖一事可以先缓缓,儿臣听闻草原使臣即将抵达应天府,不知父皇如何定夺,是战还是和?”
听到朱高烨提到此事,朱高炽和朱高煦以及朱高燧等人都神色微变,他们两派呈拉锯战,现在突破口就在朱高烨身上。
而且朱高烨又是带着赫赫战功归来,清缴沿海倭寇,他的意见对朱棣肯定影响很大。
朱高烨话落,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朱棣微垂着眼眸,令人判断不出他此刻心思。
“老四,你的意见呢?”
半晌后,朱棣才缓缓开口,语气不急不缓,仿佛就是随口问问而已。
朱高煦和朱高燧却都瞳孔瞪大,看朱棣这意思,仿佛很看重朱高烨意见。
“宽阔的草原风景别具一格,谁不想把这样的风景纳入版图呢?”
朱高烨走到一旁案桌上,缓缓打开一幅舆图。
朱棣见了也不阻止,无声地看着他。
两人谁也没开口,仿佛有种无形的默契,就像是平常百姓父子相处得那般温馨,可那样的氛围却是皇室中最为稀缺的,求而不得。
朱高煦和朱高燧永远体验不到,即使是朱高炽和朱瞻基,也都差点意思。
“脚下的土地都想一再扩大,把五湖四海都归入自己版图,这是每一个帝王的念想,何况是像父皇这般睿智的帝王。”
朱高烨不动声色地夸赞,让朱棣十分受用,他脸上流露出来喜悦之色,众人都看在眼里。
“就你会说。”
“儿臣只是阐述事实。”
怪不得朱棣会偏爱朱高烨,普通人家也大多会对小儿子偏爱一些,朱棣也免不了俗。
况且朱高烨智勇双全,行事作风也很得朱棣喜爱,言行举止无懈可击,不偏爱他,还能有谁?
另外三个儿子虽说也很好,各有千秋。
朱高炽宅心仁厚,朱高煦善于谋略,足智多谋,朱高燧勇猛,雷厉风行。
但他们多少都有一些弊端。
朱高炽过于优柔寡断,时常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朱高煦城府过深,很难坦诚相处,野心过大,有些危险。
朱高燧性子暴戾,上战场可以,但不是令人放心的臣子。
此刻,朱高烨态度模棱两可,别说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就连朱高炽和朱瞻基心里都凝重起来。
朱瞻基压低声音,“爹,小叔叔不会支持出兵吧?”
朱高炽缓缓摇头,“以我对老四的了解,他不该是这种人,百姓难以承受频繁的战事,况且国库空虚,发兵需要极大的军需补给,老四也应该了解这点。”
“了解是一码事,事实如何又是另一码事,就像二叔和三叔他们,难道不懂这些利弊吗?”
“可为了谋私利,为了战功,提高声望,照样希望出兵。”
朱瞻基这么说,让朱高炽也不淡定了。
朱高烨若是支持发兵,恐怕再没有人能改变朱棣的决定。
朱瞻基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小叔叔回来时,我就该立刻跟他见面,探探他的口风,也不至于像现今这般那么被动,我们至少能提前谋划。”
朱高炽安慰,“现在后悔也没用,等着看吧,我相信老四不是喜欢杀戮的人。”
朱棣看着画工精良的舆图,“我们言归正传,老四你怎么想?”
朱高烨笑得有些狡黠,“父皇不是已经猜出儿臣的心思吗?”
朱棣盯了他半晌,顿时笑骂,“小崽子,竟然跟咱打哑谜。”
朱高烨如果支持发兵,就开门见山,也不会在此绕着弯子说那么多,有的没的不外乎是做铺垫罢了。
“儿臣不赞成出兵。”
听到这话,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朱高炽和朱瞻基等人则是重重地松了口气,还好朱高烨没令他们失望。
“战争只会不断地积累仇恨,草原现在势力最为薄弱……”
朱高燧忍不住打断朱高烨的话。
“因而我们应该一鼓作气,历经千辛万苦,打得他们元气大伤,放过这等千载难逢机会,岂不是犯傻?”
朱高烨看了他一眼,毫不留情回呛,“我还没说完,三哥你急什么?当真觉得别人都跟你同样傻吗?”
“你……”
朱高烨没有再理会他,甚至不再看他,仿佛他就是空气。
“草原部落虽然弱势,并不代表没有对抗之力,狗急还会跳墙,而且是善于掠夺凶猛的草原人,如果他们拼死挣扎,宁愿同归于尽,那置大明将士为何地?”
“况且,草原已经派了使臣寻求大明庇护,在此背景下,我们仍然出兵,根本不占理。”
“那会让天下人怎样看待皇上?后人又如何评论?”
朱棣眼神微变,他发动靖难之变,夺走了侄子的皇位,那是无奈之举。
却不代表他不在意,落得遗臭万年的恶名。
看出朱棣神色动摇,朱高煦和朱高燧顿时着急起来。
“依你之意,难道我们就必须接受草原归降,给他们机会休养生息,然后再东山再起,掠夺我朝边境?”
朱高烨据理力争,“即使出兵打胜了,也无法杀光所有草原人,仇恨是最佳的支撑力,若干年后又会有新的战争,如此循环,大明和草原的战事永远不会消停。”
朱高煦被这话呛得无言以对,许多主战派也都陷入沉思,禁不住点头,显然认可朱高烨这观点。
“皇上,梁王说得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