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承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戚继光

听到皇帝又提及王大臣案,更将戚继光牵扯进来。

就连张居正也坐不住了,唯恐皇帝误解,立马解释道:

“臣附议,陛下,这个王大臣肆意攀附他人,虽然其说过自己是跟随戚继光前往蓟州镇的南兵,可根据臣等查验,发现此事乃无稽之谈。”

看到两位辅臣如此激动,朱翊钧笑了笑,解释道:

“二位先生莫急,其实朕也是这般认为的,先皇在世时,就曾称赞这戚继光治兵有方,哪怕朕也有所耳闻。

只不过朕有些奇怪,戚继光既然出镇蓟州,为何要带南兵北上呢?可是这南兵与北兵之间有不同之处?”

听到皇帝只是稍微提及此事,张居正二人也放心了。

不过皇帝最后的问题确实问到点子上了,张居正对此事缘由较为知晓,于是便答道:

“陛下,自戚继光于蓟州练兵以来,便觉日近来虏贼每次入犯,人人戴盔披甲,其盔甲又极坚厚,我兵纵使善射,然射之不能透,纵使善砍,然砍之不能入。

唯有鸟嘴铳火力甚大,不拘盔甲,遇之即穿。

戚继光往年在南方用兵,专赖此取胜,而北方兵将皆不惯习,因此戚继光便请命南兵三千,欲选而教之,一以应目前之急,一以使之训练北兵。”

朱翊钧闻言点头,这三千南兵想来就是戚家军了。

他们在蓟州镇校场,哪怕下大雨岿然不动的故事,他在后世也是听说过的。

而鸟铳便是火绳枪,这算是目前最先进的火器了。

而戚继光练兵不仅着重军纪章法、更重视火器的使用。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想要亲自见一下戚继光,看一眼他的练兵效果。

只不过他知道这个想法不能直接说出来。

说出来的话,朝臣们定然不允,于是面露迟疑道:

“这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不知先进戚继光练兵练得如何了?”

张居正闻言脸上也露出笑意,这戚继光是少有让他放心的武将,现在皇帝询问,他也不吝夸赞:

“陛下,此乃隆庆二年之事,如今已有五年之久。如今蓟州兵马强壮,堡垒严整,去岁更是在汤泉,集兵车、骑、步等十数万,集训而练,军威振作,实乃我大明之幸也。”

朱翊钧闻言不禁点点头,佯装感慨道:

“大善,如此看来,这个戚继光果真是个人才。要不是朕不能出宫,朕都想要让他到京营,给朕演练训练的兵马,也让朕瞧瞧是何等的军威望。对了,是何人举荐的戚继光。”

张居正闻言当即忽略了皇帝想要阅兵的话语,反而回复起了最后的问题,拱手道:“陛下,戚继光北上蓟州练兵,是蓟辽总督的谭纶举荐。”

“谭纶?可是现任兵部尚书谭纶?朕也听先皇听起过,没想到其不仅在东南剿灭倭寇,更有认人之能,朕要好好赏赐他,孙海!”

“奴婢在!”

“传朕旨意,兵部尚书谭纶荐人有方,赐银二十两,綵币(绢帛)两表里。”

在场众人闻言微愣,没想到皇帝居然如此看重戚继光,就连谭纶都有赏赐。

而朱翊钧嘱咐完赏赐后,便再次望向张居正,满脸期翼道:

“张先生,朕记得父皇加意武备,整饬戎事,曾于隆庆三年亲临京营阅兵,以振军武。

戚继光既然身居蓟州总兵之职,又练兵得法,那还不如携蓟州精兵至京营,演练军武,朕亲自管之。”

此言一出,众人色变,不等张居正言说,一旁的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陶大林当即出列,神色慌张地望向朱翊钧道:

“陛下万万不可,蓟州兵马乃边军,如至京营,安排起骚乱,惊扰圣驾,那可如何是好!”

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王锡爵见状也是面露焦急之色,出列附和:“陛下,京营凶险,您刚刚继位,切不可深陷险境。再说大阅古礼,非今时所急,何故如此迫切。”

有此二人带头,其他一些翰林院侍读学士也纷纷出列劝谏。

朱翊钧听着这些话,就忍不住头大,当即眉头紧蹙,呵斥道:“这有何凶险的?难道尔等认为京营中有反贼会谋害朕?还是认为蓟州兵马不忠于朝廷。”

“陛下冤枉,臣等不是这个意思。”陶大林等人闻言立马慌了,当即跪倒在地便要解释。

可他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皇帝继续呵斥道:

“陶先生,那是什么意思?既然京营与蓟州都是忠臣良将,那朕有何惧之。再说了,如此也符合典章啊,先皇就曾检阅京营,以振武事,怎么到朕这里就不行了。”

皇帝的这一番话,一时让众人语塞。

皇帝说的也没有错,皇帝检阅京营本就是朝廷制度,并且在隆庆朝就已做过,因此皇帝提出这个提议倒也没有什么。

可陶大林等人心中却很是担忧,如今皇帝只不过是十岁孩子,现在就展现出好武之心,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唯恐有武宗之事啊。

陶大林不由的望向张居正,希望他能够出言劝阻。

张居正也不禁暗道自己真多嘴,怎么让皇帝心生出巡视京营的心思。

想到这里,他当即拱手便要劝谏。

可就在此时,一旁的吕调阳却暗中给他使了个眼色。自己又抢先出列,对着皇帝道:

“陛下,臣觉得此事也未尝不可!”

此言一出,整个川堂瞬间鸦雀无声,陶大林等人愣愣地望向吕调阳,脸上尽是不可思议之色。

他们着实没有想到,内阁辅臣吕调阳居然会同意皇帝阅兵之事,心中顿生出一股荒唐之感。

不仅仅是他们,就连朱翊钧也是如此。

其实叫戚继光带着蓟州精兵来京营,进行阅兵,本就是他的无心之说。

因为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想要召戚继光入宫,好好见一下戚继光,谈谈练兵、边镇以及蒙古之事。

既让他能详细了解情况,也能让戚继光混个脸熟,好以后再用。

只不过他知道,戚继光再怎么说也是武将,如果自己直接要求召见,这些文臣定会唧唧歪歪不同意。

因此他会提出让戚继光阅兵之事。

想着等到群臣都反对阅兵的时候,他再顺势提出召见戚继光一事。

如此群臣见阅兵一事作罢,也会顺水推舟同意此事。

只不过他万万没想到,他阅兵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反对,居然还有人同意。

而这个人还是内阁辅臣吕调阳。

这不禁让他顿生希望之情,看来这件事有戏啊。

于是连忙道:“吕爱卿所言甚是,继续说!”

-----------------

隆庆三年京营阅武之事:

天子躬擐甲胄,选卒十二万,戈铤连云,旌旗耀日。天子坐帐中,观诸将士为偃月五花之阵。

已,乃阅骑射,简车徒,礼毕。

三军之士皆呼万岁,欢声如雷,都城远近,观者如堵,军容之盛,近代罕有。

——《穆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