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没有才能
秦之落后。
就连笔这个字,都是嬴政下诏后才诞生。
大秦给六国贵族的土地,不能相差太多,240步为一亩,六尺为一步,秦尺很短,没有能测量长距离的工具。
张苍走了一圈回来,对着捧着竹简的主簿说道:
“我刚才走过的地方就是一亩。”
主簿派人去测量后,连忙对着蒙毅道:
“是一亩!”
蒙毅感到意外:“你还有这样的能耐?”
一亩多少,大概黔首都是知道的,但以步为尺,让人感觉眼前焕然。
张苍说道:“我只是擅长算术罢了。”
战国时,世族豢养宾客成风,这样的风气延续到秦,吕不韦门客三千,寥毐千余,蒙毅毕竟也是世族子弟,
“你有这样的才能,埋没可惜。”
“蒙家也有很多舍人。”
张苍摆了摆手:“我不想与那些人为伍。”
蒙毅没把张苍的话放在心上,吩咐主簿辅助张苍丈量,转身乘上青铜马车,返回咸阳宫中。
来到咸阳殿。
“拜见陛下!”
始皇帝似乎有些倦了,整个魁梧的身体半倚半躺在矮案前,右手撑着玉枕,左手握着奏疏,看见蒙毅进来缓缓放下竹简。
“臣有一事禀奏,请陛下赦免御史张苍的罪行。”
“此人,擅算术,走过的步数必能如数说出,如今朝廷扩建都城,臣命他查勘田亩,以此功劳抵消他的罪行。”
“恳请陛下恩准。”
始皇帝缓缓开口:“他犯了何罪?”
“投书。”
“写了什么?”
“地方郡守傅征发徭役以修缮禁苑,工程为二十天,张苍投书中写为十五天,痛斥了地方主官。”
主持工程的官吏必须精确计算工作量,依据工程实际征发徭役。
始皇说道:“按律,治何罪?”
蒙毅道:“赀二甲,赢员越多,罪越重。“
“张苍呢?”
蒙毅想了想:“窥看文书,诬人,刑为城旦。”
“赦免他的罪行吧。”
“陛下甚明!”
………
张苍提着肉,来到陈家住宅前堂的桑树前坐下。
“你来就来,为何提着肉,这是看不起我吗?”陈远青说道。
张苍朝陈远青一拜,道:“您救了我,我怎么能不感激呢!陛下已经赦免我的罪行。”
真跟我没关系啊,就算不救张苍也会自己逃跑,不过谁会拒绝别人的好意,何况是张苍。
“恩人的身体如何?”
“您吃饭了吗?”
自己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可看张苍一脸憨厚认真,并不像戏谑的样子,
叫仆从搬来矮案,端上铜盘,把肉切成小块,倒上油,再撒上点盐巴,放在铜盘上炙烤起来。
陈远青问道:
“你在投书里写了什么?”
“先生叫我苍吧。”张苍继续说道:“先生也知道,我掌管四方文书,能看到许多机密的事。”
“河东郡郡守傅多发了徭役,计算工程,期限延误……我忍耐不住,便写了投书。”
地方主官,要计算能服徭役的人数,完成工程量,物资的数量,出发的时间和抵达的时间,计算不对,要受到惩罚。
当了官,才知道其中苦涩。
张苍看着陈远青:“上卿想让我与蒙氏为伍,我拒绝了。”
这样的话,寻常不可能说出来,看得出,张苍是坦诚的。
“你有什么打算呢?”
“我本不想待在御史大夫府,如今朝廷命我协助扩建咸阳城,只能先做一些查堪的事,先将功赎罪了。”
陈远青给张苍夹了一块肉,“这是对的,这是君上忧虑的事,你能替陛下解忧,一定会记住你的功劳。”
掌四方文书,知道许多机密的事,张苍从来没听说过眼前这位小先生的名望,却感觉他知道不少的样子。
但是,
他也不在意这些。
“您炙烤的肉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一些。”陈远青说道。
两人又坐在桑树下闲聊一会儿,起身离开,张苍客气说道:“我还会来拜访先生的。”
…………
咸阳城的住宅。
叔孙通大步走进庭院,看见仆从快步走上前,从袖口中抽出一支竹筒:
“先生,鲁国来的简牍。”
叔孙通脱了鞋,来到矮案前倒出简牍,打开,这是老师孔鲋来的书信。
孔鲋在书信中写了很多字,
其大意是:
朝廷虽用儒家,却没有使用儒家任何学术,无儒家之心,终与秦政疏离。
叔孙通看完,却是把简牍置于一边。
“连老师也不信任我吗!”
如今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不辅助秦,又辅助谁呢!
叔孙通将简牍收起来。
收拾收拾。
准备入宫去。
咸阳城中,青铜马车越来越多。
哪怕陈远青感叹过,但随着日子推移,青铜马车越来越多了,来到博士宫,陈远青便听到两道激烈的声音。
“主君应与群臣商议,然后作出决策。”
“上君尽人之智,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
“办法就是兼听,集思广益,君王不用亲自去看,去听,去想,借臣下的耳目而遍知天下之事,用臣下的智慧决断大事。”
几个先生围坐。
另一个博士站起来。
“天子一人难以独治天下,需逐级尚同,君发布宪令于其家,并尚同于里长,赏罚保证政令施行,为政之本。”
陈远青认出来,是儒家和墨家的博士。
说着说着,两人脸色愈发严肃,水火不容。
生怕自己的才华不能为其他博士所见。
东园公唐秉走过来说道:
“陛下有诏,博士宫推选出一个仆射。”
赢氏善长驾驭马匹,如今,这种方法用在人身上,博士宫中各派博士难以调和,陛下岂会不知?
当初任用周青臣,不是学识高,而是他圆融。
夏黄公崔广说道:“我们四人推举你!”
有意思的是,秦朝续存期间,也未用过博士宫中谁的政见来治国,陈远青微微躬身表示感谢:
“推选的人还有谁呢?”
推选的人,还有淳于越和叔孙通,淳于越虽然说承认陈远青,但也想自己的学说被重用。淳于越原先是齐国的博士,最有可能被推举。叔孙通是孔鲋的学生,出身很好。至于陈远青名望是最低的。
没有人推选我吗?
叔孙通坐在矮案前:“今日老师给我修了一卷简牍。”
众儒面色变得严肃和恭敬。
一个博士问道:“孔公说了什么?”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用我所学的经纶制定朝仪制度,规范官轨。”
淳于越坐在不远处的矮案前。
高堂生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道:“四位先生推举陈远青。”
淳于越有些遗憾:“四位先生为何不推举我呢?”
您是真的不知道吗?
高堂生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位兄长,心直口快,为人刚烈,在博士宫中得罪了许多人。
陈远青来到宫殿东边的矮案,席地而坐。
这里有几个名家的博士。
儒、墨、法诸家都很重视形名之学。
“几位也是有才学的人,为何不推举自己呢?”
其中一个名家博士道:“我听说,四公都推举你,想必是有才学之人,你认为什么是名呢?”
“礼法、政令、爵号、仪式,天下规定的称呼都是名,天子又以定名的方式治理天下,也是一种治式。”
另一个名家博士眸光明亮:“你认为什么名最重要呢?”
陈远青想了想,发现几个博士眸光严肃,看着自己。
“我没有才能,怎么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呢!”
“或许。”
“儒家礼法,法家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