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点拨扶苏
坐在博士宫,陈远青被谒者叫出来。
是扶苏。
看来他遇到什么困惑,只要他遇到什么困惑,一定会来找自己。
扶苏的确有困惑,他穿着黑色袍服,头戴远游冠,规规矩矩站在博士宫宫廊下,身后两个高瘦的谒者。
“见过长公子!”
扶苏拱了拱手:“扶苏始终未发现与治理天下的关联,朝中出了安置六国士族的政令,扶苏在宫殿中坐不住,你说的安置之策,也是源于心学?”
“长公子为什么这么问呢?”
“若陈博士告诉扶苏的话是正确的,那天下能安泰,至少也存在一个理。”
扶苏微微蹙眉,像是在思索:“可扶苏始终未发现这个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坚信你是有才学的人,这并不是你的过错,所以便来找你。”
身后两个谒者相视一眼,自从公子听说这样的道理后,就完全变了个人,看着帐幔半天不动,看着青铜丝网的香炉半天不动,甚至看着碗半天不动。这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反应吗,若陛下知道会如何,陛下还不知道,要不要去禀报陛下?
扶苏真是太执著了。
陈远青做了请的手势,来到皋门前。
皋门广场,巨大鼓风炉橐,工匠民人,铁花飞溅,分外绚烂壮观。
“公子知道销锋铸鐻吗?”
“首先先将天下兵器销熔,浇铸成青铜器,并非只有十二座金人,还有北塬山上六朝宫殿中摆放不计其数的钟鼓、铜灯、香炉。”
“公子格物不对,又怎会得出治理天下的道理呢?”
扶苏看了陈远青一眼,微微抬头。
皋门前,被汗水浸透衣衫的力士,有人肩上木头抬石料,有人搬运铜水,有人用铁锤敲打钟虡。
“收天下之兵于咸阳,是为了弱民,使他们没有再起战争之力。”
“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吗?”
扶苏问道。
“或许,公子能得到这样的道理。”
陈远青走了。
扶苏望着眼前,双目逐渐陷入一种忘我的境地。
阴沉的天空下起了雨,雨势并不大。
“公子,为何站在这里呢?”周青臣堆着笑意。
扶苏转头:“周仆射不必管我。”
“博士宫身负教导公子的职责,若公子病倒,臣和博士宫的众博士们,都会很困扰啊。”周青臣又是屈身。
见他不肯离开,扶苏不再规劝,于是问道:
“周仆射听说扶苏宫殿中流传出来的道理吗?”
那个是陈远青说的,初次去扶苏宫殿听说过,准确说是孔子说的,但他是杂家之士。
周青臣笑道:“公子怎么能相信那样的话呢?”
“周仆射去吧!”
“不必管扶苏。”
所幸,这时候雨停了,周青臣见劝不动扶苏,也离开了。
扶苏在皋门前站了一天。
翌日清晨仍站在那里。
可始终找不到治理天下的办法。
“来喝水。”
惊看着眼前面如冠玉,穿着华服的公子,昨日他就注意到,这位公子一直站在栏杆后。
今日一早,这位公子更是从大木桶里舀了一碗水,又从旁边的竹筐里捞出一张饼。
远处看守的甲士虽然露出好奇,没有过来阻拦。
“吃吧。”手又伸了伸饼。
惊长相又黑又瘦,一看就是从乡下农人,看甲士没有阻止,甚至看都没看这边一眼,但也不敢直接接下来,不知道是奖励还是惩罚,等眼前的贵人再次推过来,便知道再不接就要落罪了,一句话没说接下,忐忑吃了起来。
“你叫什么呢?”扶苏和他并肩,坐在旁边。
“惊。”
“我观察你一天了,在宫廷里有水、面饼和酱肉,可我看你领到面饼,并不高兴,似有心事的模样,你在担心什么呢?”扶苏坐在石阶上,看着惊说道。
惊咬下一口面饼,说道:
“我来咸阳服役,家里的农事就不能做了。”
“这么好的铜器,为什么要做成铜人呢?”
扶苏终于想通了,像明悟了一般。
农人来服徭役,便得出田地不能耕种的道理。耕种田亩需要农具,便得到天下民人都需要农具的道理。
铜器铸造成铜人,
并不是好的政令,消耗民脂民膏,又使得民人无法耕种田地。
“是啊,为什么要铸成铜人呢?”
扶苏来到皋门后的咸阳殿,对着守门的谒者说道:“扶苏想求见父皇!”
他走进殿中,朝着上位躬身:
“儿臣蒙昧,有事要奏。”
嬴政缓缓抬起头:“说”
“父皇为何要将兵器铸造成鐻?”
原因有很多,目的是弭兵,避免战乱再起,同时在朝堂立十二座金人,是为了彰显大秦的威严。
十二座铜人宣扬符瑞降临,显示秦王朝的合法性和一统天下的功勋,效仿圣王刀兵入库,放马南山,以铸造巨大的器物,彰显博大的功业。
秦始皇却不打算回答这个儿子。
扶苏低头说道:“天下之兵收拢咸阳,销锋铸鐻,铸造成十二座铜人,并非治乱安威、存亡荣辱的政令,应将六国的兵器打造成农具,由郡县借给民人。”
“天下已分成三十六郡,可郡县如何行使政令让天下安定呢?”
“儿臣以为,郡县将农具分给民人,登记在册,若有丢失,等价偿还,民人得到农具耕种田地,此举如物得其宜,生生丰植。”
秦始皇的衣襟微微敞露,宽大的手掌从华丽的袖口伸出,不动声色拿起御案上的竹简:
“叫章邯来。”
不多时,章邯微微屈身进入大殿中,行礼说道:“章邯参见陛下!”
嬴政抬眼:“天下租赋如何?”
章邯双眼望着脚尖的金砖:
“禀陛下!六国贵族徙入都城,他们留下的田亩,需要重新分配,尚不可得天下租赋。”
秦始皇一双眼睛望向咸阳殿外铸造起的金人,随之沉默很久,缓缓开口:
“准。”
扶苏呐喊:“父皇万岁!”
消息传递很快,谒者快步跑到廷尉府。
“廷尉,扶苏公子禀奏,咸阳殿中刚传出诏令,渭水南岸橐炉烈火不灭,却是将兵器铸造为犁具,分发到郡县,再由郡县分发黔首。”
说完,便见伏案的李斯手中狼毫笔停滞一下,缓缓抬头。
同样有谒者到中车府,赵高点了点头:“知道了。”
博士宫中。
谒者向周青臣禀报。
哪怕之前说了否定的话,脸色不露半分,周青臣心中略喜:
“真是扶苏公子说的?”
“是!”
思索片刻,起身走到陈远青身旁,堆着笑意:
“博士宫需拟一道旨意,陛下下令将咸阳国库兵器铸造成农具,由驿道运至郡县,郡县登记在册,分发给黔首民人,如若丢失,等价偿还,这封诏书我找谁来写呢?”
收六国之兵,役使民人五十万,冶炼橐六万余座,在渭水南岸扎成大营连绵十余里,秦始皇是敢于用实策的人。
历史已经发生改变。
兵吏从官署领取兵器,要登记,如果损坏,要等价偿还,这是扶苏采用了商鞅时期的规定。
陈远青说道:
“代陛下拟写诏书,我没有这样的才能。”
先是从咸阳殿出来,然后到皋门前面广场寻找惊,将铸兵为犁的消息告诉他,扶苏来到博士宫找陈远青。
“多谢仆射提点。”
“你说的道理扶苏隐隐有些领悟。”
陈远青躬身:“这是公子想出的政令,和青有什么关系呢!”
“格其他事物,也能得出这样的道理吗?”
“一定还有公子能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