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风起197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5章 哪见过这个啊

顾明喝嗨了。

他干脆站在过道中,双手高举自己给自己打起了拍子。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嘴上唱着,脚下也没停着,探戈小碎步跟着舞了起来。

凭借他前世深厚的广场舞功底,这一套小连招下来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看得在场男女同志们眼睛都直了。

还能这么玩?

尤其是女同志,若不是场合不对,她们扑上去的心都有。

在这个凡事都讲究斗争和政治的年代,这种随性洒脱的风格实在太稀有了,人们哪见过这个啊?

给现场众人带来的震撼,不亚于87年春晚登台唱《冬天里的一把火》的费翔。

关键是顾明唱的歌,他们也没听过,想跟着唱都唱不起来,只能附和着打拍子。

一时间,全车厢的人都成了顾明个人舞台的伴奏和观众。

角落里的记者看到这一幕,压根顾不得用纸笔记录了。

直接激动得从包裹里拿出相机来,也不顾暴露自己的身份,对着车厢内的场景就是咔咔一顿拍。

不过顾明喝得再嗨,也没照着原歌词唱,而是下意识把八十年代改成七八年代。

这样一来,立意虽然比起原词降了不少,但至少不用担心被人挑刺。

毕竟这会儿别说迎接八十年代了,连改革开放还没迎来呢。

切记,此时的华夏还姓华。

一首歌刚唱完,另一边就有人接上第二首。

没等唱到一半,列车员就带着安保员走进来给中止了。

“好了,别闹挺了,软卧的领导想休息都休息不好。”

本来大家伙还想据理力争一下子,可看到列车员身后配枪的安保员,就散了。

但方才内心那种纯粹的欢乐,却是久久没有消散。

一个个离开的时候,脸上都挂着遗憾。

今时不同后世,通讯的不发达,让他们很清楚大家在火车上的萍水相逢,很有可能一辈子就这一次了。

有大胆的女同志则是路过顾明所在铺子的时候,丢下来一张带有收信地址的纸条。

看得单身男同志眼红不已,可再看看顾明那张脸,心里的不爽顿时就没了。

输给这张脸,也算是虽败犹荣……

戴着眼镜的记者同样凑了过来:“这位同志,我是《华夏青年报》的记者,能冒昧地问一下你刚才唱的歌是谁所作,我后续可能会发表在我们报纸上。”

说着,他还特意把自己的工作证给亮了出来。

一听这个来头,刚有些平静下去的车厢又有沸腾起来的架势。

好家伙,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央媒!

“哎,我怎么记着《华夏青年报》66年就停刊了?”

车厢里也有识货的人,张口质疑道。

“66年8月停刊,当时是因为嗡嗡嗡,今天正式复刊,不信你回去后去报摊上看,保准有我们新发行的报纸。”记者一边回应着,一边亮出手里的照相机。

看清那相机,大家伙顿时不再说话。

“这歌是我写的。”顾明大大方方道。

“你写的?”

这回轮到记者目露怀疑了。

“你这什么眼神啊,顾老师的诗作也是登过报的。”

都不用顾明自证清白,付城第一个不答应了起来,“听过《一代人》吗?顾老师写的,还有篇文章,样刊人家都给拿来了,我们剧团有首新歌也是顾老师所作,去拥军慰问演出没有一个不说好。”

说完,生怕人家不相信,他看向顾明,见对方点了点下巴,才把《长春》的杂志样刊给拿了出来。

殊不知,人家在听到《一代人》是顾明所写后,就已经面露喜色了。

“你,你是写了《一代人》的顾明?你那首诗我太喜欢了,于黑暗中给人前进的勇气。”

记者激动得双手都不知道该怎么放好,他也没想到坐个火车居然也能遇到当今诗坛的新秀。

“都是大家抬爱。”

老实说,顾明依旧有些不适应对方的热情。

他身处于偏僻的抚松县,哪怕对诗歌热有所了解,但还是低估了当今国人对诗人的追捧程度。

“您这首歌的歌词和名字,劳烦能不能再告知我一下,到时候发表报刊的话,我们会支付您相应的稿酬。”

记者担心顾明不答应,接着劝道:“我们《华夏青年报》刚刚复刊,急需报道各行各业勇于开拓的青年先进事迹,我相信您的那首歌词被广大群众看到,也会给他们带去精神上的力量。”

别觉得人家这是上纲上线,这年头先进个人和事迹确实能给予大众精神鼓舞。

比方说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还有华夏女排精神,那都是榜样。

而顾明所唱的那首歌,尽管没有《一代人》那么意义深远,但其中充满了蓬勃生机的崭新气象,却更加符合记者想要的感觉。

“当然可以。”

顾明也乐得与一名央媒记者结交。

将歌名和歌词写在纸张上递给了对方。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听名字就有种青春活力的味道。”

记者珍重地将纸张给收了起来,他们报社复刊要呈现的就是这种新气象。

他有预感,这首歌的歌词,主编会很喜欢,上面也会很喜欢。

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和地址,一路上相谈甚欢。

只可惜到了京城,对方就下了火车。

顾明和付城却是还得再坐一天的时间。

木桶里的饭菜,也被两人造得差不多了,好在火车上有专门的餐车,该说不说除了贵点,味道还确实不错。

就在火车朝着杭城行进之际。

春城,陈晓玉终于收到了顾明委托赵俊生寄去的样刊。

她在摸到厚厚的信封时,还有些纳闷,直到回家后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一本杂志。

翻开第一页,就是顾明所写的《棋王》。

“又一批知青来公社下乡了,这帮人看起来穿得体体面面,说起话来也是傲气十足,也不知是傲气什么,队长说了,他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既然是来接受教育,那就得听我们的话……”

故事的一开头就将陈晓玉给吸引了进去,有别于原版车站的背景。

顾明直接把场景放在了知青抵达后,再以自己的视角与王一生相识相熟。

由于有两版电影的加持,他笔下的故事也变得更富有画面感。

陈晓玉聚精会神地沉浸在故事当中,却浑然没有注意到自己房间的屋门已经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