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百万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来客

梭罗在这一章里写的内容同上一章孤独章的内容恰恰相反,思考和谈论的内容更多的是交际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是也同上一章相同,在思考交往的意义中掺杂了对于离群索居的向往。

在这章中梭罗依旧是表达了他对于社交那最朴素的纯真的看法,即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社交方式依旧是灵魂的交谈,不会因为主客之间缺少的招待而影响双方之间的感情和主题的探讨,追求的是一种相互间个体独立并以话题进行灵魂接触的交往方式。

梭罗直到了这章的中部才点出了这章章节题目的来客的含义,即那位真正的荷马式或帕夫哥尼亚式的人物。

这位人物在梭罗的描写中,是一位不太知道诗却活得像诗的一位离群索居却乐在其中的隐士,怀揣着这样的态度的人作为梭罗的来客,对于梭罗关于社交的思考是非常有益的。这位隐士独居的快乐是真实的纯净的,他的工作是砍伐树木,这样的工作在他的眼里是极为满足的,这位隐士认为。

“真的!在这里砍树我就很高兴了,我不需要更好的娱乐了。”

这样一位享受孤独但不受陷于孤独的人,究竟是达到了怎样的精神圆满呢,比起现如今大多数人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着的人来说,这种阳光般的心态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他是质朴、实在的,如同大自然的孩子,比起大自然的寿命,他也确实像个刚出生的稚儿一般,也是如此,现如今大多数人感觉到老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身处于社会的洪流之中,自身也许并未感受到老意,却在环境的烘托下渐渐的满足于老态。而自然中的人,在那种新生的勇敢的力量下生活着,是很难感受到尘俗味道的。

这位隐士还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当问他是否希望世界得到改变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不希望,我挺喜欢它的。”

这样一种乐天的性格,纯粹的比之数千米高山上的雪顶还要干净。很难确定,他究竟是一位具有美好诗人性质的隐士,还是一位一无所知的愚者呢?

他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总是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至臻,他用非常淳朴的自然的人类思维在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总是那么的简单和直指核心,这样的思维模式恰恰就是指向了梭罗关于如何生活最核心的部分,即节俭,他的纯粹思维模式,思考问题就是从单纯的方便有利出发,而这恰恰也是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梭罗在这位来客身上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生活智慧,他们其中有的人也许成不了实干家哲学家,但是他们拥有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恰恰组成了这个世界上所有哲学家联合思考都得不出的结论,这些人按照自己的见解行事,从不假装明白,他们如同瓦尔登湖那般深邃,即使浑浊,黯淡。

梭罗讽刺的永远是社会本身,而非社会上的某个具体的一类人,梭罗认为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往往说的话就越单纯、真诚,也恰恰如此,大多数哲学家以拯救世界为己任,但是却少有甘地的出现,空谈的哲学家对于梭罗这样的思考生活的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反而是那些真挚的弱智贫民反而更能激起梭罗的思考欲望,使的这种谈论发展的更胜于哲人之间的思考。

梭罗在这场两年多的独居生活里接待了各种各样的来客,所以说真要说梭罗这样的生活也不算是彻底的隐居,但是你要说是无用的也不恰当,因为这样的独居生活亲近自然给梭罗带来的思维放空与心灵洗涤却是真实的,梭罗讨厌那些心事重重的来客,或者说不喜欢那种怀揣着世俗纠缠的来客,那些喜欢空谈的泛语的来客,这些人带来的问题往往是没有实际且不具备生活智慧的,梭罗在这场关于生活的思辨更希望能够感知到生活的含义,而非解决人类哲学界的那些大问题,梭罗不喜欢“我们从何而来,该往何处”这类的问题,梭罗更希望别人同自己探讨的是“面包如何烘焙更好吃”。

而这些人中,梭罗最喜欢的还是那些为了享受自由,怀揣着真心实意的自然朝圣者,因为他们同梭罗一般,具有最为纯粹朴素的生活价值观,也具有向上的诗意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梭罗想要感受和思考的生活方式。

我想梭罗比起独自阅览大自然这本书,还是会更喜欢有朋友来做客,至于为什么能看出来,因为来客这章的内容和写的东西比上一章多的多。

喜欢与不喜欢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至少对于我而言,喜欢的东西总会不知觉得沉浸其中,想要表达的也就会多。因为每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分配给了一个,就会有另一个的缺失,就如同人的分享欲那般,有限的分配给了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必然会亏失,而这种盈亏之间,便能看见喜欢的变化。

当然梭罗的这种心态是自然而然的,因为人类的群居性是必然会指引人类去索求交际关系,即使这种交际关系带来的东西未必能消除我们本身的寂寞感。

但是短暂的欢愉感确确实实的能够冲刷掉一些埋住了我们心头的灰尘。任何的交际都会组成我们社会性的一部分,而离群索居者所追求的,正是那种自己与自己,自己同自然的平静的交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