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室内取暖
和自然相处的时间越久,人仿佛就越回到并感受到童稚最纯粹的乐趣,梭罗在跟自然相处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对人类社会的戾气,偶尔提及也仅仅只是抱怨一番,更多的时候,梭罗的时间都用在了感受当下,感受自然。
比如爬上松鼠松鸦所在的树上,摇晃树枝,偷吃这些勤劳的小生灵的辛苦工作的成果,在霜降未到来之前,这样的调皮行径,你很难想象到是出现在一位工作了许多年,经历了家人离世,并且被生活打压的快三十岁的人身上。
人们总觉得苦难是如此的令人悲伤难以接受,这是源于人们对于苦难过多的关注,沉沦于苦难发生时的情绪以及结果,却在苦难中迷失了对生活的力量,但当我们把时间的尺度拉长,长到足以囊括我们的一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从前往后的漫长岁月里,苦难仅仅只占了我们这一生的微不足道的片刻,而真正影响漫长的,恰恰是苦难遗留下来的问题。
人们总喜欢用时间去磨平那些伤痛,但却一遍又一遍的强迫自己忘却,这样的刻意往往只会使得我们适得其反。
如果事情可以去争取,那就怀揣着反向的态度去做吧,以失败为导向勇敢的去做,真正的失败绝对不是模棱两可的害怕,而是直面失败本身。
以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出路,如此面对的失败和苦难,就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恰恰是这样的心态,铸就了那些不会灭亡的人。
梭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他在经历了那些苦难之后,并不是刻意的消极避世,而是主动的寻找一处可供思考的地方,思考他真正想思考的问题。积极的去做,去思考,去面对问题本身,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承认之承认便达到了事物的升华。
梭罗同黄蜂的相处模式是基于一种人类历史上都没有过的一种共生,无论是古猿时期,还是如今的现代人,都不会也不愿让一群黄蜂就如此明目张胆的在自己家里筑巢,但我想,自然界里除开了互为对手的物种之外,任何生物都能融洽共存,而人类作为最顶级的智慧生物,人类发展到了如今的境况,比起过往的很多时候,也许更能跟其他生物共生,但是人类却忘记了这种也许能更好同生物共生的机会,转向了拥有凌驾其他生物之上的权利。
我很少去动物园,因为我不喜欢那个地方,动物园比起植物园,无论它装饰的多么原始,其内在的野性都被驯化掉了,动物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那些可怜的野生动物,更是人类凌驾于地球生物圈上的王权,这让我很不舒服,这种君权至上的观念,注定会被自然所平衡与消融。
在唠叨了那些有趣的自然景观之后,梭罗总算开始写起了他以这章名开题的原因。
即那个他辛苦建造的壁炉和烟囱,梭罗认为,当他不是单纯的为了避风雨,而是开始在屋子里取暖的时候,他才是真正的开始在屋子里生活,我想正是如此,梭罗最初对于房子最基础功能的要求仅仅只是一个可以避风雨的地方,那确实是房子所要实现的最基础的功能之一。
但人们比起房子往往能希望拥有的是一种叫做家的东西,是能够在心灵上遮住风雨的地方,在那个地方,疲惫的旅人可以洗去风尘、吃饭、交谈、睡觉,而不必继续上路。
梭罗用了很多笔墨重点谈论了燃料这么一个东西,虽然写的很实质,但是其内在的,梭罗更多的是希望人们能够从中读到的东西应该是“内心的燃料”。
大多数人在很小的时候,或者说人类的本性都会倾向于在雪地里面待在备满了柴火的木屋里面烤火,这种环境带来的舒适感是源于十分远古的原因。
我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研究表示,人类之所以会如此喜欢这种下雨天和雪天待在房子里面的原因是因为,在至今十分久远的生物历史中,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如今这般称霸地球的时候,具有很多天敌,而当恶劣天气到来的时候,许多凶猛的生物就不会来侵扰它们的领地,这样当他们待在巢穴中时就会特别的安心,这样的舒适感就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遗传了下来。
所以即使是如今人类称王称霸的如今,依旧是十分享受这种危险环境里的舒适感。
梭罗提到的内心燃料是支持我们行动的源泉,是指导我们生活前行的动力,是让我们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的时候,都能为我们提供再出发的勇气。
取暖,人类乃至生物史上最大的课题之一,同生存相当,大多数时候,所谓的活着其实也就是体内的火炉在燃烧,进食也就是对体内这个大火炉投入了燃料。生物的出生直至灭亡,说到底不过是在堪堪维持着这个火炉的燃烧。
人类,超脱于通俗意义上的动物,又存在于动物之中,智慧赋予了我们另一个火炉,这个火炉燃烧的是灵光,于是乎,人类诞生的使命就从维持生存火炉的任务中超脱出来,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那燃烧起自身灵光与智慧的火炉,为了驱散那蒙昧岁月里的混沌,使得自身达到真正的清净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