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父刘阿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2章 笔走龙蛇

众人灼灼目光中,刘瑶迅速将小舟驶到白布底下。

只见他一只手转动曲柄,另一只手吃力地从船头拿起个木制物件。

这物件外形好似一个“山”字,左右各长着一只勾爪。

“扑通”一声,这件奇怪的东西被刘瑶从左舷丢入沔水之中。

紧接着,又一个“山”字被他从右侧投到河底。

两只山形木爪各绑着一根绳索与船首木桩相连。

随着它们沉入河底,并紧紧抓住河底泥沙,瞬间减缓了小船的速度,最终竟让船稳稳停在水面之上。

蒋琬眯起眼睛,看到这一幕若有所思。

这两个东西虽是木头所制,但从落水的速度来看,份量却不轻。

显然是把木头掏空后,又加了一些沙土在里面。

而从这两个东西入水后便能将船停住来看,它们就是一种奇特形状的船锚。

东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带锚爪和横杆的船锚。

但刘瑶的船锚,乃是结合千年来不断改良后的现代船锚所制,其形状更容易插入泥沙,也使船舶能获得更多来自河底的阻力。

这远远不是汉代船锚可比的。

而刘瑶的船刚停好后,老将刘敏的小舟也匆匆赶了过来。

双方似乎又来到同一起跑线上。

二人彼此互不相让,同时从船上提起早已备好的笔墨。

可不同的是,刘瑶的船被两只山字船锚稳稳停住,而老将刘敏则需要一手摇橹控制船速,一手写字。

只见刘敏面对飘荡在半空的白布,手中的毛笔毫无着力点,完全发挥不出他往日草书大师的风采。

只是仗着深厚的控笔功力,他才能将笔尖在白布上挥动起来。

刘瑶就不一样了。

有了船锚帮助,他如今两只手都空闲了出来。

只见刘瑶左手用力拉扯白布底端,令其绷得笔直,仿佛被摊在桌案上一般。

右手手臂则大开大合,迅速在上面写出一个斗大的字来。

这个“赢”笔走龙蛇,别有一番风味。

而当他写完后,刘敏才完成不到一半。

“赢!赢了!”

姜维见胜负已分,双臂高高举起,脱口喝彩。

“这个赢字,不错,不错!”蒋琬也跟着频频点头。

他既为安定王赢得如此漂亮而感叹,更惊讶于小小的一叶扁舟,竟让刘瑶玩出这么多花样来。

又是螺旋桨,又是脚踏舵,又是山字船锚。

刘瑶这五天内,就把季汉的造船科技水平足足提升了一大截。

蒋琬不明白,为何一个成都皇子居然比他和表弟这种湘水边长大的荆南人更懂舟船。

都说安定王天纵奇才,聪颖过人。

之前他还以为其中或许有吹捧的成分。

但今日所闻所见,蒋琬算是彻底信服了。

在奇技淫巧方面,恐怕唯有当年诸葛丞相能与之相媲美。

“丞相虽殁,安定王又现,我煌煌大汉能人辈出,有朝一日定能恢复山河,重回旧都。”蒋琬想到这里,一时间老泪纵横。

只怕那个时候,他这垂垂老矣的大司马未必能亲眼得见了。

表弟刘敏此刻也重新返回岸上。

落败后的他脸上却没有一丝沮丧,反而笑容满面。

“这个什么螺旋桨,果真厉害!大司马,咱们造的船都用上它吧。”

刘敏虽逞强好胜,却也一心为国。

刚才赛舟过程中,他是全场看得最清楚透彻之人。

单论操船的技巧,刘瑶其实远不如他。

但那些神奇的工具,却能帮助刘瑶取得最终的胜利。

老将刘敏输得心服口服。

当年诸葛丞相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都在战场上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若螺旋桨能帮助他们成功突袭东三郡,那让他刘敏输一百次、一千次,哪怕把他这张老脸都输没了也不要紧。

“好!明日吾便按照安定王殿下所制,督造能安装螺旋桨的楼船!”蒋琬也对刘瑶的设计信心满满。

刚才比赛过程中,他就仔细计算过。

同样是逆水行舟,刘瑶的螺旋桨要比船橹快上将近一倍。

更重要的是,使用螺旋桨划船,无须熟练的操船军士,只要有人推动曲柄齿轮,便能让船动起来。

这样一来,操练水军的时间也会大大减少。

寻常楼船的士卒中,一部分要在上层船楼负责作战,另一部分就安排在下层船舱负责划船。

如今,不仅划船的人数可以适当减少,还不用单独费心费力去训练。

刘瑶之前规划的三十艘楼船、五千名水军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需要打造的舟船少了一半,水军操船训练也能免除。

那么,东征或许用不上两年时间来准备。

明年夏天,就有可能打造出一支合格的汉军水师来。

对时间极为看重的蒋琬,呼吸渐渐急促起来。

他很有可能在残存生命里,完成一次东征伐魏的壮举!

在刘瑶的帮助下,汉中开始热火朝天大造舟船。

与此同时。

曹魏陇西郡襄武城里,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赵俨、夏侯霸从阴平退回魏境,便直接来到襄武城。

同在城中的,还有从南安郡养伤归来的雍州刺史郭淮,以及他手下的一些官吏。

魏军来时,襄武乃是一座空城,甚至整个陇西郡都千里无人烟。

“蜀寇也太狠了!一户百姓都没给咱们留啊。”夏侯霸长长叹了口气。

“肯定还有藏起来躲避战乱的百姓,得把他们尽快收拢回来。”赵俨如今急需做的,就是安稳大败后的军民之心。

丧师两万余,几乎是雍州三分之一的兵力。

饶是曹魏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所幸,在安抚军心上,赵俨是个中能手。

按照赵俨吩咐,郭淮很快派人从群山之中和隔壁郡县找回了上千名陇西百姓,更有几个县的官吏陆续返回襄武。

这几个不战而逃的官吏本应依法处置,但随着马颙叛降,陇西官场几乎被蜀寇一锅端。

目前这些回归的官吏,只能继续任用他们收拾残局。

“赵监,此人虽落入蜀寇手中,却仍能守节不渝,以智计逃归于我,实乃忠勇之士也!”郭淮拉着一名官吏的手,向赵俨介绍。

“这等忠臣实属难得。”赵俨点了点头,望向这名年纪不过三十的官吏,“听说狄道县的县长被蜀寇掳走,县中无人管理。本监即刻上表朝廷,举荐你任狄道的县长。”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赵俨认为这个年轻的官吏冒死逃归,比那些投降蜀国的叛徒强太多了。

他必须表彰并树立这个典型。

“赵监和郭使君的知遇之恩,简没齿难忘!”李简恭敬朝二人一拜,神情表现得极为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