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穷养我?我直接造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朱元璋:听孙子的没错

第八章朱元璋:听孙子的没错

“想我大明艰苦创业至今,不过二十来年,如果真就如英儿所说那样,出现如此漏洞,岂不枉费心血?”

看着年纪不大,但句句戳破真话的朱英,这一瞬间,哪怕是一向自信霸道的朱元璋,也不禁有些触动。

他当年跟着红巾军造反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吃饱饭,穿暖衣,过上太平日子。

他后来创立大明王朝又是为了什么?

可不是给贪官污吏,昏庸之辈享受,而是让朱家子弟可以百代富贵,也让天下人重新过上好日子。

原以为八股取士是个最好方略。

如今看来,倒是大部分人愚昧不懂怎么说,少部分人聪明但为了自保故意不说,反而是靠朱英一个孩童……

“朕这次真是领教了啊!”

“天下人或许因为各种缘故不敢说真话,但英儿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反而说出最让朕都震惊的真话。”

“这个八股取士看来真的只能约束思想,确保文人减少造反,但却难以选拔出来真正的人才。”

“短期无事,朕还有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宋濂等人。”

“可真如英儿所说,等朕百年之后,恐怕就是千疮百孔……”

朱元璋越想越是不安。

明面上当然不可能戳破身份,表现出对国家大事太多的关心。

进而引发朱英的疑心。

但在心里头,却是真的将朱英这番话听进去了,而且,打算回头就要找个机会,好好商讨。

万不可真的预言成真!

“英儿年少睿智,真是太超出朕的预料了,原来还以为他身体不便,学习应该比较吃力,却不想见识不凡,连朕都被他上了一课啊。”

“英明神武却又不失去广大民心,果断聪明却又怀有长短谋略,这等天赋,真是天生的帝王。”

“恐怕就算所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小时候,也就这样了吧?”

朱元璋经过这件事后,对朱英越来越看好,越来越喜欢。

嘴上当然还是安抚朱英。

让他一个小孩子不要考虑太多,科考状元什么的等他长大后再说,眼下就是吃饱穿暖,跟着老先生学习即可。

而等朱英回屋睡下,朱元璋眼里一道寒芒闪过。

不是别的,赫然就是想到,八股取士这个制度真的需要改革,但因为种种不可能彻底改变,那就先从本届科举的出题规则方面入手!

“明日就找那几个重臣谈谈看,大范围改是来不及,但是,小范围改,应该还是没问题。”

如此一想后,朱元璋这才回到屋里,暂时睡下。

这一夜,爷孙两都没有完全入睡。

而是多少有点失眠。

不同的是,朱元璋是有些忧虑这大明王朝的科举知道应该如何改革,既不损害太多核心人物利益,又能符合他的初衷,更可去掉朱英看穿的那些问题。

而朱英这边,却是没有多心,也没有去想自己爷爷为何还知道这么多国家大事,而是一心一意考虑接下来怎么加倍努力。

系统给的秀才任务。

他本人想要翻身赚取功名改善一家老小的愿望。

大明王朝科举制度的高难度。

如此种种。

却是让他这个穿越者都有几分复杂心理了!

……

翌日。

朱英早起,主动帮忙烧火,等到一顿早饭吃过,这才高高兴兴去乡间学堂,继续跟着老先生读书。

而等他走后不久,朱元璋和马秀英再次打着去地主家做长工的幌子,离开茅草屋,返回皇宫。

马秀英不知道爷孙两昨晚上谈了什么,但见天气渐渐变凉,便赶紧加速缝制粗布衣服。

她眼里只想着一件事。

那就是天塌下来都不能饿着冷着朱英这个宝贝孙儿。

而另一边的朱元璋则是更关心科举的出题规则,因此,快速上完今天的早朝,处理内外大事后,果断召集两位重臣开会。

一个就是右丞相李善长。

另一个正是左丞相胡惟庸。

两人算是大明王朝初年文官最有权势的人,没有之一,找他们谈这事,既方便也保密。

算是最佳人选!

“臣等参见皇上,不知道皇上召集臣等是何缘故?”

跟着朱元璋来到他的御书房之后,李善长和胡惟庸面面相觑,颇为不解,也不知道最近哪里做得不对,但还是拿出该有的恭敬和认真。

一听这话,朱元璋看出这两人有些忐忑不安,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知道他们对自己诸多敬畏。

倒也不太苛责,更没有绕弯子,而是果断开门见山!

“两位卿家不必多心。”

“这次,朕找你们过来,不谈国事,只谈科举的问题,关于科举出题的规则,似乎存在某些漏洞。”

“朕昨夜想了一下,打算做出一定的修改,以便天下人心真正归附,更便利天下人才全心效劳!”

说到这时,朱元璋并没有提及朱英,也不会说出这件事就是朱英那个年仅九岁的皇长孙搞出来的。

而是借了自己的嘴巴,转述朱英的分析。

不出所料,一开始,听到朱元璋打算修改科举出题的规则,对面李善长和胡惟庸都大为震动,差点以为听错了。

可是,当两人越听下去,越是感觉颇有道理,尤其从中听出来,朱元璋似乎还有对他们二人的门生故吏提拔之意。

顿时倍感兴奋!

“皇上果然还是英明的,此前或许为了平衡本相所在的淮西派,因而让胡惟庸上来分权,但这次总算想开了啊。”

右丞相李善长眼里闪过一道精明,随即,大呼朱元璋英明神武,表示对此的万分赞同。

他真的只当这个做法利于他本人扩充势力。

却不想最大赢家是朱英!

“皇上圣明啊!自从那刘伯温宋濂等浙东党起来之后,本相和恩师李善长都被架在火上烤着,如今,皇上修改科举出题的规则,也是间接资助我等淮西派,岂非好事?”

另一边,左丞相胡惟庸的想法和李善长类似,两人既都是淮西派出身,也还是师徒,越想越开心。

嘴角差点忍不住笑意。

可他不会想到的却是,整个事情,完全是九岁的朱英整出来,而朱元璋可没有半点继续扩大淮西派影响力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