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慢性疾病是诱因
胆道疾病是胆囊癌、胆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如胆石症、慢性胆囊炎、胆总管囊肿、陶瓷样胆囊、胆囊息肉、胰胆管反流、节段性腺肌瘤、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及慢性胆道细菌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伤寒菌感染)等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数据统计发现53.8%的胆囊结石患者在接受胆石症手术时被发现是胆囊癌,胆囊息肉有3%~8%的恶性肿瘤风险。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胆系慢性疾病,一旦发现,必须去肝胆外科进行诊治,并遵医嘱做好定期随访。
1.胆道慢性炎症:胆囊癌、胆管癌的主因
炎症与癌症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肿瘤外源性炎症由细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可增加癌症发生风险。
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其中85%~95%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如伤寒带菌者。得了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表现是右上腹部或心窝部隐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会有恶心、呕吐等感觉。也有某些老年人患病,可无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囊结石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而胆囊结石也一直被认为是胆囊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癌有关,某些致病菌也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另外,肿瘤局部微环境中存在许多炎性细胞(肿瘤浸润细胞),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亦可能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以肝内和肝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明显增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倍,合并局灶性胆囊息肉者风险更高。一项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肝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发现6.3%有胆囊肿块,其中55.6%为胆囊癌,并发胆囊息肉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胆囊癌发生率高达22%。
一直以来对于胆囊、胆管慢性炎症,无论有无症状,临床上都存在“激进”与“保守”两个极端。前者夸大胆囊癌变的风险;后者觉得没什么关系,难免存在侥幸心理。我们必须认识到胆囊、胆管慢性炎症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囊、胆管慢性炎症及相关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伤寒菌感染、肥胖、糖尿病、代谢异常等)会增加胆囊癌变的风险!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体检时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务必提高警惕,进行进一步检查!
2.胆结石,有时也致命
胆结石,又称为胆石症、胆石病,顾名思义就是胆囊或者胆管里面生了“石头”。虽然名称叫作胆结石,但是这个胆结石并不是真正的石头,只不过是形状跟石头相似罢了。胆结石是胆管内胆汁的某些成分(胆固醇、胆色素、钙、黏液物质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聚成石。按结石成分不同有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性结石,可发生于胆囊、肝内胆管、胆总管等部位。
胆囊癌患者中胆结石者比例高。目前我国人群中胆结石的发病率可达7%~10%,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发病率居高不下,甚至有的家庭一家人陆续患上胆石症的!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为10%,胆石症的收治率占到普通外科手术的11.5%。
有很多人认为,胆结石是常见病,没啥大不了。其实,同样是胆结石,有的人终身没出大问题,但有人却因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穿孔、继发性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胰腺炎,甚至发展为胆道恶性肿瘤等,危及生命。
一般情况下,胆囊结石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如果结石长期、反复刺激胆囊壁或结石导致胆囊管梗阻,就可能导致胆囊炎。胆结石对胆囊壁可能会存在一个慢性的刺激,还可能引发胆囊癌。专家指出90%的胆囊癌患者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胆囊结石≥2.5厘米,年龄>60岁,女性肥胖、胆囊壁增厚,胆囊癌病变的比例非常高。特别是长期胆结石患者“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道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54.3%~100%。
有数据显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结石患者罹患胆囊癌的风险更是无胆结石人群的13.7倍之多,并且结石越大,患胆囊癌的风险越大!不过不是所有胆囊结石都会进展为胆囊癌,因此也不必“谈石色变”。
3.胆囊息肉:定期检查很重要
随着定期体检和超声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加。我们平常说的胆囊息肉实际上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的种类很多,大体来说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非肿瘤性息肉比较多见,主要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这类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或者说癌变的可能性极小;肿瘤性息肉则是指包括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在内的可产生癌变的恶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总体癌变率为3%。
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平时其实没有什么不舒适的地方,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的。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但是程度不重,一般都可耐受。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餐后常出现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
大部分胆囊息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所谓的“影像学疾病”,部分临床医生对胆囊息肉采取“一刀切”的极端做法,是不可取的。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直径≤10毫米的单发胆囊息肉、年龄≥50岁,特别是女性、肥胖症、胆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患者,建议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观察。如果息肉直径≥10毫米(约1/4发生恶性变)或息肉数目≥3个,息肉直径≤10毫米但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毫米/6个月),应充分认识其恶性变的风险,要尽快进行手术切除并予以病理确认。
4.胰胆管合流异常:增加胆囊癌、胆管癌发生率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一种发生于胚胎期的先天性畸形,是指胆管、胰管汇合时出现了异常。正常情况下,胰管、胆管分别进入十二指肠壁内,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成为一个共同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胰管、胆管周围均有松紧带作用的括约肌,胆汁与胰液不相混合,各自进入十二指肠参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如果胰管、胆管不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而在壁外合流,就是合流异常了。这种异常不仅包括形态异常,同时由于Oddi括约肌的功能缺失,造成胆汁与胰液在进入十二指肠前相混合,甚至胰液逆流到胆管内,各种胰酶被激活后破坏了胆管壁的正常组织,造成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出现胆总管囊肿、胆管穿孔、胆结石,引起胆囊病变。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胆管狭窄或胆总管扩张,黏膜反复再生和修复,部分上皮呈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最终导致胆囊恶性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约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胰胆管汇合异常。因此,对于胰胆管汇合异常所致的胆囊良性病变,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亚洲人的胰胆管合流异常更多见。据报道,日本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的发病率约3.3%,我国报道约1.72%,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中,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中胆管癌及胆囊癌的发生率分别为6.9%、13.4%,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中胆管癌及胆囊癌的发生率分别为3.1%、37.4%。在普通人群中,胆系肿瘤的发生率约为0.014%,而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囊癌发生率升高200倍以上,胆管癌发生率甚至高达800倍!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的胆汁具有潜在的促癌活性,其胆囊黏膜的增殖性亦高于非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提示其发生胆囊癌变的可能性更高!
5.不可轻视胆管良性肿瘤
胆管良性肿瘤主要包括乳头状瘤、腺瘤等,可引起胆管梗阻,出现腹痛、腹胀、皮肤巩膜黄染等。其中乳头状瘤与华支睾吸虫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反复胆道感染、胆道畸形、遗传、结石、胰管内乳头状瘤等有关,属于癌前病变,好发于老年人。且恶性程度与年龄成正比,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癌变风险越大!
胆管腺瘤属于胆管的良性病变,胆管腺瘤的发生与胆管的发育不良关系密切。另外,环境因素、饮食因素与胆管腺瘤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胆管腺瘤会引发患者的胆管出现炎症性病变,这时候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有极少部分胆管腺瘤生长速度快,体积又大,这时候有可能还会出现癌变。
6.2型糖尿病: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早已成为大家熟悉的一种常见慢性病。糖尿病患者有多少?全球约有4.63亿成人患糖尿病,而其中有1.16亿患者来自中国,占比达到了25%。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有着“纠缠不清”的关联。2型糖尿病与多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尤其是在患2型糖尿病后的6~8年内,整体患癌风险升高了近40%。2型糖尿病患者整体患癌风险比未患2型糖尿病者升高21%,其中胆囊癌风险升高33%。糖尿病导致的内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糖控制异常以及炎症等多种因素,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从整体上推高了该类患者的癌症发病率。
一项针对糖尿病与胆管癌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胆管癌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4.66%,糖尿病是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与胆囊结石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具有协同作用,糖尿病不仅促进胆囊结石的发生,也可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高血糖还可促进胆囊癌的浸润和转移,尽早控制血糖能够改善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癌患者预后。
7.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的重要来源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胆囊良性病变,是一种以胆囊腺体、平滑肌慢性增生,伴有黏膜上皮陷入肌层形成罗阿窦为特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病变,有基底型、节段型和弥漫型三种分型,发病率为2%~9%。胆囊癌患者存在胆囊腺肌症的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胆囊腺肌症被看作是胆囊癌,特别是意外胆囊癌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普遍认为,在胆囊腺肌症的所有分型中,基底型、节段型的发病率相对更高,且发生癌变的概率也更高。
但由于胆囊腺肌症影像学表现与胆囊恶性肿瘤相似,因此术前难以进行准确区分,但是目前多研究数据表明胆囊腺肌症患者罹患胆囊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约为其2倍。所以,临床上如果遇到难以辨别是否癌变的胆囊腺肌症患者,且胆囊壁增厚>10毫米,建议立即手术,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