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序

孙海浪

《丰收》是文学青年刘七宝生的处女作。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应该为《丰收》作序。

其实,对小说作者刘七宝生并不很熟悉。那是2012年11月初,他以《南昌晚报》记者身份专程来寒舍“望海轩”,请我谈谈“如何引导中小学生克服生存陋习”问题,我接受了他的采访,并与他聊起写作,他说了些“爱好文学”“崇拜作家”之类的志向与心境,以及在故土的生活与成长境遇。他向我述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从小生活在赣南相对偏远的一个客家小镇,家里世代务农,生活条件艰苦。他爷爷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父亲是村里的剃头匠,曾帮乡镇不少人理发且理过满月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间狭窄的住房,一遇雨天、雪天、冬天,母亲还要爬上自架的木梯上屋顶捡漏。那时村里很少人家有电视,作为母亲的嫁妆,我们家虽穷却有了第一台电视机。那时《西游记》《封神榜》正在央视台热播,我家每天都坐满了自带凳子前来看电视的乡亲。作为长子,我在六七岁便帮母亲分担家务,八岁学会了做饭并干各种农活,懂得了春天何时浸种、插秧,常常下田除草、收割等。意外的收获是,我儿时便通过电视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初蒙。

刘七宝生的这段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阅历,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之后,我们便没什么联系了。直至2014年初,我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报家门,这才使我想起,几年前曾访问过我的那位文学青年;他说他准备把自己在客家古镇那段亲身经历,写成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书目就叫《丰收》。

当时,我正忙于修改、杀青长篇历史小说《王勃》,正处于初唐四杰之首、奇才王勃的精彩而悲壮人生而兴奋之中,首先被刘七宝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所震撼,再就是为“文学后继有人”而高兴,便随即引用《滕王阁序》中“北海虽赊,扶摇可接”鼓励他说:“北海虽然遥远,只要乘上旋风,仍然可以到达。”希望他继续奋发努力,尽快把《丰收》撰写出来。

果真,前几天作者把他修改过9次的《丰收》,从微信中邮发给了我,并请我为他这部小长篇作序。开始,我因杂务缠身婉言谢绝了他,可他再三恳请我为他这一处女作序。真诚与恳切之心,追梦与圆梦之志,令人感动。几天后,我便在微信中撤回了原先的决定:“小伙子,这是您用心血耕耘的处女地,金穗弯腰,欢笑可爱,我不忍心割爱啊,还是为《丰收》写几句赘语吧。”

说句心里话,我是不太爱写“序文”或“前言”之类的文篇,但此“序”不得不作。我以为,刘七宝生本身就是一部书。这小伙子勤奋好学,早已立下“做好文学事业”的雄心壮志。作者从事业余创作七八年,平日,大多写的均为小说故事。但从2013年底至2014年初开始构思这部作品,在学习、工作之余,日夜兼程,直至费尽心血最后完成。

孟子曰:“志,气之帅也。”我从这位青年作者身上,闻到了这种“锐志”之气。这是他自身存在的力量,更令我感动的是,他已经勇敢地开始运用它了。作者所选择的这种力量种子,恰好踏在他脚下的那片“乡土文学”的点子上。那山、那水、那土,那人、那情、那爱,都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故事片段与心里体验。于是,作者便“朝着自己的梦想和方向而努力”。

翻开小长篇《丰收》,一股股清新的泥土芳香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作品撰写了“我的一家”:我、我爹、妻子春花、孩子春狗、夏狗、秋狗、冬狗、七狗,以及女婿来牛、土生等;还有“村里人”:四斤、四婆和游手好闲的八两、生产队长虎子及他的儿子豹子、乡镇书记等人物。作者虽写的都是些小人物,却以赣县重镇田村为背景,从这些小人物的身上折射出了70、80和90年代的大社会。全书围绕人与当时的特定制设展开,通过村子里几组家庭人物矛盾冲突展开一波三折的故事,把“人民公社”“分田到户”和“改革开放”三个不同时期的人物个性、命运与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粗略勾画出来了。我感到作者在颂唱一支“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打破了那个年代的寂静。在那寂静中,意志失去了生命,思想消失了踪影。但人们追求美好梦想与幸福的大目标没有变更。他们始终坚持把紧锁的大门敞开,让阳光进来,让欢乐进来,让情操与智慧微微地睁开双眼,使读者在书中触摸到农村日常生活的平凡、特殊、复杂与连贯性,感觉到人性、人心一种健康向上的质朴之美。

《丰收》是作者处女作,虽在小说表现技巧与表达方式并不够成熟或老练,但我赞赏作者颇有眼光,对“农村生命题材”明智、果断的抉择。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农民8亿多。自然,农民、农业、土地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我们文学作品创作必不可少的素材。党的十九大在书写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中,对于农村、农民的前景作了较为生动的描绘,博得了代表们一次又一次热烈掌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村的分配制度,以及精准脱贫,脱真贫、真脱贫等诸方面,正在发生细微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需要多少作家、艺术家开阔视野,让境界更明朗、更开阔,写出更多、更美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刘七宝生却满腔热忱地伸出双臂,去迎接、拥抱这个新时代。

单从这一点上来说,足可以看出作者“高山抑止”的胸怀与远见。

由此,我想起西晋大文学家、思想家傅玄。他曾向朝廷建议:统一规划天下士人、农民、工人、商人。他尊儒道崇学术,以农业为贵,并留下名言:“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虞,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我想,《丰收》作者刘七宝生年轻有为,正是一位“仰高山者”,他看准了“农村生命题材”这一宏大目标,一定有“有飞天之志”,一定能够实现自己多彩的“文学梦想”。

记得(汉)张衡有句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深信,处女作《丰收》仅是刘七宝生文学生涯刚刚起步的一块“试验田”。是啊,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因为滴的强大,而是由于它昼夜不舍地滴坠。我从中悟出一个哲理:

砂石里可以淘出金子,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

而要收获幸福,首先要做“有飞天之志”的“高山者”。或许,这就叫梦想。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释义》中说,“我们的梦继续着清醒生活的冲动和兴趣。”有了这冲动与兴趣,便会产生创作的灵感,便会有“有飞天之志”,便会有丰收的希望。我以为,高山者要夺得丰收,还必须低下高贵的头,赤着一双脚,在那飞溅的泥泞地里,不知疲倦地来回播种与耕耘。

在我心目中,秋是成熟的代表。金秋富有极其丰富的色彩,极其活泼的精神:秋月的明澈,可以照烛幽微;秋日的天空无边无际,可以大笔书写人类,鞭挞假、恶、臭,赞颂真、善、美。

金秋,永远属于勤劳、勇敢、智慧的播种者与耕耘者。刘七宝生将是这丰收行列中的一员。

2017年10月28日匆草于滕王阁守拙园

(作者为原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