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名著里的数学4:《三国演义》中的数学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用动画的形式讲解数学的动画片《唐老鸭漫游数学奇境》,让那时的我无比震惊,同时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也是很好玩的学科。数学并不枯燥,更不是“天书”,要想走进数学的殿堂,我们可以从兴趣这一站出发。

而包括中国古典名著在内的世界名著,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因为它已经被时间和无数读者检验,证明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之作。

然而名著又因为它的博大精深,让很多小读者望而却步,这才有了很多经过改编、缩减的少儿版名著。我写的这套书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来重新演绎名著,小读者可以从中一窥名著的魅力,但我还是希望小读者有时间去读一读原版的名著,甚至可以对照着我写的这套书来看一看,同样的故事,名著用了怎样的语言、怎样的结构。

另外,有人可能会问:名著中真的会有数学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数学无处不在嘛!

比如,我在本套书第1册讲《西游记》中的数学思维,在“多目怪藏药箱的体积”这一节写“道士拿到等子,小心翼翼地称出一分二厘”,分作十二份……《西游记》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内一女子急拿了一把等子道:‘称出一分二厘,分作四分。’”

再比如,同样是这本书,“盘丝洞的蛛网数阵”一节里有这样的描述:“濯垢泉流进的浴池约有五丈阔、十丈长,内有四尺深浅。”在故事中,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孙悟空便就此思量起浴池的容积问题。而《西游记》原文中是这样写的:“那浴池约有五丈余阔,十丈多长,内有四尺深浅,但见水清彻底。”你们看,从数学这个角度说,我写的这一段是不是非常忠实于原著呢?而且原著中也确实如此令人惊喜地讲到了容积的数学概念。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相信细心读书的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

有的小读者可能还会有疑问:名著里的故事那么多,你写得也不全嘛!

的确是这样。名著动辄上百万字,我写作这套书的主要目的是以名著故事为媒介,让数学逻辑题尽可能与故事相融合,因此选取的故事也要能跟数学联系到一起,毕竟类似上面浴池的例子,名著中不可能每个故事都明确讲述。另外,限于篇幅的关系,每本书不能太厚、太吓人,否则阅读起来也会很不方便。

我写这套书,不只是为了让书里涉及的数学知识能帮你们学好数学,考出高分,更重要的是让你们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因此,我在书里提供了开阔的数学视野、详尽的解题思路,就是为了一步一步培养和训练你们的数学思维,帮助你们攀登数学的高峰。

不过,因为要将更多的现代常用数学知识融入名著故事,我在书中会有一些杜撰的成分,比如在三国时期不可能有阿拉伯数字,更不会有x、y这些代数中所用的未知数,这样写是为了拉近名著、数学与小读者们的距离,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这些杜撰成分在史实中是没有的。此外,为了尽可能营造古代的氛围,我还在书中用了“时辰”“石”等很多古代的度量单位,而现在这些度量单位已经废止不用了,也请大家注意。

相信我,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数学无处不在。

希望每个人都能因为学好了数学,与数学结缘,而收获更加丰富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