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兴趣探索,锁定你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在面临择业问题时会面对一个两难选择——究竟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毕竟,能够直接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将之发展成职业,乃至未来事业的人并不多。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如果能够凭借自己的纯粹意愿去探索人生更大发展的可能,更早感知自身生命意义之所在,的确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热情乃至生命质量。能够做想做之事,行想行之路,自然皆大欢喜,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没有这样好的运气。
一般来说,阻止我们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
第二,无法将个人兴趣转化成职业优势;
第三,无法找到支撑自己完成梦想的社会资源或物质支持;
第四,不敢尝试,害怕与社会期望背道而驰。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关于理想的故事,最多的是某人迫于生计,被迫放弃理想回归现实,但通过我对周围年轻人的观察发现,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这种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刻,而是直接败在了第一条,即“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所以,当有人向我询问:“你常常说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但问题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种情况,我能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敢于闯荡,敢于失败。
尤其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可以给自己留出5年的试错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要规定自己一定要达到什么成就,而是勇敢打破束缚,自由去探索未知。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我一直是一个目标感非常强的人,永远知道自己将要去哪儿,并为之一往无前,甚至有人直言不讳:“郝律师,你是不是一直都没有走过弯路?”其实不然,我并不属于那部分很早得悉自己使命的幸运儿,相反,我在这方面属于一个相当晚熟的后进者,在确定最终职业方向之前,也经历过不止一次的探索和试错。
第一次兴趣探索期开始于1969年,离开课堂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或等待学校分配。在学校分配的去向中,入伍当兵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女兵更是稀有。由于我在校时表现优异,有幸作为万分之一的代表,去了部队,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女兵。
作为全校慎重选拔出来的7人之一,能够参军入伍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值得自豪的喜事,但对于刚刚十几岁的我来说,完全是在懵懵懂懂中踏出了离家的脚步,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进入部队新兵连后,并没有留下让我探索自己兴趣的空间,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是留在山下做卫生兵,还是上山做通信兵。如果按照我现在的心性,可能会选择做卫生兵,挑战不可能,学医,多学习一些技术。但当时的我对这一切完全没有概念,选择了做通信兵。直到几年之后当卫生兵的同期女兵都有机会进入医学院深造,我还在当一名普通的长话员,这让我第一次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一丝迷茫,也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未来想要走的方向。
第二次对兴趣的探索,发生在当兵期间。
我当时性格活泼开朗,能写会画有才气,有机会为连队写总结、出黑板报、撰写对联标语等,有时候还被调去刻蜡版印刷教材,虽然凭着兴趣做这些工作,但随着见识的增加,不仅使我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在文字和口才方面的优势,为我后来的职业选择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对兴趣的探索,伴随着我从部队回京。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此时我对自身的探索也从一种蒙眬的感觉,转为清晰的目标规划。那段时间,每当我下班后踏着昏黄的路灯回家,我都会在路上反复思索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将兴趣与擅长的方向结合在一起?”然而,头脑中想的东西越多,我内心的迷茫反而不减反增,直到我看到了那部改变我一生的电影《流浪者》。影片中的女律师为“拉孜”在法庭辩护的一幕,让我深感震撼的同时,也让我从中捕捉到了两个职业信息,一个是律师,一个是保险。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一种工作是“靠嘴说话”挣钱的!
在反复研究这两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发展前景以及与自身的适配度之后,我终于锁定了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要成为一名律师,并将其作为我今后奋斗一生的终极目标。
虽然这段探索的时间落实在纸面上只剩寥寥数语,却让我走了十几年的光阴岁月,当真正锁定自己想做的事业时,我已经过了30岁。这也是我想给年轻人的第二条建议:开启你的兴趣探索,锁定你的想做之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似乎有些小题大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确定一份职业是否满意,可以有多种评判标准,比如薪酬、环境、氛围、发展前景,以及难度挑战等,至于喜不喜欢,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契合,反而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环。然而,我之所以会将兴趣放在探索职业道路上的第一位,是因为在我看来,兴趣永远是区分职业与事业的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
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人换了很多份工作,始终觉得没有动力,甚至无时无刻不想逃离?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他们的才干、兴趣相冲突,所以无法得到更多的驱动力。就像让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转行去做销售工作,即使是最普通的工作内容,也会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梦魇和折磨。
在恋爱关系中,人们经常会说“和一个你爱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情人节”,其实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将工作比喻成恋爱关系,它在一生中陪伴你的时间,可能会比伴侣陪在你身边的时间还要长。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平庸的人,选择一份差不多的工作,那么,你不用听从任何人的建议,也可以在差不多的路上走得很好。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有所建树,能够做出远超于其他人的成就,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那么遵从你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你的真正方向,不仅会让你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愉悦,也会大大缩短抵达终点的时间。
换句话说,如果你对一项工作没有兴趣作为原始动力,很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剥夺自己获得更大发展的可能;相反,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时,会被内心的热情和信念驱动,这种生命中最纯粹的意愿会带来一种强大的能量,并以某种创造力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助推动力,帮助我们达到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并且让这一切自然发生。这种契合所带来的自由和愉悦感,就是帮助你做到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要对年轻人送出第三条建议: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确选择时,可以先将眼前的工作做好,通过这个工作给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适应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匹配自己、成就自己。
以律师行业为例,我经常建议很多刚入行的新人,在工作初期接案子的时候不要挑拣,如果有可能的话,刑事、民事、商事、诉讼、非诉,什么类型的都可以去做一做,哪怕这个案子不赚钱,也可以尝试去“摸一摸”,通过这种“广撒网”的方式去寻找你的兴趣点。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曾经以为的喜欢,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象,也可能会在无意中发现被自己忽视的宝藏。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你可以屏蔽掉所有影响你做出正确判断的干扰因素,比如丰厚的报酬、外人的建议、现实的因素等,而只需关注自己内心的实践体验和感受。
就像这个世界上无法找到一个绝对完美的人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完美的工作,我们很难喜欢一个工作的所有方面,就像一个人总有优点和缺点,当你在审视一项工作是否为你所爱时,不要凭借第一印象就盲目判定,而要投入精力去深入了解,将自己放到具体情景之中去体会,不仅要关注它光鲜的一面,也要了解其背后需要付出的诸多艰辛。
如果暂时无法找出答案,或者暂时无法做出改变,也不要为“这份工作不适合我”而感到过度焦虑。要知道,任何工作都有拓展成一份有吸引力的工作的可能,你可以试着从眼前出发,寻找当下工作与兴趣的交集,拓展一份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并从中找到自己最擅长、最有价值感的工作内容。当你成功地使兴趣与专业在某一方面达到和谐共融时,也许就能创造出一份专属于你的“相对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