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孟国复立(新人求收藏,求追读)
华历3939年,随着策光自焚,荣关被破,宣告素国主力解散,只有沿海还有少数几个总督还在负隅顽抗,离彻底亡国就差半步了。
桂公分益荆联军十五万归乡,率领五万益荆联军和豫州联军进入服南,三路大军齐聚武里。
商讨战后事宜。
素王宫中,桂公代表天府坐左上,元琅代表交州,坐右上,化公代表震州坐左下,王孙满代表豫州坐右下。
桂公喜道:“幸有元公多方调度,方有这五州齐伐素国的壮举,当为首功!”
元琅谦逊道:“非我一人之功,功在天子,功在诸位将士!”
虽然战前就已经就利益分配达成初步的利益,但是随着战争的变化,功劳和付出也在变化,所以还是要协调一下。
而战利品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和人口。
素国的土地有九十多万平方公里(神圣罗马帝国在1555年为59万平方公里),人口破千万,和豫州相当。
在人口上,一是素国人口太多,不利于统治,而南洋缺乏人口,所以兰国不要土地的分配,而是晋兰伯为兰侯,分走三百万人口,但是要为新建立的诸侯国运输物资。
桂公要了五十万人口,千车财宝,和六个侯国,交止无须提,自然是桂公的。
堪离七国要封地爵位。
联军已经获知掸国在紧要关头,焚烧素国北仓,因为那里储存着素国一半以上的粮食,所以素王不得不强征农民的余粮,最后引起暴动,影响战争的走向。
所以掸国获得五十万人口,并升侯爵。
震州要二十万人口,和最多的爵位封国。
所以和分配白狄四部不同,素国的土地上将建立起一百个诸侯国,保证五州诸侯大夫都有份。
元琅做为交州牧,又是最先攻入武里的,当然居首功。
克复服南,素国亡国的消息随着服南的一罐泥土传至天府,升帝在太子息的搀扶下,率领群臣在承阳山祭天。
华历3940年7月,素国最后的反抗势力被消灭,天使南下,元琅建高台跪迎接旨。
申国云公琅征达罗,克白狄,收服南,厥功至伟,晋孟王,袭交州牧,赐三宝,定五爵。
宣告世人,孟国复立。
元琅建立孟国第三个王朝云朝,国土囊括整个交州(包括南洋),堪离和兰国皆为孟国诸侯国,奉云氏为王。
以武里为王都,周边三万里为中王畿,春廊郡为南王畿。
册封公爵四位,分别是天子之孙,化公之后,桂公之后,周王室之后。
二十三位侯,为五州出力较大者。
三十五位伯,为五州出力较中者。
七十三位子男,为五州诸侯参与者。
王孙满,赵穿和子反北返,带走五百奴隶,和天子赏赐的青铜块。
回去后,三人将青铜块铸成青铜鼎和青铜盘,将自己南征素国的事迹记录在上面,永传后世子孙。
来年又护送周定王之子到服南继承公国,楚庄公,晋成公之子继承侯国。
其他诸如秦,郑,齐,宋等十几国皆派一子到服南继续伯国或者子男之国。
却说元琅称王不到半年,四方巡视到昭河上游,就见前方有人拦车驾。
元琅远远望见是俩个老妇,就让人带到面前询问,那俩人哭哭啼啼,来到面前,抬起头来,悲切的看着元琅。
元琅只觉眼熟,左右细看,越看越惊,但怎么都想不起来,这时其中一妇人泣声道:“大王不认识臣妾了吗?”
元琅只觉天旋地转,差点栽倒,哎呀一声,稳住身形就连忙上前牵扶那人大声道:“可是翠姬!”
老妇顿时止不住的嚎啕大哭,元琅确认无疑,真是翠姬!
而旁边那老妇竟是辅佐他继承元氏大宗的碧瑶。
元琅扶起俩位细问,原来当日他们的车马侧翻,俩人晕倒,醒后被俘虏到素国军营。
俩人被分给一位将领。
后来那位将领受伤,就将俩人掠回到他在素国的庄园,如此生活了四十多年。
说话间,元琅被引到村子的一处庄园,就见俩位中年人带着一家老小跪拜元琅。
翠姬颤颤巍巍的将其中一个中年人牵到元琅面前,抬起头来,郑信大惊,竟和元琅有几分相似。
元琅也反应过来,是了,当时翠姬确实已经怀有身孕。
翠姬哭泣着,断断续续道:“我生下这个孩子后,那将领并没有杀了他,也一并养育着。
去年,我们知道华人灭了素国,但是兵荒马乱,我们不敢出来相认。
后来碧瑶打听到新的孟王姓云,我们都不敢相信。
上天保佑,竟然让大王途径此地!”
元琅扶起中年人,感慨万千,当年已经为他取好名字为元辰,本来以为已经死掉,却不想造化弄人,竟然让翠姬和他的长子还活着。
于是将翠姬和元辰一家接回春廊认祖归宗,并以周围百里封元辰的异父兄弟为侯。
远在震州的劳喜获知妹妹和外甥还活着,坐船到蓬城相认。
郑信与诸臣开始有了忧虑。
之前元琅已经三个儿子,在征服素国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分为三支。
和申姬生俩子,长子庚继承申国公卿之位,长年和申姬待在申国,次子戊为合侯,由元恢辅佐。
一位妾室生的庶子壬,继承了登国的卿位。
如今又多了个长子一系,不知如何安排。
因为不知是元琅年老糊涂之故,对翠姬一家抱有愧疚之心,赏赐无数金银珠宝,婢女宫殿。
对长子的几个儿子都表现出远超震州三个孩子的喜爱。
等劳喜来到蓬城后几天,就察觉到异样。
这天元琅单招劳喜见面,忧愁道:“孤最近忽冷忽热,身体越发不行了,你看这孟王位该让谁来继承?”
劳喜眼皮跳了几下,立马猜到了元琅的想法,这竟是要让长子元辰,也就是他的外甥这一系继承元氏最重要的孟王之位。
心思急转后,没有正面回答元琅的话,而是回道:“按照王制,各国王公,都要留一支到天府京畿为大夫,建立祖庙,以封地为王公朝天子的汤沐邑,所以天府这一支才是大宗。
天子已经在京畿选出一邑,封大王这一支为京畿大夫。
大王看……”
元琅暗自点了点头,后面半年都没什么动静。
但是郑信等大臣见孟王将劳喜叫到身边为太宰,就知道是为元辰继承大位铺路。
郑信直言不讳,多次劝诫元琅公布立元庚为孟国的继承人。
但都被元琅敷衍过去。
以劳喜之威望和能力,不输郑信,很快就将一部分大臣拉拢到元辰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