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找到成长的根源
王阳明心学一个最基本的核心,可以归纳为种子法则。在王阳明看来,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应该成为的人,那么,如何成为你应该成为的人呢?首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种子”。在生物学意义上,所谓种子,是生命的根基,也是生命的起源。一个生命会长成什么样,关键是种子;一个生命在成长过程中,就好像植物,一定要在种子上下功夫,植物才会生长。如果我们离开了种子,那么,无论怎么花功夫,这棵树,或者花朵,都不会生长。
在《传习录》里,王阳明经常喜欢用树来比喻人的成长,反复告诫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抓住根源。在根源上下功夫。这个根源,王阳明有时候把它叫做心体,就是心灵的本体。陆澄有一次问王阳明:“事物的名称、实物、仪则、数目,需要先行研究吗?”先生说:“人只要能成就自己的心体,那么已经包含这些了。倘若心体存养已达到‘未发之中’,自然就能‘发而中节之和’,也就是说,做什么都没有问题。如果没有成就自己的心体,即使事先研究了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也与自己的本心毫不相干,只是一时的装饰,没有什么用处。当然,也并不是说完全不管名物度数,只是要‘知道所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就接近道了’。”
在王阳明看来,本质、核心就是自己的心体。自己的心体,就是我们的种子,抓住了这颗种子,就是抓住了做事的根本,抓住了这颗种子、这个根本,其他的都是技术层面的事,都不会很难。王阳明有一个概念,叫“主一”,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甚至可以说,明白了这个“主一”,一心去“主一”,这一辈子,不论你遇到什么,你都会见到美好。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只要你能够做到主一,把主一这件事做好了,就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什么是主一呢?还是那个陆澄,有一次问王阳明:“‘主一’的功夫,比如读书的时候,一心在读书上;比如接待客人的时候,一心在接待客人上;这样就是‘主一’了吗?”王阳明回答:“这样不是主一,而是逐物,跟着事物在跑;真正的主一,是不管做任何事,都在专主一个天理上。”
这里,王阳明把“主一”和专注、专一区分了开来。专一、专注是做具体事情的态度,而“主一”是整个人生的方向和根本。如果我们的人生没有“主一”,那么,在具体事情上再多的专注、专一也只是打杂而已,不会让我们这一生有所成就。王阳明在《传习录》里反复强调,你要找到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不论做什么、做多少事,都是在做同一件事;他又说这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就好像树的根:找到了根,就是找到了根本,你做什么,都会生长出绿叶;如果找不到这个根,无论你在绿叶上下多大的功夫,树都会枯萎。
“立志用功,就好像种树。开始生根发芽,没有树干;有了树干,没有枝节;有了枝节,然后有树叶;有了树叶,然后有花果。刚种植时,只顾栽培浇灌,不要想着枝啊,叶啊,花啊,果啊。空想有什么用?只要不忘记在栽培浇灌上下功夫,就不用担心没有枝叶和花果!”
这个根,就是天理。主一,就是要为我们的生命找到根,找到根源,然后,一生都专一在这个根上,你的一生,就会像树一样枝繁叶茂;你的一生,就会脉络清晰简单,而色彩斑斓丰富。找到了这个根,就不会在各种事务中疲于奔命,就不会在各种潮流中茫然无措。
在另一个场合,王阳明从另一个角度清晰地解释什么是种子法则:“所以要有一个本原。圣人能让天地定位、万物化育,也只是从喜怒哀乐还没有生发的中和状态里修养得来的。后世儒生不明白格物的学说,看到圣人无所不晓,无所不会,就想在开始时把一切彻底推究明白,哪有这样的道理!”
在王阳明看来,掌握了本原,也就是抓住了一个主宰:“天地间的万物变化,没有瞬息停止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这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如果我们的内心安定自在,那么,一切都随着这颗心井然有序)。如果没有主宰,就只剩‘气’在四处奔流,人怎么会不忙呢?”
他又用船的舵作为比喻:“做学问必须有个根本的宗旨,下功夫才有着落;即使做不到从不间断,也可以像船有一个舵,一提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否则,虽然是做学问,但也只是‘义袭而取’(只是偶然合乎天理而有所获),日常的行为还是没有方向,对于自己的习气没有省察,活着就始终到不了最根本的大道。”
总之,有了种子,有了本原,就“有了根本的宗旨,横说直讲,不管怎么说都对。如果这个明白,到那个又不明白了,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掌握到最根本的宗旨”。
总的来说,王阳明心学的基本核心,就是种子法则,所谓种子法则,就是任何时候你不要离开你自己的本原,就好像树一样,要有自己的根,就好像水一样,要有自己的源头。所以,你一定要找到属于你的那颗种子,这是你生命的原动力,有了它,你的生命就可以像树一样不断生长,像水一样源源不绝。王阳明心学所讲的,以及他自己一生的实践,可以说都是在探究如何找到那颗种子,以及如何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